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 (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7 本文由泪眼朦胧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 为什么说底质可以反映污染历史过程?

答:底质能富集污染物质,水体与河底、湖库底部的基岩及沉积物之间有着不断地物质交换过程,不底质(如泥质,砂质或砾质)影响着底栖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影响污染物质的分解。因为不同的质对污染物吸附能力有差异,河底表面积的大小也影响到自净作用。

6. 水体的自净是哪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物理自净作用,化学自净作用,生物自净作用。

7. 为什么说河流的自净能力较强??

答:河水的流动性有使污染物快速扩散的一方面,同时也有使水体具有较强自我恢复、自我净化能力一个方面。河水的流动性促使大气的溶解氧能够迅速溶解进被污染的河流,使其DO值得以较快恢复,利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氧化作用。另外,由于河水交替较快,污染在河流中是易于运移的“过路客”,这都加快了具体河段的自净过程,因而河流的污染相对比较容易控制。

8. 为什么湖泊、水库的水体受到污染后不易控制和治理?

答:湖泊、水库与外界的水量交换小,污染物进入后,会在水体中的局部地区长期的存留和积累,这得湖泊、水库水体被污染后难以恢复。

9. 影响水体自净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水体自净的主要因素有:1 )污染物质的种类、性质与浓度。2 )水体的水情要素。3)水生生物。4 )周围环境。

10. 污染物质的浓度是怎样对水体的自净作用产生影响的?

答:当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某一限度后,水体自净的速度回迅速降低,污染物质的降解状态会突然改变。

11.解释扩散与紊动扩散现象?

答:扩散现象是指物质分子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转移 直到均匀分布的现象,速率与物质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扩散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产生的质量迁移现象,主要是由于密度差引起的。

紊动扩散又称紊动混合,是大气扩散运动的主要形式。其特点是,由于受到外力作用影响,水分子原有的运动规律受到破环,呈现“杂乱无章的运动”。

12. 如何理解移流扩散三个阶段的运动特点?

答:移流扩散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始稀释阶段,该阶段主要发生在污染源附近区域,其运动主要为沿水深的垂向浓度逐渐均匀化。第二阶段为污染扩散阶段。该阶段中,污染物在过水断面上,由于存在浓度阶梯,污染由垂向均匀化向过水断面均匀化发展。第三阶段为纵向离散阶段,该阶段中,由于沿水流方向的浓度阶梯作用,以及断面上流速分布,出现了沿纵向的移流扩散,该扩散有反过来影响了断面的浓度分布,从而与第二阶段的运动相互作用。

13. 水质模型主要求解方法。

答:水质模型的求解方法很多,对于简单可解情况,可以求出其解析解,对于复杂情况,则可能采取数值解法。

14. 根据水体用途和性质,水质模型的分类标准有哪些?

答:根据具体用途和性质,水质模型的分类标准有:(1)以管理和规划为目的,水质模型可分为四类河流水质模型,河口水质模型,湖泊水质模型。地下水水质模型。(2)根据水质组分,水质模型可以分为单一组分,耦合组分和多重组分3类。(3)根据水体的水力学和排放条件是否随时间变化,可以分为稳态的模型和非稳态的模型。(4)根据研究水质维度,可把水质模型分为零维,一维,二维,三维水质模型。

15. 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答:水质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1)模型概化,(2)模型性质研究。(3)参数估计。(4)模型验证,(5)模型应用。

16. 何为水质预测?

答:水质预测是在已知水质初始量,根据水流的运动和自净规律,以及水中污染物的物理运动、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作用等演化规律,预估水体或水体中牟一地点水质未来的变化。

17. 何为水环境容量,它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作用如何。

答:水环境容量则是特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下,水体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因此又称做水体负荷量或纳污能力。它与水环境的空间特性,运动特性,功能,本底值,自净能力,及污染物特性,排放数量,排放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3个方面:1制定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在环境规划中有作用,3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中有作用。

18. 水环境容量的应用体现在哪三方面?其具体应用如何?

答: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制定地区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环境容量的水体采取不同的排放标准。(2)在环境规划中的应用,水环境容量的研究是进行水环境规划的基础工作,只有了解基础,才能制定合理的水环境规划。(3)在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规划中的应用,

19. 污染物质在静态水域是如何传播的?与静态水域相比,污染物在动态水域的 传播特点是什么?

