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趋势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7 本文由独走人海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趋势分析

一、试卷综述

1、总体分析

中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与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相比,2013年北京中考语文试卷整体结构题型保持稳定,共23小题、120分。然而,纵观试卷,我们不难发现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在个别题型的考查形式上还是比较值得琢磨的,考查角度、提问方式较为新颖灵活,对考生而言,难度算是略有增大。整体看来,2013年中考试卷在注重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积累水平的同时,更关注对于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考查。这样的变化也在提醒我们,以后的语文教学,切不可拘泥于题型技巧,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根本上去。接下来对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的具体变化形式进行简要分析。

基础积累部分分语文基础和语文积累两个大题,共8小题20分。语文基础部分的字形辨析和病句修改题的考查形式与往年相比略有变化,但难度不大。且两种题型在2013年《中考说明》题型示例中均有展现,相信经过几轮模拟题洗礼的广大考生能从容解答。语文积累部分在诗文默写和名著阅读上略有难度,如对《酬乐天扬州出逢席上见赠》尾联的考查,对《曹刿论战》中曹刿细节行为的考查,对于那些惯于省事、只背名句名段的考生而言有可能成为失分点。

综合性学习部分共3小题11分,与去年持平,难度也大体相当,考点也比较稳定。第9、10 两小题都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提取概括对象为表格材料和文字材料,其中第10小题分值占到了5分。学生只要能掌握相应材料的信息提取方法,再联系话题的中心和意义,在解答的时候应该会比较顺利。

文言文阅读不出所料考查了在2013年《中考说明》中新增重点篇目中的《核舟记》。字词解释、句子翻译难度不大,均为教学复习时的重点词句。文章理解类习题分值4分,考查点非常细致,既有原文的直接提取,也有对段落内容的分层概括,甚至涉及文章主旨的考查。对于学生而言,可能会因为陌生感而略有失分。

现代文阅读是今年北京中考卷中的闪亮之处,同时也是难点所在。记叙文阅读选择了抒情性较强的散文《洞茶》,阅读难度较大。具体来看,15题考查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概括文章内容能力,以链式填空的形式出现。考生需要结合已知信息,给文章合理分层,并进行之后的情节情感梳理概括,再按照每空8字的要求形成答案,对于理解概括能力不强的考生而言,有一定难度。16题考查学生对于关键词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求答出“洞茶”之于“我”的意义。这一考题与2012年东城区一模练习中的记叙文阅读《新疆的歌》的第二小题有考点、难度、解答思路相当。学生不仅要准确找到作者对于“洞茶”的直接抒情处并理出关键信息,还要能站在全文的立场上把握“洞茶”在作者生命历程中的意义,再综合作答。17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写作技巧的能力,两个段落抒情性极强,但是鉴赏角度的把握难度不大,考生要从修辞入手结合文本内容和抒情效果进行分析阐释。说明文阅读材料选择了颇富文化内涵的京剧虚拟化表演,下设两个小题,一个考查学生对于说明内容的梳理,一个考查学生利用文章知识解释材料内容的能力。18题的提问方式是今年中考真题、模拟题中少见的,准确解答的前提是考生能精到把握文章说明内容。议论文阅读考查了分论点的提取概括、论证过程的分析以及分析阐释示例以证明观点三个题型。其中20题以限制

- 1 -

性填空的形式出现,考查学生概括段意(分论点)的能力,稍有难度;21题论证过程习题为常规习题,且层次明显,难度不大;22题估计考生在组织语言的时候难度较大。

作文以“好奇”为题,对考生而言难度较大,但仔细审读题目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个题目的内涵极广。今年题目中就应包含“好奇什么,如何探寻,有何发现、领悟”等方面的内容。在构思时,首先分析“什么引起了好奇”是文章的背景,“如何探寻”则是文章的叙事重点,应将叙事重点化为多个情节,使好奇层层推进,这样,文章的主题内容就不会偏题。在选材上,情感类、责任类等等皆可纳入笔下,为中心服务。这提醒广大考生,在审题时要把工夫做足,切不可浅尝辄止,被看似陌生的题目吓到,进而在语文考试这一最重要的板块丢了城池。

2013年北京中考已经结束,“以往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为了2014年的中考备考中,广大师生都应回归语文教学的根本,去切实地关注考生语文能力的提升,这样方能从容应对在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变化,进而获取中考语文的成功。

2、试题结构 试卷结构 选择题 默写与名著阅读 综合性学习 文言文 记叙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写作 题型与分值 选择 12 12 填空 8 2 4 3 17 简答 11 7 4 7 5 34 写作 7 50 57 题量 6 2 3 3 3 2 3 1 23 分值 12 8 11 9 15 7 8 50 120 分值

二、逐题分析

一、语文基础(共12 分,每小题2 分)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

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共12 分,每小题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绯红(fēi) 狭隘(yì) 津津有味 (jīn) ... B.剔透 (tī) 步骤 (zhòu) 即往不咎 (jiù) ... C.濒临(bīn) 颈椎 (jǐnɡ) 载歌载舞 (zǎi) ... D.庇护 (pì) 广袤 (mào) 中流砥柱 (dǐ)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识记

