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比 即是一种最高层次或精确度最高的一种计量尺度。 7、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和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涵义:(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计算方法:*生产法
国内生产总值??(部门总产出?部门中间消耗)??部门增加值用符号表示为:GDP??[(C?V?M)?C2]??(C1?V?M)*分配法(收入法)
国内生产总值??部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支出法(最终使用法)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出口净额(净出口)
8、经济领土=地理领土+该国政府在他国占用的领土飞地—他国政府在本国占用的领土飞地
即经济领土是指由一国政府控制或管理的地理领土,在确定的经济领土上,该国公民、货物、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不受国界的限制。一国的经济领土的基础是地理疆域,但是它并不等同于地理疆域。
常住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常住单位既包括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也包括住户。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1、统计设计:即是统计工作的第一个阶段,是根据统计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研究目的,对统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的通盘考虑和安排。 2、统计调查:即是统计工作的第二阶段。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采用科学的方法,搜集社会经济现象实际资料的活动。 3、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4、统计调查方案
??表头??结构?表体?(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填报单位)(who) ??表脚调查表??(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what) ??表现形式?单一表 ???一览表?(四)调查时间、期限、地点、方式和方法(when、where、how)
(一)调查目的(why)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which)
1调查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2调查资料的报送办法。 3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4调查工作的检查、监督办法。 5调查试点的组织 5、我国统计调查体系的发展方向
1、建立周期性的普查制度。 2、大力普及、广泛应用抽样调查技术。 3、 逐步缩小全面统计报表的范围,继续发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的作用。
1、统计整理:即是统计工作的第三个阶段。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对统计调查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组、汇总、填表,使其系统化,得出反映现象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或对已整理过的资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 2、统计分组:P53 3、统计分组体系 :P56
(一)根据分组标志的特征不同可划分为: 1、品质标志分组 (1)简单的品质标志分组 (2)复杂的品质标志分组
2、数量标志分组 (1)单项式分组 (2)组距式分组
(二)根据采用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可以划分为: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 (三)按分组体系的形式可划分为:1、平行分组体系 2、复合分组体系 2、影响次数分布诸要素的合理确定:P65
(一)组数 1、质的差别 2、单位数的多寡 3、全距的大小 4、经验公式 k=1+3.322LgN
(二)组距 1、同质性原则 2、灵活性原则 3、目的性原则 4、经验公式i=R/k=[max(x)—min(x)]/(1+3.322lgN) (三)组限
(四) 组中值 组中值=(上限+下限)/2 1、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P96
总量指标: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表现形式:计量单位主要包括实物单位、劳动量单位和货币单位三种。
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说明总体单位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二)按反映的时间状态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时期数、流量)和时点指标(时点数、存量) (三) 按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劳动量指标和价值指标
2、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对比:P96
特点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1、登统方法 连续记数 间断记数 2、可加性 具有 不具有
11
3、 时间间隔 有关 无直接关系
3、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产出指标的涵义和测算方法
反映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总量指标主要有社会总产出、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等。 价值构成为:价值构成为: ?? ?部门总产出(三个子类)??部门增加值??社会最终产值? C?V?M?社会总产值(?80年代前)???社会服务价值? ??CM???国内(民)生产总值(90年代后)?1?V??国内总产出?????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经济福利尺度?? 价值构成为:?? ??部门净产值(部门净增加值)? V?M?物质产品净值(?MPS国民收入)(80?90年代)?? ?国内(民)生产净值?
