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内土壤共分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石灰岩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六个土类,其构成分述如下:
1. 砖红壤:主要分布在剥隘带,海拔150~370米之间,多为砂页岩风化而成,面积约有38.64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88%。这类土壤土质干燥、质地疏松,属砂质轻壤土,有机质1.4234%,速效氮0.0706%、磷0.0185%、钾1.2105%,PH5~5.5。
2. 赤红壤:除西南部少部分地区没有分布外,全县海拔430~1200米之间均有分布,面积227.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8.77%。这类土壤质地多为轻壤,土层疏松、结构细料状,植被良好,土壤有机质3.9776%、速效氮0.346%、磷0.0611%、钾2.1164%,有利于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
3. 紫色土:主要集中新华镇的者半和渭社交界处,由火山角砾岩风化形成,其岩石成份少、风化程度不高,土层浅薄,该类土类土壤面积较少,全县只有3349亩,于海拔750米左右。有机质含量低,质地粘重,大块状,植被差,适种性窄。
4. 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上地区,分布地区较广,面积有310.8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39.25%。该类土壤分布地区,植被较好、质地轻壤、结构细粒状,具有疏松、潮湿、宜种性广等特点,有机质5.1118%、速效氮0.2336%、磷0.0571%、钾1.8227%、PH4.6~7.5。
5. 石灰岩土:该土壤多数由石灰岩风化形成,面积92.24
6
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1.65%,主要分布在谷拉、归朝、板仑、洞波、城关、睦伦、木央等海拔800米以上地区。土壤质地为轻壤、中壤土,结构细粒状,土质较深厚,有机质5.6206%、速效氮0.3009%、磷0.0738%、钾2.1357%,PH5.15~7.9,作物适种性广。
6. 水稻土:分淹育型、潴育型、潜育型三个亚类,共有面积19.4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6%,占耕地面积的30.1%。有机质3.117 %,速效氮0.1474%,磷0.0226%,钾0.7732%,PH 5.2~7。
四、气候
项目区东南邻北部湾,西南离孟加拉湾不远,受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气流影响。冬半年,从11月至次年4月,高空受变性的极地大陆气团(冬季风)和大陆气团控制的时间较长。这两个干燥、暖和的气团带来了冬春睛天少云,日照充足,气温较高,降水少、湿度小的天气。到夏半年5月至10月,又变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这两支暖湿季风,带来了雨量充沛,云多、日照少,太阳辐射减弱,到达地面的辐射大部分由于蒸发耗热,形成夏无酷暑的气候,以致春温高于秋温。加之山峦起伏,高差悬殊大,所以河谷炎热,高山凉爽,山区多雨,河谷稍旱。东部低热河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较高的西部地区
7
则为中亚热带及北亚热带气候类型。总的特点是:雨量充沛,温暖湿润,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热同季,干凉同时;有四季之分,但不明显,是一个得天独厚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太阳辐射:北回归线横跨,太阳高度角度较大,直接辐射强,平均年总辐射量120350卡/cm2。在大春作物成长的3月至9月,辐射量均在1000卡/ cm2以上,并能满足小春作物成长的需要。区内是一个夏长冬短,春来得早、秋结束迟、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光热条件较好的区域。年均气温在15~22℃之间,最冷月均温(一月)8.5~13.9℃,最热月均温(七月)24.1~26.6℃,极端最低温5.6℃;≥10℃活动积温5971℃,无霜期平均为327天。海拔142~550米范围内,年平均温度20.1~21.8℃;海拔560~890米范围内,年平均温度18.3~19.9℃;海拔1000~1500米范围内,年平均温度15.4~17.1℃;海拔大于1500米范围内,年平均温度小于15℃。
热量的地域分布:气温等直线呈西北东南向分布,西北低,东南高,随地势高低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东南部仍是盛夏,而西北部已为深秋。同一节令两重天,西北、东南、丘陵、河谷各有不同的作物,同一作物产量高低相别。
8
富宁县年气候各项数据表
月份 日照时数(h) 日照百分率% 太阳总辐射(j/cm2) 生理辐射(j/cm2) 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极端最高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109.1 107.1 156.3 180.6 183.4 148.1 175.6 162.5 143.5 126.7 119.3 122.4 1689.7 35 36 44 49 45 36 43 42 41 37 40 40 41 29488 31539 44799 52063 53750 47637 52687 49982 43844 37355 31158 30300 504602 15119 16132 22554 25853 26938 24313 26528 25221 22173 19077 75830 15324 255051 11.0 12.9 17.5 21.6 24.3 25.0 25.4 24.2 22.6 19.5 15.7 12.0 19.3 17.4 19.1 24.3 28.0 28.3 30.2 30.8 30.3 28.6 25.5 21.9 18.8 25.4 6.5 8.4 12.3 16.5 19.9 21.3 21.7 21 19.1 15.7 11.4 7.1 15.1 31.6 34.4 37.7 37.4 39.5 37.7 35.9 35.6 34.8 33.2 32.3 30.2 39.5 -4.7 -3.2 1.0 6.1 8.1 12.7 16.5 13.9 9.5 3.1 -0.2 -5.6 -5.6
五、水资源
(一)降水
区内年均降水量为1199.6毫米,地面积深度为1.2米;平均可获水65.5亿立方,年均相对湿度79%。降水量地域分布极不均衡,西南部多,东南部少。西南部年降水量1504.8毫米,
9
而东南部降水量1049.8毫米,相差455毫米。海拔在600~1000米的中部,年降水量1076.1~1364.8毫米之间。占一年的83%,旱季节性11月~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7%。四季的分布是:春季降水量占全年的20%、夏季占52%、秋季占23%、冬季占5%。全县1~12月各月都有降雨,但雨量多少相差很大,一般1、2、3、12月4个月每月的降雨量都很少;4、10、11月雨量稍多,雨量最多的是5、6、7、8、9月。
富宁县1952~1995年各月平均降雨量情况统计表(单位:毫米)
月份 平均雨量(毫米) ≥0.1毫米雨日 ≥0.5毫米雨日 最长连降水日数 最长无降水日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16.2 18.2 27.1 93.0 136.2 189.7 189.7 241.1 144.7 79.4 49.0 19.1 1183.2 8.6 0.0 10 25 8.3 0.0 10 24 8.6 0.2 9 31 10.1 15.8 0.5 9 22 1.4 15 20 18.2 2.7 17 15 20.5 2.3 22 12 20.1 3.0 23 7 14.3 1.5 23 13 12.9 9.3 0.7 11 17 0.3 8 25 9.0 0.0 13 31 155.6 12.7 23 31 富宁县各年降水对农业影响较大,有些年份降水不足,容易出现干旱或特大干旱,一般是冬春、春季干旱或春夏连旱、夏旱。相反、有不少年份降水量过多或过集中,降水强度大,容易造成洪、涝灾害,一般夏季多发生洪、涝灾害,秋季洪、涝较少,冬春无洪涝。 (二)河川径流
富宁县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区,水资源较为丰富,据县
1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富宁农业要素概述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