第1章 职业道德
1. 职业守则: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2. 职业指导师一个以帮助他人为己任的职业,同时也是一项以扶助弱势群体为重点的工作。职业指导人员要有一种信念: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
3. 职业指导人员应该牢记:为了使更多人受益,我们需要终身学习:遵纪守法不仅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助人的基本前提。
4.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规范9方面:
5. 以人为本,尊重服务对象:以人为本是职业指导人员的素质要求的先决条件,是对其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服务对象为核心,把服务对象的呼声和要求作为第一信号。
6. 职业指导本质是对服务对象进行帮助的过程。
7. 尊重差异,不歧视服务对象:首先要积极理解、接纳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其次要紧密结合服务对象的社会文化的背景展开职业指导。
8. 主动解释,使服务对象知情:职业指导人员应主动向服务对象解释职业指导和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程序局限性及服
务对象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一是知情权。告诉服务对象自己所处的真实状况,职业指导的局限性,甚至是可能导致的不良后果,就是对服务对象尊重和负责任的表现。二是责任分担的必要性。
9. 事先与服务对象讨论工作重点,达成一致:允许服务对象自己决定是否进入咨询关系,允许当事人自由选择指导人员,并对选择限制予以充分解释,必要时与服务对象达成书面协议。
10. 明确与服务对象关系,避免服务对象产生依赖性:职业指导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其根本性质是咨询关系。基本宗旨:职业指导人员工作就是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挑战)、自我实现。指导或咨询就是一种单纯的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
11. 给服务对象介绍合适的职业指导人员。
12. 尊重隐私,保守秘密:职业指导人员要尊重个人隐私,未经当事人的允许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秘密。尊重人的隐私,源于对人本身的尊重,也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素养。隐私权是公民基本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13. 提升职业能力,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服务:必须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清晰的自我意识、职业敏感性,以及与不同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认定。职业指导人员能否胜任,不仅是能力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14. 维护形象,对服务对象负责:(1)努力贯彻为服务对象和所在机构负责的基本精神,要有良好的道德约束和责任心,以维护所在组织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的公众形象(2)积极向所在机构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组织发展,以使组织更好地实现为劳动者提供良好服务的宗旨。(3)积极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自身工作,追求更高服务标准,关系服务对象的意见、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以创造服务对象最大满意为宗旨,实现与组织共同发展。 15. 职业指导人员职业守则:一个信念(以助人为快乐,以助人为荣耀),两个牢记:为了更多人的受益,我们需要终身学习;遵纪守法不仅是我们的基本义务,也是我们助人的基本前提。 第2章 就业和就业政策 1 就业的概念
1. 就业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活动,并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在一定工作岗位上从事有报酬或经营收入合法劳动。根据这一定义满足一下三个条件就是就业:(1)在法定年龄内,并且具有劳动能力;(2)所从事的是某种合法的经济活动,以提供满足社会需要的商品或服务为目的;(3)从事这种社会劳动可以获得相应收入。 2. 凡在劳动年龄之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都算就业:(1)在规定时间内从事有报酬的劳动;(2)有职业而由于疾病、事故、
劳动争议、度假、旷工、气候不良、设备损坏临时停工等原因,暂时没工作;(3)自己当雇主或营业,包括协助家庭企业或工厂,工作时间相当于正常工作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没拿报酬,也算就业。而下述情况不算就业:(1)童工;(2)不以获得收入或营利为目的的公益劳动、家务劳动。 3. 我国的就业者(从业人员)包括:9种 再就业的离退人员;农村从业人员;现役军人。 1.1就业的形式
4. 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形式决定了就业的具体形式。依据不同标准就业形式有不同划分。按灵活和稳定程度划分,可以分为正规就业和灵活就业。正规就业:有正式单位,劳动合同,法律保障。灵活就业指无固定场所、无固定雇主和服务对象、无固定劳动关系、无稳定收入、无社会保障的小规模经营的就业形式。灵活就业分三类: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短期性就业,季节性就业),派遣就业(属派遣公司的正式员工)。
5. 按劳动力饱和程度分为充分就业和不充分就业。充分就业这一概念源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指“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接受这种工资的人都能得到工作”。这时不存在非自愿失业。解释:一是充分就业指劳动力和生产设备都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二是充分就业并不是失业率等于零,而是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弗里德曼)。
6. 国际劳工组织认为充分就业是指愿意并有能力工作的劳动年龄男子和妇女能够得到有报酬的、自由选择的、生产性就业的就业水平。包括就业质量和就业数量两个方面。反之就是不充分就业。不充分就业是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充分的表现,可以看作是隐性失业。(民政局没登记) 1.2就业的意义
是人们获得收入得以谋生的基本手段;是个人融入社会、使得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重要性:社会充分就业,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7. 失业: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劳动者失去了运用生产资料进行活动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获得劳动报酬的机会。此前4周 等待30天
8. 在我国失业是指在法定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没有或失去工作及职业,在一定时间内,虽进行求职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职业,从而失去收入的状态。
9. 失业在我国指城镇失业人员,主要包括新成长劳动力和就业转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指年满16周岁的为能升学的各类学校毕业生,即没有就业经历的、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就业转失业人员是指已有过就业经历的、又失去原有工作的人员,包括曾离开劳动力市场现在又重新会到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的人口;还包括劳动合同期满或企业倒闭等原因失去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人文社科高级职业指导师新理念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