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让叶片同化14CO2,数分钟后将叶柄切下并固定,对叶柄横切面进行放射性自显影,可看出14CO2标记的光合同化物位于韧皮部。
★何谓源、流、库?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代谢源是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产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代谢库是指消耗或贮藏同化产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流是连接植物源和库的枢纽,它包括连接源端和库端的所有输导组织的结构及其性能。源是流的起点,对流起着推力的作用;库是流的终点,对流起着拉力的作用。 ★试述同化产物运输与分配的特点和规律。
答:同化产物运输特点:①运输的速率和速度快;②韧皮部汁液有溢泌现象;③韧皮部中物质可同时向横纵两个方向运输;④同化产物的运输只有活细胞才有,而且与呼吸作用有关。同化产物的分配主要特点:①优先供应生长中心;②就近供应,同侧运输③功能叶之间无同化产物供应关系④同化产物可以再分配与利用。同化产物在植物体的运输与分配受源的供应能力、库的竞争能力和输导系统的运输能力三个因素的影响。
★为什么很低浓度的激素就会对生理过程表现出如此显著的效应?
答:植物激素是指对生长有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质。植物激素也是一种刺激信号,进入靶细胞便会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和形态变化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在哪些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答:1.打破休眠,促进萌发2.延长休眠,抑制发芽3.促进插枝生根4.克服“包颈”,调节花时5.促进营养生长,增加产量6.促进雌花分化7.促进雄花的分化8.疏花蔬果,促进脱落9.保花保果,防止脱落10.促进果实成熟11.植物矮化、健壮12.提高抗逆性放倒、增产。应注意:分析生产问题的实质;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预备实验;配合其他栽培耕作措施。
★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根深叶茂”“本固枝荣”“旱生根,水长苗”。 答:这反映了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生长的相关性。(1)地下部与地上部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之间存在糖类、生长激素、维生素、水分、矿物质以及信息流等的相互交换。根的良好生长可为地上部供应更多的水分、矿质等而促进地上部的生长,地上部的良好生长可为根供应更多的糖类、生长激素、维生素等而促进根的生长,即“根深叶茂”“本固枝荣”(2)地下部与地上部的生长又相互制约的: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争夺上,从而抑制了地上部的生长。土壤水分较多时,土壤通气不良,根的生长受到抑
制,而地上部因能得到较多的水分供应而生长旺盛。即表现出“旱长根,水长苗”。
★植物地上部与地下部相关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在生产上如何应用? 答:物质交换;信息交换;相关性。作用是调节根冠比。
★如何用实验证实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及光周期诱导开花刺激物的传导? 答:用实验证明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并证明植物可以通过某种物质来传递光周期刺激。 答:植物在适宜的光周期诱导后,发生开花反应的部位是茎端生长点,然而感受光周期的部位却是植物的叶片。这一点可以用对植株不同部位进行不同光周期处理后观察对开花效应的情况来证明。通常实验可得到以下结果:①将植物全株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不开花而保持营养生长;②将植物全株置于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可以开花;③只将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周期条件下,植物正常开花;④只将植物叶片置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植物不开花。 用嫁接试验可证明植物可以通过某种物质来传递光周期刺激:如将数株短日植物苍耳嫁接串联在一起,只让其中一株的一片叶接受适宜的短日光周期诱导,而其它植株都在长日照条件下,结果数株苍耳全部开花。 ★春化和光周期论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答:对于短日照植物,从北方往南方引种时,发育期缩短,如需要收获籽实,应选择晚熟品种,往南方引种时,发育期延长,如需收获籽实,应选择早熟品种。对于长日照植物,从北方网南方引种时,发育期延长,如需收获籽实,应选择早熟品种:网南方引种时,发育期缩短,如需收获籽实应选择晚熟品种。 ★种子的油脂形成有何特点?
答:①油料种子在成熟初期形成大量的游离脂肪酸,随着种子成熟,再转化为复杂的油脂。②在种子成熟初期先合成饱和脂肪酸,在去饱和酶的作用下再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
★休眠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破除休眠?
