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1978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今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2.北岛在短篇小说《死》里,最惊心动魄的是作家与老翻译家-----傅雷------的亡灵,在假想中的对话与争论。
3.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4.《干校六记》描写的是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5.艾青被打成右派20年后,以一首小诗《----鱼化石-------》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6.王蒙重返文坛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布礼》。
7.《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8.《哦,香雪》写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9.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焕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10.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
11.汪曾祺将苏北 高邮 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12.1985年,韩少功的《文学的根》第一次明确阐述了“寻根文学”的立场。 13.“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1989年第3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14.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1987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15.1986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1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6.张贤亮有九部著名中篇小说的总标题是( B )。 A.《初吻》 B.《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 C.《绿化树》 D.《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17.长篇小说《芙蓉镇》中因政治运动而成为罪人和牺牲品的女主人公是( A.黎桂桂 B.胡玉音 C.秦书田 D.谷燕山
18.“陈奂生系列”中写于90年代的作品是( D )。 A.《“漏斗户”主》 B.《陈奂生上城》 C.《陈奂生包产》 D.《种田大户》
19.在20世纪80年代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是( C )。 A.《车站》 B.《等待戈多》 C.《潘金莲》 D.《屋外有热流》
20.《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位太太是( A )。 A.颂莲 B.毓如 C.卓云 D.米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21.被称为当代文学“三只报春的燕子”是( ABD )。 A.《曙光》 B.《班主任》
B )。 2
C.《伤痕》 D.《哥德巴赫猜想》
22.张洁表现出明显女性意识的作品主要有( A BC )。 A.《方舟》 B.《爱,是不能忘记的》 C.《七巧板》 D.《从森林里来的孩子》
23.王安忆为有意突现性爱本身具有的美感而创作的“三恋”是( BCD )。 A.《小鲍庄之恋》 B.《小城之恋》 C.《锦绣谷之恋》 D.《荒山之恋》
24.马原运用“元叙事”手法创作的小说主要有(ABC )。 A.《冈底斯的诱惑》 B.《虚构》 C.《西海的无帆船》 D.《青黄》
25.王朔嘲讽理想主义的主要作品有( ABCD )。 A.《顽主》 B.《玩的就是心跳》 C.《暗杀》 D.《千万别把我当人》 填空题
26.1965年11月,对_______的新编历史剧___________的批判,拉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7 、《迷舟》的作者是_________ ;《我与地坛》的作者是_________ ;《回答》的作者是_______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__________ 。
28、谢惠敏是小说_________中的人物;丙崽是小说_________中的人物;印家厚是小说________中的人物。
3
29、《棋王》的作者是 ________;《人,啊人》的作者是 ________;《岗上的世纪》的作者是__________ 。
30、新时期报告文学崛起的标志是著名老作家徐迟的科技报告文学作品 _______ 。
31、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______ 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曲》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32、赵树理始终想绕过新文学传统,将民间文化直接与实际的政治工作结合起来,他把自己的小说解释为“__________”。
33、以________的短篇小说《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中国文学领域在1979年至1981 年间形成了一股以小说为主体的“反思文学”思潮。 34、韩少功的中篇小说《爸爸爸》是______文学的代表作。
35、翟永明的大型组诗《__________》宣示了女性自觉写作的开始。
36、创作“商州系列”的小说作者是_________。
37、中篇小说《___________》问世于1989年底,它是苏童的成名作,也是“新历史小说”最精致的作品之一。
38.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来取代以前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39.“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等。 40.“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等。
4
41.“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42“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 儿》等。
43.1978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今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44.“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1976年“四五”运动中---北岛---------创作的《-----回答-------》一诗。
45.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8--年,共发表“随想”-150-------篇。
46.杨绛在80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 边缘人 的写作姿态。
47方之的《------汉奸----》是对历史进行整体性反思的代表性作品。
48.张贤亮在50年代因诗歌《----大风歌------》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西北荒地。 49.《人到中年》在艺术上的突破和成功,还在于“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形象的塑造。
50.---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历程和风貌。 51.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52.1982年,周涛与----杨牧-----、-------章德益-----共同提倡并创作的“新边塞诗”,对西部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53.《爸爸爸》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又保留着上古遗风的------鸡头寨----的若干故事,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丙崽------的畸形儿。
54.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包括《----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三录》等。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