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8 本文由挽风听你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笔钱,把克塞特带到巴黎抚养长大。

1832的巴黎动荡不安。偶然的机会克塞特和年轻学生马吕斯一见钟情。此时一直追捕冉阿让的沙威也来到了巴黎。马克将军逝世,安卓拉和他的学生朋友们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德纳蒂的女儿埃潘妮吕斯,但她还是带马吕斯去克塞特住处相见。德纳蒂纠集了一群流氓准备抢劫冉阿让父女。埃潘妮驱散了他们。但冉阿让以为是沙威发现了他们,立即带克塞特离开,两人暂时分手,随后马吕斯加入到学生起义军(One day more)。

第二幕

起义的学生们筑起街头堡垒,埃潘妮追随马吕斯,马吕斯为了她的安全让她送信给克塞特,但她只见到了冉阿让。沙威混进学生队伍想要破环他们当时计划却被流浪儿伽弗罗施识破。埃潘妮重回街垒却意外受枪伤死在马吕斯怀中。冉阿让读了马吕斯的信也来到街垒参加战斗。因为他战斗英勇,安卓拉要奖励他。他请求将沙威交其处置却又瞒着大家放走沙威。次日战斗再次打响,伽弗罗施跑出街垒找弹药不幸中枪牺牲。

在最后一轮战斗中,只有冉阿让和身受重伤的马吕斯幸免于难。他们从下水道逃走,遇上以盗尸为生的德纳蒂,他偷走了马吕斯的戒指和表。在下水道出口冉阿让碰到了沙威,他请求沙威允许他把马吕斯送回家然后任其处置。沙威同意了却又陷入矛盾,最后投河自杀(Stras)。

战斗结束,世界似乎未曾改变。马吕斯在克塞特的照料下日渐康复却不知是谁救了自己。婚礼前,冉阿让向马吕斯坦白了过去希望他能为他保密并好好照顾克塞特。冉阿让离开了。

婚宴上,德纳蒂不请自来,拿出戒指和表为证据证明冉阿让是杀人犯意图敲诈。马吕斯这才知道真相,立即带着克塞特赶往冉阿让住处,但冉阿让已经快要离开人世了。最后,在亲人的陪伴下,冉阿让离开了人间。(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2、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

6

2.1 “芳汀”人物性格塑造

《悲惨世界》音乐剧中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就要属女工芳汀了,也是深深被残酷现实社会摧残的悲剧人物。女工芳汀本来年轻貌美,天真纯洁,为人勤劳诚恳,待人友善。像大多数风华年纪的女子一样,芳汀心中充满着对未来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憧憬和向往。但不幸的是,她却深深爱上了一位资产阶级大学生的纨绔子弟,并且还以身相许。可恨的是这位资产阶级的阔少爷在玩弄她感情后无情地抛弃了她,而且芳汀还意外的怀上了身孕。这个时候,对于爱情和未来美好生活梦的破灭,芳汀感到难过和无助。芳汀在生下了女儿克赛特,但因为未婚而生子,使得她不敢回到家乡,于是她无奈之下只得冒险将女儿托付给路途中仅有一面之缘的旅店老板夫妇照料,她自己则去工厂干活辛苦拼命地挣钱养孩子。但是旅馆夫妇不断以孩子的需要为由,经常向芳汀所要钱,而且还经常虐待芳汀的女儿。当时工厂的工资非常低,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更别说加上养活一个孩子了。再加上残酷的社会现实,人性的冷漠,社会各界的鄙视,使得芳汀及其无奈和无助,每日以泪洗面,负债累累,生活陷入及其的困境,为了使女儿过上安稳的生活,迫不得已之下芳汀卖掉了自己美丽的长发和洁白的门牙,甚至到后来沦为娼妓。处处受到强迫和打压,后来因为打了一个辱骂她的男士,被对方告到警务处,关闭六个月。在牢狱之中,芳汀受尽了折磨和屈辱,终于到最后恶病缠身,眼见就要逝去。此时她的心中无限悔恨和无助,多么想在临时之前能见下自己的女儿。但是上帝并没有满足她这个小小的心愿,临死前她未能见到女儿,而是把女儿托孤给同情理解自己的冉阿让,最后只得含恨而死。作者雨果通过女工芳汀的人物形象,充分揭露和批示资产阶级下广大劳动妇女的悲惨生活和命运,也揭露了19世界法国最底层劳动人民生活的悲惨现状。

2.2 “芳汀”人物情感表达

音乐剧是音乐戏剧的一种。音乐在音乐剧诸多元素中居首要位置,无可否认的是,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中的音乐具有时代感,并且要与剧中的人物性格统一起来,从而可以塑造经典的音乐形象。

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特色的优点和色彩,通过真实情感的歌声来表达人物的情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该剧的乐曲第一部分主要是悠长委婉的旋律来体现女主人公芳汀心中美好的梦想,以及通过

7

人物形象和动作的展现,完美表达了芳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和未来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乐曲的第二部分主要是凄凉悲伤地旋律,并且节奏明显加快很多。这一部分是整个故事的发展高潮,着力体现女主人公芳汀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怨恨。乐曲的第三部分则由E大调转为B大调的旋律,很有冲击性,主要体现女主人公芳汀在临死之前对人生充满的一丝丝希望,对亲人朋友以及女儿的不舍,对生存的期盼。但这都是无法实现的梦,通过临死之前对自己后事的安排以及对女儿的叮嘱和关爱,充分展现出一位慈祥安和、无私奉献的伟大母亲形象,让人感动不已,百感交加。