答:在静态水域中,污染物的扩散完全依靠污染物分子的热运动完成,我们称其为静态水域中的分子扩散。在动态水域中污染物同时受到流体的紊动作用而产生的强度更高的紊动扩散运动,不仅如此,污染物质点还要随流体一起运动,产生所谓的对流输移运动。

20. 随流输移运动与扩散运动的区别与联系。

答:在随流输移运动中,污染物服从水体的总流动特征,产生从一处到另一处的大范围运动。而扩散运动则是是污染物在水体中得到分散和混个的物理机制,按物理机制的不同,扩散运动包括分子扩散。紊动扩散和剪切流扩散

21. 确定各排污口排放限量的工作步骤是什么??

答:(1)计算步骤(2)关于消减总量的计算和分配(3)污水排入河流后,下游个断面污染指标的变化计算

22. 简述混合型湖、库水环境容量推求方法的具体步骤。 答:(1)收集资料(2)根据水域功能确定水质标准(3)对所需控制污染物的允许负荷量进行计算(4)将计算出的负荷量与入湖污染物实际排入量进行比较以及消减

23.什么叫水库的临界库容?如何通过调节库水位来满足水库环境容量要求?

答:通常把这种安全库容,即实际入湖负荷量等于该水体最大容许负荷时的湖库蓄水量,称之为防止污染的临界库容。湖库水体的环境容量也可按能维持某种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计算。取枯水期湖泊容积等于安全容积,公式为: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W?1?CN?CO?V?KCNV?CNq?t

1.水体的人为污染源的种类很多,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 工业废水 、 生活污水 和 业退水 三大类。

2.水环境容量是由 水体特征 和 污染物特征 两部分组成的。 3.任何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都会产生两个互为关联的现象,一是 使水体水质恶化 ,二是 水相应具有一定自净作用 ,这两种现象互为依存,始终贯穿于水体的污染过程中,并且在一定条件可互相转化。

4.底泥(水底沉积物)具有 吸附 和 解吸 两个效应。 5.河流中溶解氧的变化主要受两种因素影响,一是排进的有机污染物降解时的 耗氧 ,一是河流自身不断的 复氧 。

6. 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一是 大气中的溶解氧 ;二是 水中水生植物的产生的气 。

7.在湖泊、水库水体中,表水层的 氧分解 活跃,中间水层 兼气性微生物 作用明显,在湖库底部基本上是 厌氧分解 作用。

8. 污染物有 保守物质 和 非保守物质 之分。前者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污染物自身不发生化学变化,原物质的 总量 保持恒定。后者是指污 染物本身将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总量 也随之变化。

9. 就污染物质在水中运动的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随流输移运动 ,一类是 扩散运动 。

10. 水环境容量的推求是以污染物在水体中的 输移扩散规律 以及 水质模型 为基础的,是对污染物基本运动规律的实际应用。

11. 水环境容量的计算,从本质上讲就是由 水环境标准 出发,反过来推求水环境在此标 准下所剩的 污染物允许容纳余量 ,其中包含了在总量控制的情况下,对 纳污能力 的估算和再分配。

12. 与瞬时点源扩散不同,连续源投放时,在污染源附近的区域内,浓度随时间不是

不是削减 ,而是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 增加 ,且越靠近污染源,其起始浓度 增加的越迅速 ,距污染源较远的区域浓度 也随时间增加,但相对较缓慢 。

13. 水环境质量评价中,氧平衡评价的两个主要指标是 生化需氧量(BOD) 和 溶解氧(DO) 。

14. 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是 水环境质量管理与评价工作 的前提,也是 水资源保护工作 的前提。

15. 河流污染带具有 初始稀释阶段 、 污染扩散阶段 和 纵向离散阶段 三个发展阶段。

16. 当研究河段的水力学条件为 恒定均匀流 、且 排污量也为均匀流 时,可考虑应用零维水质模型。

17. 对于具有较大宽深比的河段,污染物在水流方向以及河宽方向的污染物分布都是 我们所关心的,此时,可采用 二维水质模型 预测混合过程中的水质情况。

18. 点排污口推求入湖、库废水的允许排放量即环境容量需要确定排污口附近水域 的 水环境标准

CN ,一般应根据该区域水体的 主要功能 和 主要污染物 确定。

19. 从控制污染的角度看,水环境容量可从两方面反映:一是 绝对容量 ,即某一水体 所能容纳某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它不受时间的限制;一是 年(日)容量 ,即在水体中污染物 累积浓度不超过环境标准规定的最大容许值的前提下,每年(日)水体所能容纳某污染物 的最大负荷量。

20. 一定的环境在人类生存和生态系统不致受害的情况下,对污染物的容纳也有一 定的限度。这个限度便称之为 环境容量 或 环境负荷量 。 三、选择题(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6分)

在所列备选项中,选一项正确的或最好的作为答案,将选项号填入各题的括号中。 1.曝气作用能够使水体中( D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经管营销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环境水利学形成性考核册 (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217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