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切的是水、碳、氮三种物质的循环。 1)水循环 2)碳循环
碳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CO2带入生物体内,结合成碳水化合物,又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在呼吸和残体腐败分解过程中从生物体内以CO2的形式重返环境。 3)氮循环
氮是构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在常温下为不活泼的气体,通常只能通过间接形式进入生物体内。它被植物吸收后,形成氨基酸,进一步合成为植物有机体。然后它又通过食物链以蛋白质的形式进入消费者体内。在消费者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含氮物质排入土壤。尔后在土壤中形成硝酸盐,再可被植物吸收利用,从而完成氮的循环。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
在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及各组成内部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信息。生态系统可以通过系统内信息的传递,把系统各组成部分联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信息的形式主要有四种:物理信息(即通过鸣叫、颜色等物理因素来传递生物间的信息)、化学信息(指生物在特定阶段特定情况下通过分泌出特殊的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营养信息(指通过营养交换形式把信息从一个种群传递给另一种群)和行为信息(指动物通过自己的各种行为和动作向同伴们发出信息)
7、 阐述食物链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所起的作用。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长期发展形成的,它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相互依存,其中某一种群的数量突然发生变化,都必然牵动整个食物链,在食物链上反映出来。另外食物链还具有浓缩和降解效应。当环境被污染时,化学污染物既可以通过食物链被降解净化,又可以在生物体内被逐级浓缩。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能量流动过程中,数量逐级递减;二是能量流动的方向是单程不可逆的。因而能使生态系统功能正常地运行,就应有能量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
8、 在环境水利中,水体与水有何不同?
水体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或自然综合体,除了贮水体中的水外,还包括水中的悬浮物、溶质、水生生物和底泥。
9、 什么是生态系统?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一定空间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不断演变、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动态平衡,形成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生态系统由四种基本成分构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 (1)生产者
凡含有叶绿素的绿色植物(包括单细胞的藻类)以及化学能合成细菌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生产者是生命能量的基本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的基础,是生态系统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 (2)消费者
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为食,从中获得能量的异养生物,主要指各种动物、营寄生和腐生的细菌类,也应包括人类本身。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3)分解者
分解者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把动植物的尸体分解成简单化合物或“无机盐”,部分用于保持自身生命运动,部分又回归环境,重新供植物吸收、利用。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它们分解动植物的尸体,从而保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4)非生物成分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也叫做非生物环境)是生物生存栖息的场所、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有机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也是物质交换的地方。它包括气候因子,如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及其他物理因素;无机物质,如C、N、H、O、P、Ca及矿物质盐类等,它们参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无生命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糖类、脂类、腐殖质等,它们起到联结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桥梁作用。
以上四部分构成了生态系统有机的统一体,四者相互间沿着一定途径不断进行着物质方面的循环和能量间的沟通,并在一定条件下使系统保持动态的相对平衡。
10、 为什么说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
氧平衡指标是影响水质变化的关键指标,他表示水中溶解氧的情况,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11、 水质本底的含义与作用?
含义 :通常把未受污染的自然状态下,水体中某种污染物质的固有含量成为该物质的背景含量或水质本底。
作用 :通过水质现状与水质本底的对比,便可以确定河、湖以及其他水体遭受污染的程度。受不同地域的影响,不同水体在各自生态平衡状态下的水质本底各不相同,但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3分)
1.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 空气 ;二是 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中释放的氧气 。
2.污染物在水体中迁移转化是水体具有 自净 能力的一种表现。
3.生态系统的功能由 物质循环 、 能量流动 和 信息传递 三部分组成。 4.水资源要用 物理指标 和 化学指标 两个指标衡量。 5.在水质指标中,1L水中还原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被氧化时 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毫克数称为 化学耗氧量(COD) 。
6.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河、湖、海等地表水的 蒸发 ,植物叶面 蒸腾 , 使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进入 大气 ,然后又通过 雨、雪 或其他降水形式重返地球表面,从而完成水的循环。
7. 水 是导致湿地的形成、发展、演替、消亡与再生的关键。
8.以食物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一起的链环称为生态系统中的 食物链 。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联系形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 物理信息 、 化学信息 、 营养信息 和 行为信息 。
10.如果水体中氮、磷的浓度过高,就会使浮游植物 生长加速 ,造成水体的 富营养化 11.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 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 ;二是 水生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 。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5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在生态系统中,( D )是一级消费者。 A.狐狸 B.狼 C.豹 D.兔子 2.一个成年人体重中含有( C )的水。 A.20%-30% B.40%-50% C.60%-70% D.80%-90%
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循环途径,最基本的也是与环境关系最密 切的是( B )三种物质的循环。
A.氧、硫、氮 B.水、碳、氮 C.水、硫、磷 D.氧、碳、铁
4.化学物在水环境中吸收了太阳辐射波长大于290nm的光能所发生的分解反应称为 ( D )。
A.水解反应 B.化学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光解反应
5.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凝聚沉降属于( B )。 A.沉积作用 B.水解作用
C.氧化还原作用 D.生物降解作用 四、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
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并在各题后的括号内进行标注,正确的标注√,错误的标注×。
1、COD为生化需氧量,BOD为化学需氧量。 ( × ) 2、水体中某污染物的本底值就是该污染物的背景值。 (√ ) 3、水质指标都是直接用水中所含该种杂质的量(即浓度)来表示。( × ) 4、溶解氧是反映天然水中氧的浓度指标,其值越低表明水质越好。(× )
5、BOD为生化需氧量,其值越高表明水质越好。( × ) 6、细菌学指标可以用大肠杆菌数来间接判断水质被污染的情况。( √ )
环境水利学 作业二
本次作业对应于文字教材3、4章,应按相应教学进度完成。
一、问答题(简要回答,每题2分,共46分)
1. 污染物通过哪些途径污染水体?
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
答:有3种途径,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污水。二是生活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三是农业生产中排放的水。
2. 以汞为例,说明重金属对水体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答:汞具有很强的毒性,有机汞有很强的脂溶性,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生物组织,可在脑组织中蓄积损害脑组织,破环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患者神经系统麻痹,瘫痪甚至死亡。无机汞在水中微生物的作下可以转化为有机汞,进入生物体,通过食物链浓缩,人吃了这样的生物就会引起中毒。
3. 什么是热污染?其危害性如何??
答:当大量的“热流物质”排入水体后会使水温升高,若水温升高到足以使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影响其繁殖和生长时,称为热污染。
当河流水温超出正常很多,便会破环鱼类生活,并使一些藻类疯狂生长,引起富营养化问题;水温升高还会加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水温升高后,水中的溶解氧进一步降低,同时高水温加速了水中有机物的分解,使水中的溶解氧进一步降低,导致水质恶化。热水还能使河面蒸发量加大,导致失水严重;抬高河床,增加洪水发生次数;引起致病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对人类健康带来影响。
4. 什么是富营养化污染??
答:水体富营养化指氮、磷等植物养料随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进入水体后,会使藻类等浮游生物速过量繁殖,水中溶解氧相应急剧减少,从而使水质恶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经管营销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