???净经济福利或国民净福利??4、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P100
相对指标:即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数值对比的结果。 表现形式:一种是无名数;另一种是复名数。
相对数的种类: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若为最低限额任务规定且为越高越好的指标,则:超过100%,超额完成。等于100%,恰好完成。不足100%,未完成。 若为最高限额任务规定且为越低越好的指标,则:超过100%,未完成。等于100%,恰好完成。不足100%,超额完成。 1、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1)分子与分母皆为总量指标①计划数为正数②计划数为负数③计划数为零 ?实际绝对水平??实际绝对水平
计划完成相对数?0??实际绝对水平?100%(2)分子与分母皆为相对指标 (3)分子与分母皆为平均指标
2、长期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 (1)水平法 (2)累计法 3、短期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
4、长期计划执行进度相对数 (1)水平法 (2)累计法
(二)结构相对数 1、分子与分母必须属于同一总体。 2、各部分比重之和为100%。 (三)比例相对数 1、将被比较基础的数值抽象化为1、10、100、1000,计算被比较的数值。
2、将总体中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用连比的形式表示出来。
(四)比较相对数 1、比较标准为一般对象,分子、分母可互换。 2、比较标准典型化,分子、分母不可互换。 (五)强度相对数 1、分子与分母不能互换 2、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正\逆指标)
(六)动态相对数 1、与前期比 2、与去年同期比 3、与历史最高水平比 4、与起点水平比 5、静态平均数的概念、特点及计算方法:P116
一、静态平均指标的定义:即是度量统计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二、静态平均指标的特点及主要作用
1、分子与分母必须属于同一总体 2、数量的抽象性 3、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 4、可用于对总体的粗略推断 三、静态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 数值平均数---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6、 变异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P141-P156 注意有很多小标题以及我补充的。
1、时间数列:时间数列又称时间序列或动态数列,即指将某一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形成的数列。 2、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涵义及特点
时期数列:是由时期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反映现象在各段时期达到的水平和发展变化。
特点(1)指标数值的可加性 (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间隔的长短有关 (3)指标数值需连续登统 时点数列:是由时点指标构成的动态数列,它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各个时间点上的水平
特点(1)指标数值的不可加性(2)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的长短无关(3)指标数值需间断登统 3、九种时间数列分析指标的涵义及计算方法:P167-P181总共九大点
12
4、动态平均数与静态平均数的异同点
(1)共同点:都是将个别数量差异抽象化,概括地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2)不同点:(1)计算的依据不同 (2)平均的内容不同 (3)抽象的差异不同 (4)说明的问题不同 5、索洛方程
(一)基本思想 q=A+αk+βL
q: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经济增长率 A:技术进步增长 K:资金投入增长率 L:劳动投入增长率 α:资金边际产出弹性系数 β: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
????1
技术进步贡献份额:SA=A/q 资金投入贡献份额:SK=α1、综合指数:P208
特点:1、先综合,后对比。 2、固定同度量因素。(媒介和权数) 指数化指标 3、保持分子与分母的一致性。
2、同度量因素:亦称“同度量系数”或“指数权数”。是指使若干由于度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标,过渡到可以加总和比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在编制总指数时,把不能直接相加的要素过渡到能够相加的总体的媒介因素。同度量因素在计算总指数的过程中对各指数因素起着权衡轻重的作用,所以也叫权数
指数化指标:就是在指数中反映其数量变化或对比关系的那种变量 3.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P209 P212 4、拉氏指数与派氏指数的对比与选择
k/q 劳动投入贡献份额:SL=βL/q
5、指数体系:P219
6、加权平均数指数体系的对比
比较项目 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定义 按加算法
按加调法
选择 Kq=[∑(q1/q0)p0q0] / ∑p0q0 Kp=∑p1q1/[∑p1q1 /(p1/p0)] 权数 p0q0(w) p1q1(w) 项目 平均数指数 平均数指数 特点 拉氏(不)一致
派氏(不)一致
