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仔细回忆着。
哥哥启发他:“你想想,是鱼猛地一咬钩子的时候,是往上拽的时候,还是把它装到网里,它乱跳乱蹦的时候?”
弟弟想着,说:“当它咬到钩子,鱼线猛地绷紧。就在绷紧的那条线上,一溜水珠往下掉的时候,我最激动。”
哥哥微笑着说:“你懂得怎样写作了。你就写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写好写细,那是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抓住它,其余的也就好办了。”
弟弟后来回忆说:“哥哥教会了我最重要的一手......。” 6.文中弟弟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手”指的是什么?(3分)
7.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以“写作”为话题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多留心,多观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 小雯说:“在我看来,平时多读书,写作时才能厚积薄发。”
小欢说:“关键是要有真情实感,把心里想的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就是好文章。” 小玥说:“我觉得写文章要有细节,如果写钓鱼,就把那‘一溜水珠’写细了,这样的文章肯定精彩。”
小灵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 请从以上对话中选择你最认可的一个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不少于100字)(10分)
【分析】这篇短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了作家以钓鱼的实践来教会弟弟写作的过程.让
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到,写作的窍门是,在叙述事情的时候,要抓住最令自己激动的那一刻,把它写好写细,才能打动自己和读者.
6 / 23
【解答】6.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概括.解答此题根据句子前后文内容即可筛选出句子作答.弟
弟学到了“最重要的一手”是在文末交代的,结合前文内容来看,哥哥教的最关键一点,即为前一段所强调的:“你就写最让你激动的那一溜水珠,写好写细,那是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抓住它,其余的也就好办了.”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7.本题考查阅读表达的能力.解答这道题,选取其中最认可的一个观点,谈谈你对写作的看法和见解.回答此题,会用到议论文阅读中论据和论证方法的知识内容,在论述中如果能够运用一些引用论证或举例论证会更好. 答案:
6.参考答案:写作时,要抓住最让自己激动的(最扣动心弦的一刻),把它写好写细. 7.示例;我认为写作贵在修改,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要多念多改,作文进步才快”,就是让我们明白写作要多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自我完善.中国无数大作家的作品,都是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才名扬后世的.列夫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前后修改了共52次,才达到自我满意的程度;据载,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也就是修改了10次,大刀阔斧的整改为5次,这才有了今天的经典之著.所以我们要学会修改,在修改中自我完善.
【点评】阅读感悟与表达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按照题意要求,联系相关的生活实际. 第三步:在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进行体会感悟. 第四步: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 8.下列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窈窕(tiǎo)淑女,君子好逑(qiú)。(《诗经.关雎》)
7 / 23
B.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卖炭翁》白居易) C.曲(qū)每奏,钟子期辄(zé)穷其趣。(《列子》一则)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xǐ),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字的读音,所选句子都是名句,要仔细辨析. 【解答】A准确.注意“窈窕”“好逑”的读音.
B准确.注意“称敕”的读音.
C有误.“辄”的准确读音“zhé”,“曲”的读音“qǔ”; D准确.注意“负箧曳屣”的读音. 答案:B.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打好字音的基础,多读多写.对于多
音字,一定熟练掌握,仔细辨析.
9.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爱莲说》周敦颐)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鼓,击鼓。(《左传.曹刿论战》) C.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杂说(四)》韩愈)
D.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闻,见闻,知识。(《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
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
【解答】A.句意: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很少听说了.解释正确.
B.句意:第一次击鼓士气振奋,第二次衰弱,第三次竭尽.解释正确. C.句意: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解释正确.
8 / 23
D.句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闻:使…听到.解释不正确. 故选:D
【点评】闻:
1、听见(闻水声) 2、听说(余闻之也久) 3、使…听到(闻寡人之耳者) 4、扬名(不求闻达于诸侯) 5、知识(卒获有所闻)
6、名誉,声誉(不能称前时之闻)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陶潜)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B.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三则)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范仲淹) 不因外物而高兴,不因自己而悲伤。 D.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刘禹锡)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
“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9 / 23
【解答】A.正确
B.正确;
C.准确翻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互文修辞); D.正确. 故选:C.
【点评】在平时学习中,需要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含义,特别是一些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还要用现代汉语准确的翻译文章.
11.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刻画了琅琊山春夏两季景物的特征,对仗工整,语言精练。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描写了傍晚和早晨时景物的静态,传达出生命的气息。
C.“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用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写景兼点时令,选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分析】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的赏析,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句意的含义,并能结合全文内容
进行赏析.
【解答】A、正确;
B、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意思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可
10 / 23
见描写了傍晚和早晨时景物的动态,并非是“静态”;错误;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点评】古诗句的赏析,必须结合写作背景、全文内容、主旨进行准确分析.
创业守成孰难
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③难?”房玄龄曰:“草昧④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⑤,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⑥;守成之难,方当⑦与诸公⑧慎之。”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⑨,四海之福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守业。③孰:哪一个。④草昧:未开放,蒙昧。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⑤臣之:使天下人臣服。⑥既已往矣:已经过去了。⑦方当:正应当。⑧诸公:各位。公,尊称对方。⑨及此言:说到这话。
12.查阅《古汉语常用子字典》“忽”的释义有如下四项。文中:“祸乱生于所忽.”中“忽”的意思是()(3分)
A.古代长度单位,尺的百万分之一 B.快速
C.辽阔渺茫的样子 D.不注意,不重视 13.文中魏征的进言使唐太宗认识到要()(3分) A.身先士卒 B.居安思危 C.从善如流 D.铁面无私
【分析】参考译文:
太宗问身边大臣:“创业与守业哪个难?”房玄龄:“建国之前,与各路英雄一起角逐争斗而
11 / 23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2017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