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辨析题
第二章
1、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 2、认识是一个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第三章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2、科学技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4、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5、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6、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7、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第四章
1、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2、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3、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4、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5、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6、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五章
1、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 2、资本主义国家有了经济计划就能从根本上克服生产无政府状态。
第六章
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思考题
一、计算题
某企业雇佣工人150名,每人每月劳动力价值为30元,每个工人每月耗费生产资料90元,可生产产品60件,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为3元,求: (1)此企业每年获得剩余价值多少? (2)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3)若这个厂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每件产品的社会价值不变,这个企业每年可得多少超额剩余价值?
6
参考答案 一、单选 绪论
1、C 2、B 3、C 4、A 第一章
1、B 2、D 3、C 4、D 5、D 第二章
1、D 2、C 3、C 4、A 5、B 第三章
1、A 2、A 3、B
第四章
1、B 2、B 3、A 4、C 5、B 6、C 7、B 第五章
1、D 2、B 3、B 4、D
第六章
1、B 2、A 3、C 4、D 5、D 6、C 7、A 8、A 9、A
二、多选 第四章
1、ABCD 2、ACD 3、ABCD 4、ABCD 5、BC 6、ACD 7、AB
三、辨析题 第二章
1、(错) 2、(对)
第三章
1、(错) 2、(错) 3、(对) 4、(对) 5、(错) 6、(错) 7、(错)
第四章 1、(错) 2、(错) 3、(对) 4、(对)、 5、(对) 6、(错) 7、(错)
第五章 1、(错) 2、(错)
7
第六章 1、(错) 2、(错)
答:
(1)m=(60*3--30--90)*12*150=108,000元
(2) m’=10800/30*12*150=200%
(3) 超额m=[(120*3)--(90*2+30+60)] *12*150=162,000元
8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非常强大的马基考试重点复习题附答案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