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线与天线连接器
在这一章里,我要讲的不是天线的设计,因为目前我还不太懂天线设计,而且天线设计是一个十分专业和复杂的学科。在这里我想要说的其实就只是一个问题:一定要在天线或者天线连接器的附近放置一个∏型匹配网络,这一点是我们做射频设计的人必须要牢记的事实。看一下Atheros 和Ralink的方案,会发现∏型匹配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典型的设计如图6-1所示。
图6-1 典型的天线连接器电路设计 第7章. 完整设计的射频电路
在前面几章的内容中,我们分成五章分别讲解了射频电路的无线收发器(Radio Transceiver),功率放大电路(Power Amplifier,PA),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收发切换电路(Transmit/Receive Switch),天线与天线连接器(Antenna And Connector),在每章的最后一节,我们都给出了每一部分的完整设计。我想你已经知道了——没错,只要把我们每个部分的完整设计组合在一起,那么我们就得到了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的完整设计,我们不要急,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在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射频设计框图,如图7-1。相信大家这时一定已经可以把每一个部分细化,得到更加详细的射频设计框图。
图7-1 射频设计框图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功率放大器是由带通滤波器,∏型匹配网络,功率微波器件,增益控制,供电电路,功率检测,温度检测低通滤波器这些部分组成的;低噪声放大器是由∏型匹配网络,低噪声放大电路和增益控制组成的;收发切换器是由∏型匹配网络,切换芯片,滤波器组成的;天线和连线连接器部分是由∏型匹配网络和连接器组成的。于是,我们得到了Wi-Fi产品一般射频电路的详细框图,如图7-2所示。
图7-2 射频设计详细框图
现在,让我们将各个模块的详细电路图,看看我们得到了什么。没错,我们得到了完整的设计图,如图7-3所示。在这个原理图中,我们设计的是一收一发的情况,如果是二发二收,那么原理图就是两个图7-3,复制而已。
图7-3 完整详细的原理图 III. 下一版精彩内容预告
在下一版中,我将设计一个虚拟案例中的射频电路,那将是在没有参考设计的情况下进行设计。这听起来似乎有些疯狂,但是我觉得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们有知识,有智慧。
在设计过程中,我将首先从PRD出发,找到和射频设计有关的参数,然后进行系统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将密切配合理论计算与ADS仿真,最终完成完整的射频电路的设计。 在下一版中,我也会用一章的内容去讲解Frontend Module的使用。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第二版》(General RF Design In Wi-Fi Product, Edition 2)。
认真读过这篇文章的人有福了。
二:Wi-Fi产品射频电路调试经验谈
2011-01-20 19:09:10
这份文档是生花通信的一线射频工程师总结了的Wi-Fi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些射频调试经验,记录并描述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
1 前言
这份文档总结了我工作一年半以来的一些射频(Radio Frequency)调试(以下称为Debug)经验,记录的是我在实际项目开发中遇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现在我想利用这份文档与大家分享这些经验,如果这份文档能够对大家的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那将是我最大的荣幸。
个人感觉,Debug过程用的都是最简单的基础知识,如果能够对RF的基础知识有极为深刻(注意,是极为深刻)的理解,我相信,所有的Bug解起来都会易如反掌。同样,我的这篇文档也将会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最通俗易懂的Debug技巧。
在本文中,我尽量避免写一些空洞的理论知识,但是第二章的内容除外。“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这部分的内容截取自我尚未完成的“长篇大论”——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第二版)。
我相信这份文档有且不只有一处错误,如果能够被大家发现,希望能够提出,这样我们就能够共同进步。 2 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
在这一章中,主要讲解微波频率下的无源器件。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1K的电阻在直流情况下的阻值是1K,在频率为10MHz的回路中可能还是1K,但是在10GHz的情况下呢?它的阻值还会是1K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微波频率下,我们需要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待无源器件。 2.1. 微波频率下的导线
微波频率下的导线可以有很多种存在方式,可以是微带线,可以是带状线,可以是同轴电缆,可以是元件的引脚等等。
2.1.1. 趋肤效应
在低频情况下,导线内部的电流是均匀的,但是在微波频率下,导线内部会产生很强的磁场,这种磁场迫使电子向导体的边缘聚集,从而使电流只在导线的表面流动,这种现象就称为趋肤效应。趋肤效应导致导线的电阻增大,结果会怎样?当信号沿导体传输时衰减会很严重。
在实际的高频场合,如收音机的感应线圈,为了减少趋肤效应造成的信号衰减,通常会使用多股导线并排绕线,而不会使用单根的导线。
我们通常用趋肤深度来描述趋肤效应。趋肤深度是频率与导线本身共同的作用,在这里我们不会作深入的讨论。
2.1.2. 直线电感
我们知道,在有电流流过的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如果导线中的电流是交变电流,那么磁场强度也会随着电流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导线两端会产生一个阻止电流变化的电压,这种现象称之为自感。也就是说,微波频率下的导线会呈现出电感的特性,这种电感称为直线电感。也许你会直线电感很微小,可以忽略,但是我们将会在后面的内容中看到,随着频率的增高,直线电感就越来越重要。
电感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微波频率下,任何导线(或者导体)都会呈现出一定的电感特性,就连电阻,电容的引脚也不例外。 2.2. 微波频率下的电阻
从根本上说,电阻是描述某种材料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在欧姆定律中已经给出。但是,在微波频率下,我们就不能用欧姆定律去简单描述电阻,这个时候,电阻的特性应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2.1. 电阻的等效电路
电阻的等效电路如图2-1所示。其中R就是电阻在直流情况下电阻自身的阻值,L是电阻的引脚,C因电阻结构的不同而不同。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在不同的频率下,同一个电阻会呈现出不同的阻值。想想平时在我们进行Wi-Fi产品的设计,几乎不用到直插的元件(大容量电解电容除外),一方面是为了减小体积,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减小元件引脚引起的电感。
图2-1 电阻的等效电路
图2-2定性的给出了电阻的阻值与频率的关系。
图2-2 电阻的阻值与频率
我们试着分析电阻具有这样的特性的原因。当频率为0时(对应直流信号),电阻呈现出的阻值就是其自身的阻值;当频率提高时,电阻呈现出的阻值是自身的阻值加上电感呈现出的感抗;当频率进一步提高时,电阻自身的阻值加上电感的感抗已经相当的大,于是电阻表现出的阻值就是那个并联的电容的容抗,而且频率越高,容抗越小。
2.3. 微波频率下的电容
在射频电路中,电容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元件,如旁路电容,级间耦合,谐振回路,滤波器等。和电阻一样,微波频率下电容的容抗特性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研发设计千人群(电子+结构) 在这里,实现资源共享,人脉扩张! 群号229369157
2.3.1. 电容的等效电路
我们知道,电容的材料决定着电容的特性参数,电容的等效电路如图2-3所示。C是电容自身的容值,Rp为并联的绝缘电阻,Rs是电容的热损耗,L是电容的引脚的电感。
图2-3 电容的等效电路
关于电容,我在这里介绍几个平时大家在选料是可能不会关注的参数。
图2-4定性的给出了电容在不同频率下的表现出的电抗特性。图中的纵轴为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也就是由于电容的加入引起的损耗。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经典Wifi射频电路的设计与调试 (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