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1 本文由霜标水月孤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一、神话传说故事

1、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刑天舞干戚……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著名的传说故事有:请学生自己找出来。 二、《诗经》

1、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简称“诗三百”。 2、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3、“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4、 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打比方,比喻,常放在一段话的开头。 兴: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喻之辞也。 5、《诗经》的特点: 1)、多用比兴手法。 2)、多重章叠句。 3)、句式以四言为主。 6、《邶风.静女》表现了静女质朴纯真的感情,人物形象鲜明。整首诗体现了画境之美、情节之美和情感之美。

7、名句:学生自己找出来。 二、《楚辞》与屈原

1、屈原最著名的一篇诗歌是《离骚》。 2、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3、什么是楚辞?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4、楚辞的特点: 浪漫的精神气质、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鲜明的南方楚地特色、独特的语言风格。

5、独特的语言风格:语气词“兮”字的大量运用、六言句式、华丽的辞藻。

6、关于九歌

《九歌》是屈原根据民间祭神乐歌改写而成,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神话色彩和奇丽的想象。

6、关于《湘夫人》

《湘夫人》是屈原《楚辞·九歌》组诗十一首之一,是祭湘水女神的诗歌,和《湘君》是姊妹篇。全篇以湘君思念湘夫人的语调去写,描绘出那种驰神遥望,祈之不来,盼而不见的惆怅心情。 7、《楚辞》为刘向所编。“楚辞”是屈原等创作的富有南方民歌神奇迷离的浪漫

精神的作品,主要作家除了屈原还有宋玉等人,“楚辞”又被称为“骚体”。 8、楚辞的主要艺术成就有:

A:诗歌结构上的成就,开创了重章叠句的诗歌结构形式

B:表现手法上的开拓:比兴手法的运用,形成“美人香草”的比兴格局

C:诗歌形式和语言的创新:打破四言格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韵散结合的新形式。

D:创作手法的突破,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E:抒情方法的拓展,开启了借景抒情的方法 9、《湘夫人》的名句自己找出来。(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10、《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三、《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第一、时代不同:《诗经》产生于春秋时期,《楚辞》产生于战国时期。 第二、地域不同:《诗经》以反映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北方地区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性为主要内容;《楚辞》以反映长江中游、汉水流域、洞庭湖畔以渔猎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南方荆楚地区民风民俗、尤其是巫祀文化为主要内容。 第三、《诗经》以记录反映现实生活为主,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而《楚辞》以抒发理想、表现自我、赞美爱情的神话为主,从而形成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四、先秦文学常识 1、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左传》是《左氏春秋传》的简称。 4、《国语》和《战国策》是两部国别体史书。 5、《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 6、十三经指:《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 、《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五、汉代诗歌

1、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2、宋人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3、乐府还被用以称呼以下体裁的诗歌:两汉官府采集的民歌,历代文人以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词,散曲。

4、喜欢使用乐府旧题创作的作家有:曹操、李白、王安石等。 5、新乐府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是白居易、元稹。 6、《乐府诗集.上邪》用五种不可能发生的情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形成一种强烈、扑面而来的压力——发毒誓。 7、《行行重行行》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这是一部文人五言诗。

8、汉乐府与古诗的区别:古诗多为抒情,思乡多思妻子,全诗为五言诗;汉乐府多为叙事诗,思乡多为思母,杂言为主。

9、汉乐府的成就与影响: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叙事诗的兴起与成熟;诗体的创造与发展。 六、《世说新语》 1、《世说新语》是一部笔记体小说集。从题材看属于志人小说。编撰者刘义庆。魏晋小说主要有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是晋人干宝的《搜神记》。 2、《世说新语》最大的特点是: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也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3、请同学们自己归纳出王子猷、石崇、王导和王敦的性格特点。

七、小说

1、小说三要素:

人物——小说的主要部分。

环境——小说中人物生活的背景依据。

情节——人物按照性格所做的活动的历史。

小说的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社会环境包括历史背景、人情风俗、时代氛围、人物关系。 2、小说分类:

从篇幅分:有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

从语言分:有白话小说、半白话半文言小说和文言小说。

3、唐传奇 代表作有:《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柳毅传书》等。 还有的请自己列出来。

“传奇”一词,除了指唐宋的文言短篇小说之外,还指明清南戏。

4、《子猷访戴》的艺术特色

第一,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

第二,巧妙的人物刻画手法:精选人物言语凸现、通过对比衬托显现、通过矛盾冲突刻画、借助夸张手法表现。

第三,短小精悍的作品篇幅 第四,精炼简约的叙事语言 5、《世说新语》最大的特点是:善于通过一言一行刻画人物肖像和精神面貌,也通过人物对话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

6、熟读《子猷访戴》与《石崇要客燕集》两篇,自己概括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八、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1、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人是谢灵运,最早的田园诗人是陶渊明。 2、什么是田园诗与山水诗

田园诗的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当然,也涉及到自然风光。 山水诗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 3、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作是曹操的《观沧海》。 4、名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5、《饮酒》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有什么胜景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九、唐代的山水田园诗

1、孟浩然与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代表,世称“王孟”。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属近体诗,五言律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2、孟浩然的风格:语淡而诗味浓。

3、王维多才多艺,精通诗文、书画、音乐,其诗清新秀雅,兼擅各体,尤长于山水田园诗。名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4、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作式微。”表达了他的一种感慨:别人都回家了,为什么我回不了呢? 5、王维的《终南别业》

译 文: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

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

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十、唐代边塞诗

1、盛唐气象: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

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2、盛唐的边塞诗的特点:

1)诗中往往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安边报国的爱国激情。

2)诗中常有对边关时刻警戒来犯之敌的紧张气氛的渲染,对紧张激烈的征战生活的描写。

3)善于刻划表现征人、离妇的思乡思亲情感(边愁);表达对士兵、人民的同情。 4)诗中时有神奇险峻的边塞风光的描写。

3、王昌龄以七言绝句成就最高,被称为“七绝圣手”,边塞诗代表。“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了战争的环境异常恶劣,并以写景引起乡思之情,后一句转入乡愁,表现思乡之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战争不仅残酷而且绵长,反映出战士保家卫国的壮志与杀敌报国的英勇精神,后一句用典,表明征战将士暂平边患的决心。王诗的特点是,借事抒情,也写深长的边愁,“无那金闺万里愁”为曲笔手法。

4、边塞诗的另外两个主要代表是高适与岑参。 请找出他们的代表作并阅读他们的作品。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暨南大学-大学语文复习要点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09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