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珍惜大学生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适应人生新阶段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与研究和成才的氛围。 与中学相比,大学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学习要求、生活环境、社会活动。 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
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
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二)肩负历史使命
1.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 2.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德是成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
3.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确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人的素质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这个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两钟基本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对每个公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基本要求,为大学生加强修养,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是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 (四)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的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
学习科学理论,注重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注重知行统一。 作业:
1.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成才目标是什么?
2.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有哪些? 思考题:
1. 大学生应该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2. 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 (一) 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二) 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三)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
1. 理想信念的作用:指引人生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2.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二、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三、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坚定信念。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
作业:
1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
2如何认识志存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 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源远流长,内涵极为丰富: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
(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三)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四)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形势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二)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
(三)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四)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五)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
所谓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一) 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的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统一。 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 自强不息。
(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联,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他们都共同体现了爱国主义这一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 (一)时代精神的内涵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包括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灵魂,行为是体现。爱国主义不仅代表了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更体现为现实的义务和责任。脚踏实地,做忠诚的爱国者,应当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基本追求。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一)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二)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四、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思考题:P44:1、2、5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者的关系。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1.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
2.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 3.人生价值,辨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2.端正人生态度。
3.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4.如何做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脱离了低级趣味,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5.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人生观。
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什么是价值观?如何理解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2.人生价值的标准。
3.人生价值的评价:做到四个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1.社会条件。 2.个人条件。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必须也只能走的两条道路: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道理与方法。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1.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 平等、诚信、宽容、互助、四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三、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个统一关系如何认识? 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业:1、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现在的人都非常实际,思考人生目的的问题有针对性吗? 3、为什么要提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怎样和谐相处? 思考题:P63:1、2、3、4、5、6。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道德的起源。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后作业及讲义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