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1 本文由花香满园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

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名称: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二、课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目标是创造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其中“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和先决条件。学校现代化建设是学校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原理对学校教育机制运行过程进行整体改革,以便实现有层次的设计和进行综合性改革的过程。其主要内涵为:学校现代化建设研究重视学校特色建设,即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发挥本校办学优势,创办学校教育特色;学校现代化建设重视学校科学发展,即积极探索学校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寻找学校改革的最佳方案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和产生尽可能大的效果;学校教育整体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办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实验学校。

人的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学校的发展而言,教师队伍素质化,课程体系校本化无疑是学校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两大抓手。而教师是所有教育因素中最活跃,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必须努力做到国家课程素质化、地方课程精品化、学校课程特色化。而构建学校校本化课程体系常以开发

1

校本课程为突破口。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作为开发的基础和主体。一方面体现了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特长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校本课程开发作为课程管理权力的一种分割。使学校拥有了更为自由的自我开发和自我完善的发展空间。其次,校本课程开发真实地体现了“人本”思想,强调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国家课程因其基础性和统一性,难以顾及学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又因其规定性,使这种课程对教师而言成为一种“接受性”课程,教师变成了简单的“传递”知识的“工具”。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需求为前提,紧贴学生发展实际,尊重教师的开发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它也促使教师从“教学”定位向“教学—研究”角色转换,为教师潜力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能促进教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第三,校本课程开发倡导民主原则。以此积聚各方意见和力量,形成开发合力与和谐气氛,激发开发潜力。第四,校本课程开发属“解决问题型”开发,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它本质上要求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不断变化的情景,增强学校主动变革的机制和能力。

珠江路小学在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学校的科技教育不能局限在科学类的国家课程和科学类课外活动的范围,它应该是一个以科学教育为核心的综合性的教育活动,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学校将科技教育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拓宽

2

学生的发展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形成浑然一体的稳定的学校特色文化。

为此,我们提出《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1.教育现代化的思想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是指导当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面向现代化”是指中国教育应在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中,以创新求得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胡锦涛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确保到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一种积极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理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类型,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发挥到更高的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多种展现各种智能的机会。激发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3

同时,多元智力理论倡导因材施教。因为每个人的智能各不相同,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方式方法来教学,新的教学观要求要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生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能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评价方面要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主的评价观,代之以多渠道、多形式、多维度、发展性、即时性的多元评价,强调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生活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国家新课程的实施具有阶段性,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作好充分的准备,要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开展课程建设研究对国家课程理论的完善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个性化、特色化理论和规律,为我校和本区的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2.学校是实施课程的基本单位,是课程改革实践的载体,对于学校而言,课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本课题研究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一所学校的层面通过对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管理及课程评价等诸方面进行实践性研究,力求实现学校内部要素的优化组合,产生高效能的运作,达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教育现代化的具体操作途径和方式。该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同时研究内容具操作性、示范性,是一项理论上构建、实践中完善

4

的课题研究,将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和意义。

三、概念界定

1.现代化学校:是指具有时代性、不断丰富发展的教育思想,有时代性和开放的教育环境,有综合性、发展性、个性化和弹性化的教育课程,有最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形式和手段,实施开放、民主的管理,普遍采用最新信息和技术的学校。

2.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概念,是学校在国家和地方课程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自主开发和实施,并能够独立进行自我评价的课程。

3.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课程开发过程,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是课程决策权力的重新分配。

4.科技教育:以培养小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为目标,使他们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解、体会和逐步树立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从而继续学习,为终身发展和服务社会打好基础。

四、课题研究目标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033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