联系 ∑p1q1/∑p0q0=∑p1q1/[∑p1q1/(p1/p0)] *[∑(q1/q0)p0q0]/ ∑p0q0
∑p1q1-∑p0q0=∑p1q1-[∑p1q1/(p1/p0)] +[∑(q1/q0)p0q0]-∑p0q0
7、可变构成指数体系的对比
比较项目 可变构成指数 固定构成指数 结构影响指数 定义 总平均指标变动 固定f/ ∑f,观察x 对... 固定x,观察f/∑f? 常用公式 (∑x1f1/∑f1)/(∑x0f0/∑f0) ∑x1f1/∑f1)/∑x0f1/∑f1) (∑x0f1/∑f1)/ x0f0/
∑f0)
同度量因素 —— 变动的因素
xf
f x
x f
联系 1、(∑x1f1/∑f1)/(∑x0f0/∑f0)=(∑x1f1/∑f1)/(∑x0f1/∑f1)*(∑x0f1/∑f1)/(∑x0f0/
∑f0)
2.(∑x1f1/∑f1)-(∑x0f0/∑f0)=[(∑x1f1/∑f1)-(∑x0f1/∑f1)]+[(∑x0f1/∑f1)-(∑x0f0/
∑f0)]
1、抽样法的定义、特征及其优点:P228 2、总体和样本:P231 3、抽样框:P231
4、均方误差、实际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抽样误差的概率度(包括极限误差概率度和概率保证程度)的对比 P231 P235
5、五种常用的抽样方式的定义和特点
1、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P238 2、分层抽样(类型抽样)(分类抽样) :P248
3、等距抽样(系统抽样)(机械抽样):P256 抽选间隔:k=N/n 4、整群抽样:P261 5、多阶段抽样 :P270 6、均方误差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均方误差
影响偏差的平方的主要因素
1、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的区别
(一)函数关系:即指变量之间存在着严格的依存关系,即自变量每取一个值,相应地因变量必然有一个确定的值,并可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反映这种关系
(二)相关关系:即指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确定性的依存关系。即对于自变量每一个取值中可以有因变量的若干个数值与之相对应,而这些数值之间表现为一定的波动性,但总是围绕着他们的均值并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而波动。 2、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区别与联系
(一)联系 1、相互依赖。 2、都有一个统计推断的问题。 3、都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统计方法。 (二)区别 比较项目
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对变量的要求 均随机
自变量非随机,因变量随机
???)2MSE?E(???E(??)]?[E(??)??)]}2?E{[???E(??)]2?E[E(??)??)]2?E[??)?[E(??)??)]2?D(??抽样方差?偏差的平方??2????n?????抽样的方式方法??估计方式???影响因素: 影响抽样方差的主要因素
?估计量的有偏性???目的总体与抽样框的一致性?????随机原则???调查表的回收率???变量间的关系 对等 不对等
分析的侧重点 表现形式,密切程度 变化规律 分析的方法
相关表,相关图,相关系数 回归模型分析法
3、相关系数与判定系数的联系和区别 判定系数 就模型而言 相关系数 就两个变量而言
说明解释变量对应变量的解释程度 度量不对称的因果关系 取值:[0,1]
度量两个变量线性依存程度。 度量不含因果关系的对称相关关系 取值:[-1,1] 相关系数
?r???x?y2xy?xy??x?ynn2x2?x2??()nny2?y2??()nn?n?xy??x?yn?x2?(?x)2n?y2?(?y)2判定系数
2n?xy??x?y??y)?(yr??()22?(y?y)n?x2?(?x)2n?y2?(?y)22判定系数与相关系数的区别:
判定系数无方向性,相关系数则有方向,其方向与样本回归系数b相同;
判断系数说明变量值的总离差平方和中可以用回归线来解释的比例,相关系数只说明两变量间关联程度及方向; 相关系数有夸大变量间相关程度的倾向,因而判定系数是更好的度量值。
4、判定系数与相对估计标准误差的异同
六、计算题
1、某厂职工工资分组如下表所示。若按新标准分组,要求工资最高小组的人数占全体人数的5%,则在分组后,该组的工资总额应为多少?
某厂职工工资资料 按工资分组 工人数(人) 工资总额(元) 40 11600 200及以上 100-200 240 43200 〃〃〃 〃〃〃 〃〃〃 2000 243000 合计
解: 2000*5%=100(人)
工人数之比=工资总额之比(60/240=X/43200) 11600+10800=22400(元)
2、某百货公司连续3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36,38,40,35,43,28,25,44,42,37,49,50,33,35,47, 29,43,44,39,32,30,40,45,41,32,27,31,46,52,54.
根据上面的数据整理成组距为5的频数表,计算出频数、频率、累计频数(包括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累计频率(包括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并绘制成直方图和折线图。
解: R54?25k???5.8?6 i5 某百货公司商品销售额分布表
按销售额划记频数 频率 累计频数 累计频率
分组 符号 (天) (%) (天) (%)
(万元) 向上 向下向上 向下
累计 累计 累计 累计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50—5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统计学习题集》-副本 - 图文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