2.3 “芳汀”—善良、慈祥的化身

芳汀是音乐剧《悲惨世界》中有重要地位的女主角之一,是该剧中着力塑造的一位典型妇女形象。而想要完好地解读芳汀这一人物形象,就必须从主人公冉阿让谈起。音乐剧《悲惨世界》中的主人公冉阿让经历了“从人到恶魔,再从恶魔到天使”的人生过程。从他一开始为救侄子而偷盗一口面包,再到后来的19年牢狱生涯。可是后来经过主教的感化,走向“天使”之路。如果说主教是将他带上“天使”之路的那个人,那么女工芳汀则是冉阿让走向“天使”之路的主桥梁,是芳汀坚定了冉阿让的从恶为善的信念。

芳汀出生在一个极其贫困卑微的家庭,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沦为孤儿。但这样的环境并没有扼杀这个生灵,反而造就了天使般的她。她温柔善良,纯结贤惠,天真热情。却由于人生爱情的失败,使得她一错再错,渐渐陷入困境。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冷漠的人性关系,世俗的鄙视和限制,充满挑衅和质疑的辱骂,使得她悔恨无助,不知所措。剧中通过前后巨大的剧情反差,完美地体现出社会残酷的黑暗和腐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再怎么纯洁的女性也会被这个黑暗邪恶的社会给吞没掉。女工芳汀在经历了人生不幸和残酷社会的打击下,唱起了那首撼动人心的《我曾有梦》。

8

3、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演唱分析

“我曾有梦”是《悲惨世界》第一幕中女工芳汀的开场唱段。工厂里的女工纷纷在芳汀背后说她坏话,和她作对,处处为难作弄陷害她。并且她们还向厂长揭露,说芳汀有私生子,偷偷养了一个女儿,并且还是靠卖娼卖妓为生来养活这个孩子。而厂长马德兰先生(冉·阿让)对工人的要求恰恰是诚实和忠贞。芳汀虽然为自己辩解,承认其确实有一段不幸的爱情,确实有一个女儿,孩子父亲无情地抛弃了她们母女,无依无靠的她只好将女儿寄养在别人家里。但是在众多女工的排挤与诽谤之中,工头还是宣布将芳汀解雇。就这样芳汀被开除了,没了工作,但是她必须要维持日常生活和肩负着养育女儿的重任。生活的压力让她不堪重负,于是此时她悲伤的唱出了“我曾有梦”。

这首曲目的音乐语言简洁、凝练。行板的速度,多次的转调,都十分到位的抓住了芳汀悲凉心情的幅度。开始的曲调很委婉,旋律线条优美动听,仿若诉说着一个美好的梦。随着调性的突然转变,悲惨命运的戏剧情节渐渐凸显出来。随着旋律的发展,这种戏剧性逐渐达到高潮,最终变成了芳汀挣扎于心的声声呐喊。这一曲目的表现要求演唱者要有宽广的音域,强大的爆发力,极富表情地表现力。

3.1 “我曾有梦”的情感表达

芳汀咏叹调“我曾有梦”的艺术处理,应在把握好语气、音色、力度的基础上,做好咏叹调的情感表达。芳汀是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事实上雨果就是因为这个人物的原型,有感而发写下的《悲惨世界》,因此这首咏叹调的情感基调主要是在悲伤、绝望的情绪之中,这一基调的依据来源于剧诗,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认为的歌词,歌词传递着歌曲的思想和意旨。莱茵曾经说过:“先对歌词进行学习,这样才知道你将要唱的是什么?”唱好这首曲目首先应对歌词进行研究,了解歌词的具体内涵,合理运用语气、音量和音色,是演唱好此曲的关键1。

3.1.1 语气的把握

这首咏叹调一方面要表现出芳汀开始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另一方面还要表现出最后她对于爱情以及生活的绝望,在这种有着巨大落差的复杂情感面前演唱 1

居其宏.两只眼“描红”,三条腿“原创”——中国音乐剧界的发展理念之争.艺术评论[J].2013,(7).

9

时要注重元音的连贯和气息的平稳运用,各音区要做不同力度地调节,在清晰交代了辅音后,立刻将元音带入口腔后部,如开始对于爱情隆憬的部分never die(爱情永存)。(见谱例4-l)

谱例4-l

其情感爆发时,如storms(暴风雨),hell(地狱),killed(扼杀)等,应加强辅音的力度,及时开启口腔后部通向咽腔的通道,使声带受气流作用发出声音,使咽腔获得顺利而有效的共振,来表达芳汀内心强烈的情感。

3.1.2 音量的控制

音乐剧主要是靠音乐和歌剧来表达和体现人物情感的,而音乐的音量控制则是展现故事情节和剧情的关键因素。在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开头部分歌曲音乐部分主要是柔和、委婉和美好的旋律,主要体现出女工芳汀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对未来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这段歌曲旋律的音量控制地比较低,力度也控制在mp。接下来,随着故事剧情的迅速转变,芳汀对未来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梦的破灭,爱人无情地抛弃她们母女,自己含辛茹苦地养育女儿,辛苦劳累地在工厂干活,到后来为了维持生计和养育女儿,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头发和门牙,甚至到后来论文娼妓。这段歌曲旋律由一开始的唯美动听一下子转变为悲伤凄凉。音调一下子由E转换成bD调。现实社会的残酷和无情,音调一下子又换到了B调。在最后阶段,女工芳烃在临时之前,贫困交加之际,弥留着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人的悔恨,对社会黑暗的控诉。这不是是整个歌曲旋律的最高峰,音量和力度都及其鲜明,富有冲击力,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和享受。全曲的旋律音谱可谓是是一波三折,音量力度此起彼伏,跌宕回音。 (见谱例4-2 )

1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百老汇音乐剧《悲惨世界》中“芳汀”的角色塑造和演唱分析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544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