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应收账款 30000
净价法
1、12月20日: 借:应收账款 58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58800 2、12月25日: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29400
3、12月31日: 借:应收账款 600 贷:财务费用 600 财务费用:600=30000*2%
习题四
直接法:
1、20×5年5月: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2、20×8年底: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3、20×9年8月: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20000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账龄法
1、20×5年5月: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2、20×8年底: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3、20×9年8月: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坏账准备20000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3)不会发生变化,会计处理相同
(4)直接转销法下会影响资产总额,因为从转销时的会计分录可以看出,一边
记入资产类科目,一边记入损益类科目,资产总额减少,费用增加。 备抵法下不会影响资产总额,因为“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均为资产
类科目,一边增加,一边减少,资产总额不变。
习题五
到期值=100000*9%*120/360+100000=103000 元
贴现息=103000*12%*60/360=2060 元
贴现所得=103000-2060=100940
借:银行存款 100940 贷:应收票据 10000 财务费用 940
习题六
1、借:银行存款 8400
应收票据 15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3400 2、借:银行存款 50800 贷:应收票据 50000 财务费用 800
3、到期值=40000*6%*90/360+40000=40600 元 贴现息=40600*8%*45/360=406 元 贴现所得=40600-406=40194 元
借:银行存款 40194 贷:应收票据 40000 财务费用 194
4、借:应收账款 10200 贷:银行存款 10200 10200=10000*8%*90/360+10000 5、借:应收账款 6100
贷:应收票据 6000 财务费用 100 6、借:应收票据 5000 贷:应收账款 5000
习题七
1、借:应收账款 15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82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1795 2、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应收账款 50000
3、借:其他货币资金—本票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4、借:原材料 19594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906 贷:其他货币资金—本票 20000 银行存款 2500 5、借:应收票据 163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23800 6、借:应收票据 50000 贷:应收账款 50000 7、借:应收账款 30600 贷:应收票据 30000 财务费用 600 8、借:原材料 4273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7265 贷:应收票据 50000 9、借:坏账准备 30000 贷:应收账款 30000 10、 借:应收账款 20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 借:银行存款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11、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50000+150000-50000-50000+30600-30000=200600 元
坏账准备=200600*5‰=1003 元
坏账准备账户余额=上期末余额750(150000*5‰)-30000+20000=-9250(借方余额)
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003+9250=10253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坏账准备 10253 贷:坏账准备 10253
习题一
采用定期盘存制:
对存货期末的影响=5000-10000+4000+8000(受托代销商品)-8000(代销商品款)
+1000-2500=-2500
说明期末存货多记了2500元,当期利润高估2500元,下一年利润少记2500元。
“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在库、在途和在加工中的各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包括各种材料、商品、在产品、半成品、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等。本项目应根据 “物资采购”、 “原材料”、“低值易耗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包装物”、“分期收款发出而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受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
目的期末余额合计,减去“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以及库存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企业,还应按加或减材料成本差异、商品进销差价后的金额填列。
习题二
联华公司甲产品生产、销售和结存情况 存货情况 期初结余 200件 单价15元 本期生产入库: (1)5日 1000件 单价15元 (2)15日 2000件 单价18元 (3)20日 1000件 单价17元 小计 4000件 单价16.9 本期销售发出: (1)10日 800件 (2)15日 1000件 (3)20日 1500件 小计 3300件 单价16.9 期末结存 750件(盘点数) 800*16.9=13520 1000*16.9=16900 1500*16.9=25350 55770 900*16.9=15210 15000 36000 17000 68000 58325 750*16.9=12675 永续盘存制 3000 15000 36000 17000 68000 实地盘存制 3000 16.9=(3000+6800)/(200+4000) 900=200+4000-3300 58325=3000+68000-12675
注意:由于单价在加权平均时四舍五入,因此大家算的时候结果有些差异。希望大家能够仔细看一下书,分清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的区别。 永续盘存下:销售毛利=82500-55770=26730 元 定期盘存制下:销售毛利=82500-58325=24175 元 在这两种方法下,采用永续盘存制的销售毛利比采用实地盘存制的销售毛利多了2555元,主要原因是在永续盘存制下,盘点数与账存数之间的差额2555元由管理费用负担,而定期盘存制下的差额由销售成本负担。 会计分录: 入库:
借:库存商品 68000 贷:生产成本 68000 发出:
借:主营业务成本 55770 (永续盘存制) 贷:库存商品 55770
借:主营业务成本 58325 (实地盘存制) 贷:库存商品 58325 盘亏:
借: 待处理财产损益 2535 2555也对,因为计算时四舍五入会有差异 贷:库存商品 2535
习题三
1、(1)加权平均法:
单位成本=(15000+3000×2.5+4000×2.6+2500×3.2+6000×2.8)÷
(5000+3000+4000+2500+6000)=2.81 (元)
存货发出成本=99000÷6×2.81=46365 元
期末存货成本=(5000+3000+4000+2500+6000-16500) ×2.81=11240 元 16500=99000÷6 (2)先进先出法:
期末存货成本=4000×2.8=11200 元 存货发出成本=57700-11200=46500 元 4000=5000+3000+4000+2500+6000-16500
57700=15000+3000×2.5+4000×2.6+2500×3.2+6000×2.8 (3)后进先出法:
期末存货成本=4000×3=12000 元
存货发出成本=57700-12000=45700 元 2、比较 (假设所有销售均为现销,即全部收到现金,采购材料全部付现,所得税交纳也是付现)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销售毛利 所得税(33%) 净现金流入 加权平均法 99000 46365 52635 17369.55 35265.45 先进先出法 99000 46500 52500 17325 35175 后进先出法 99000 45700 53300 17589 35711 注意:净现金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所得税 由于后进先出法下的存货比在先进先出法下的存货发出成本低800元,所以毛利多800元,应交所得税多交264元,影响现金流多流出264元。
3、如果物价不断上涨,应该采取后进先出法,这样,可以将成本高的存货先发
出去,毛利低,可以少交所得税,减少现金流出。
习题四
1、存货对利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销售成本的影响,期末存货成本的少计,意味着销售成本的多计;期末存货的多计,意味着销售成本的少计,最后影响到利润的正确性。20×4年与20×6年调整后的利润表如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会计学答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