- 2 -

【评析】近二年考纲中新增词汇有涉及,如“濒临”、“既往不咎”,其他词语也都是模拟题中常考的,考查内容较简单。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四川成都的杜甫草堂,古木参天,竹林掩映,环境十分清幽静谧。 B.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是学习行书的首选字帖。 C.面对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我们坚定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信念。 D.垃圾分类既能回收可再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环保,可谓两全齐美。 【参考答案】D

【考查内容】现代汉语字形的辨析

【评析】词语基础题,难度不大,但考查形式新颖。考生要注意快速从语句中判断易设错的词语,再行辨别作答。对于字形的这一考查形式在《中考说明》参考样题中,依据《中考说明》的附录词语和相关参考样题做好训练即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体,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 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 B.他出身于书画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敦煌艺术的父亲出入莫高窟,耳濡目染,最终选择了用线条和色....彩演绎人生。

C.玉不琢不成器,一个运动员天赋再好,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训练,也难以超越自我,取......得优异成绩。

D.柳敬亭拜说书艺人莫后光为师,虚心学习,说书技艺炉火纯青,成为扬州评话的一代宗师,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参考答案】A

【考查内容】俗语成语的考查

【评析】此题难度不大。解答原则依然是准确把握成语俗语的意思和适用范围。

4.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沙漠地区的兀鹰个个都是捕猎高手,却很少单独出去,这与沙漠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有很大关系,这种环境下,为了避免被天敌捕获,许多弱小动物都有很强的逃生能力, ,对兀鹰来说, 想获得足够食物,单干就不如合作。 A.因为 但是 只要 B.所以 因此 只要 C.因为 因此 如果 D.所以 但是 如果 【参考答案】C

【考查内容】关联词语的运用

【评析】比较简单。关联词语的运用需考虑搭配、语境等因素,在把握语句、语段意思的基础上做出恰当选择。

5.结合语境修改画线病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

在现代工业社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过多燃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二氧化碳具有吸热和隔热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玻璃罩?,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向外层空间无法发散,造成地球表面温度升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温室效应?。 A.修改: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B.修改:使外层空间无法接受到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C.修改: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 D.修改:使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 【参考答案】D 【考查内容】病句修改

【评析】此题为今年中考中新出现的题型。在辨析病句和判断修改意见正误之后,病句修改又以结合语境判断病句修改恰当与否的新形式出现。此题难度不大,病句部分的复习训练也绝对不能止于病句辨析,病句修改训练也同样重要。

6.对下面这首小诗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答案】B

【考查内容】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辨析

【评析】常规的考查方向,不再偏重对修辞手法的判断的考查,而偏重于对修辞手法作用理解考查,而且,考查的更为细致。

二、语文积累(共8 分)

7.默写(5 分)

(1)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 《饮酒》) (2)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八百里分麾下炙, ,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在《曹刿论战》中,具体描写曹刿小心谨慎地观察敌情的语句是“ , 。 【参考答案】

- 4 -

(1)山气日夕佳白露为霜 (2)暂凭杯酒长精神 (3)五十弦翻塞外声 (4)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 【考查内容】古诗文的识记

【评析】均在考试说明范围内,注重理解的基础上识记。需要注意的是,古诗文背诵默写绝对不能仅仅把目光锁定在名篇名句上,要注重整体背诵理解,全面突破,不可投机。

8.名著阅读(3 分)

《水浒传》和《西游记》都是我国长篇 ① 体小说的代表作品。《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讲述了一系列英雄故事,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② 浔阳楼题反诗等。《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孙悟空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他因 ③ 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追随唐僧完成了西天取经的大业。 【参考答案】

① 章回体 ②宋江 ③大闹天宫 【考查内容】名著阅读

【评析】名著阅读题今年的考查形式仍偏重积累和记忆,没有在细节理解上做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的复习也只需死记知识点即可,重点名著尝试、重点篇章情节、重点人物形象都不可忽视。

三、综合性学习 (共11 分)

纪录片是指选择真实的人物和事件,以现场拍摄为主要手段,经过整理、剪辑、加工而成的影视片,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纪录片,某校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9.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提取能反映近年来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的主要信息。(4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纪录片具有文献价值、文化意义和美学价值,2011年元旦,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用 中英文面向全球开播,它是我国首个覆盖国内外的纪录片专业频道。近三年来,我国先 后推出了《美丽中国》《辛亥》《舌尖上的中国》《归途列车》等多部电视纪录片精品,涉 及自然地球、历史人文、社会现实等题材。近几年,我国每年拍摄的电影纪录片仅有20 部左右,这与电影故事片每年数百部的产量相比还很不协调。 主要信息: 【参考答案】近年来,中国纪录片首播时长和总投资都逐年递增,先后推出多部纪录片精品,但于故事片的产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纪录片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 5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经管营销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趋势分析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01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趋势分析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26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