答:(1)种皮限制。破除方法:①物理方法:机械破损种皮②化学方法:98%浓硫酸处理或2%氨水处理破坏种皮。(2)胚未完全发育。破除方法:低温(~5℃)处理。(3)种子未完成后熟。破除方法:①低温层积(~5℃)1~3个月②禾谷类种子晒种可加速它们的后熟过程。(4)抑制物的存在。破除方法:流水淋洗。 填空题:
1、缺水时,根冠比(上升);N肥施用过多,根冠比(下降);温度降低,根冠比(上升)。
2、肉质果实成熟时,甜味增加是因为(淀粉)水解为(糖)。 3、种子萌发可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4、光敏色素由(生色团)和(蛋白团)两部分组成,其两种存在形式是(Pr) 和(Pfr)。
5、根部吸收的矿质元素主要通过(导管)向上运输。
6、植物细胞吸水有两种方式,即 (渗透吸水)和 (吸胀吸水)。
7、光电子传递的最初电子供体是(H2O),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 8、呼吸作用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大类。 9、种子成熟时,累积磷的化合物主要是(植酸或非丁)。 1、RUBP羧化酶具有(羧化)和(加氧)的特性。
2、赤霉素和脱落酸生物合成的前体都是甲瓦龙酸,它在长日照下形成(GA),而在短日照下形成(ABA)。 3、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在(根)中合成。
4、土壤中可溶性盐类过多而使根系呼吸困难,造成植物体内缺水,这种现象称为(生理干旱)。
5、植物感受光周期的部位是(叶片),感受春化作用的部位是(茎尖)。 6、促进器官衰老、脱落的植物激素是(ABA)和(ETH)。
7、光合作用中,电子的最终供体是(H2O),电子最终受体(NADPH+H离子)
8、根系两种吸水动力分别是(根压)和(蒸腾作用)。
9、光敏素最基本的光反应特征是照射(红)光有效,(远红)光即可消除这种效果。
10、组成呼吸链的传递体可分为(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
11、长日植物躲起源于高纬度地区,在中纬度地区(长日照)植物多在春夏开花,而多在秋季开花的是(短日照)植物。
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科学,属于(实验生理学范畴),因此,其主要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水分沿着导管或管胞上升的下端动力是(根压),上端动力是(蒸腾拉力)。由于(水分子内聚力大于水柱张力)的存在,保证水柱的连续性而使水分不断上升。这一学说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内聚力学说)。
3、CAM植物的气孔夜间(开启),白天(关闭),夜间通过(PEP羧化)酶羧化CO2生成大量的(苹果酸)运往(液泡)贮藏,黎明后又转入细胞质,氧化脱羧,所以傍晚的pH值(高),黎明前的pH值(低)。
4、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叶绿体)中进行的,蔗糖的合成则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5、光呼吸的底物是(乙醇酸),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和氧化分别在(叶绿体)、(过氧化体)和(线粒体)这三个细胞器中进行的。
6、类萜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次生植物物质),类萜是由(异戊二烯)组成的,它是由(乙酰COA)经甲羟戌酸等中间化合物而合成的。 7、黑泽(E.Kurosawan)在1926年研究(水稻恶苗病)时发现了赤霉素。1938年,薮田(T.Y.abuta)和住木(Y.Sumiki)从(赤霉菌)分离出2种赤霉素结晶。
8、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一般培养其的组成包含五大类物质,即(无机营养物)、(蔗糖)、(Vit)、(有机附加物)、(植物激素)。
9、植物生长的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主茎顶芽和侧枝侧芽)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三个方面。
10、大麦种子萌发时由胚中形成(GA)运输至(糊粉细胞层),(诱导α-1淀粉酶)形成,分泌至(胚乳)中。促进(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1、有机物分配总的方向是由源到库,具有(同侧运输,就近运输,向生长中心运输)3个特点。
2、植物(制造)和(输出)同化产物的部位或器官称为代谢源,简称“源”,主要指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片、萌发种子的胚乳等。
3、有机物长距离运输的部位是(韧皮部筛管),运输方向有(双向(上下)运输)和(横(侧)向运输)。
4、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植物激素有IAA、(GA和CTK)。
5、1955年,Skoog F等首次从高压灭菌的鲱鱼精子DNA中分离出(KT),Letham DC和Miller CO在1963年首次从(未成熟玉米种子)中分离出天然的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即为(ZT)。
6、下列生理过程中,哪两类激素相拮抗: ①气孔开闭(CTK-ABA);②叶片脱落(IAA-ETH);③种子休眠(GA-ABA);④顶端优 势(IAA-CTK)。 、IAA和Eth的生物合成前体都为(氨基酸);GA和ABA的生物合成前体相同,都是(甲羟戊酸),它在(LD)条件下合成GA,在(SD)条件下合成ABA。
8、在植物器官的再分化过程中,通常存在“两类激素控制植物器官分化的模式”,其内容为: CTK/IAA比值高时,主要诱导(芽)的分化;比值低时,主要诱导(根)的分化;比值适中时,则主要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 9 、 植 物 生 长 的 相 关 性 主 要 表 现 在(顶芽与侧芽)、(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3个方面。
10、植物幼年期向成熟期的转变是从茎 的(基部)向(茎尖)转变,所以,实生果树越是(上部)和(外围)的器官,阶段发育越深,阶段年龄越大,宜于嫁接繁殖。 11、种子成熟期间的物质变化,大体上与种子萌发时的变 化(相反),植物营养器官的养料以(可溶性)的(低分子化合物)状态运往种子,在种子中逐步转化并积累起来。
12、胁变可以分为(弹性胁变)和(塑性胁变)。自由基的 特 征 是(带有不成对的电子),其 最 大 特 点 是(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
13、植物在水分胁迫时,通过渗透调节以适应之,最常见的两种渗透 调 节 物 质 是(脯氨酸和甜菜碱)。
1、未形成液泡的细胞靠(吸胀作用)吸水,当液泡形成以后,主要靠(渗透)吸水。
2、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其反应的特点是( 水被氧化为分子态氧)( CO2被还原到糖的水平)( 同时发生日光能的吸收、转化与贮藏)。 3、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氧、二氧化碳和机械损伤)等。 4、萜类种类中根据(异戊二烯)数目而定,把萜类分为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等。
5、同化产物在机体内有3种去路,分别为(合成贮藏化合物、代谢利用和形成运输化合物)。
6、脱落酸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脱落,休眠,气孔关闭和提高抗逆性)。 3、在植物体中,含量居有机化合物第二位的是(木质素),仅次于纤维素。 4、韧皮部装载过程有2条途径:(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5、植物体内的胞间信号可分为(物理信号、化学信号)两类。
6、种子萌发必须有适当的外界条件,即(足够的水分、充足的水分、适当的温度、光)。
7、对植物有毒的气体有多种,最主要的是(SO2、NO、O3)等。 1.光合作用中心至少包括一个(原初电子供体,作用中心色素分子,原初电子受体),才能导致电荷分离,将光能转化为电能。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植物生理学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