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浊酒倾觞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四)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存在博弈。由于信息不对称,在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时,相关利益主体在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必然选择包括丢弃会计诚信在内的博弈策略,以此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利益。所谓会计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相关信息占有方面,经营者相对处于优势,所有者相对处于劣势的一种现象。③会计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所有者与经营者、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的博弈,以及由此产生的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分离的。所有者或投资者是“外部人”,而经营者是“内部人”,所有者或投资者对于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比不上经营者,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经营者可能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④例如:上市公司的股民与经营者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股民了解企业主要是通过企业提供的三大会计报表,而企业的内部报表便成为了商业秘密。

(五)现代契约理论下的委托人缺失。会计诚信原则产生于委托代理关系较为确定的时代,当委托方现实地存在并对会计产生足够影响时,会计诚信原则的体现就不会出现问题。毕竟,当有确定委托人的时候,总会有一股持之以恒的力量来督促会计诚信原则。社会一旦进入了只有代理人而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时代,原有的会计诚信机制遇到挑战。高度自由流动的委托方则会非常冷漠地对待会计诚信原则的履行状况,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丧失诚信原则,从而搏取个人利益。道理很简单,委托方确定不变,他们必然关心会计的诚信,因为这事关他们的明天;委托方高度自由流动,他只关心今天自己的利益,因为明天他可能不再是委托方了,显然会计作弊往往是有利于今天的委托方。现代企业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企业是一系

③④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1999(12) 蒋义宏,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6

列契约的组合,是个人之间自由交易产权的一种方式。各要素的所有者采用不同形式参与到企业这个契约联合体,从中得到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利益,并按契约规定的义务为企业贡献资源。这种现代契约理论中的契约关系,促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分离,委托人变得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表,因而被称为没有委托人的契约关系。⑤在这样的关系下,会计诚信就开始失去了动力和压力,会计造假行为愈演愈烈。并且没有委托人已成为现今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较为普遍的现实,会计诚信原则的缺失就成为一种必然。

(六)会计制度存大较大的弹性空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速度之快,超过了会计制度的调整速度。现有会计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许多漏洞。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许多公司便钻这些空隙,打擦边球。例如,一个企业的成本结转,今年采用加权平均法,明年采用其他方法,甚至在一年以内采用两种以上的成本结转方法,这与“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的原则是相违背的。另外,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既可一次摊入,也可分期摊销,但其提取比例、提与不提、采用什么样的成本结转方法、摊多摊少等,均比原制度有更大的灵活性,并完全取决于企业领导和财会人员的意志。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所设置的这些会计科目,成了企业调节盈亏的“蓄水池”。

(七)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晰。诚信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新制度经济学赋予产权全新的内容,即产权是人们使用资源的一组权力,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等,其内涵包括资本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等。合理完整的产权制度是保证企业信誉机制的基石。反之,

李心合,会计制度的信誉基础,会计研究,2002(4)

7

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所有者,企业或契约当事人无需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企业行为偏离,会计信息失真。如目前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所有者主体缺位和经营者行为失控,资本所有者代表机构的职能分别由不同的政府行政机构行使,许多行政机构对企业发号施令,而任何一个机构都不对决策后果负责。各项权能被不同的部门分割,架空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造成企业管理混乱,为少数不法分子贪污腐败提供了可乘之机。又如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在股权方面存在着高度集中,大股东利用自己在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控制地位,操纵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由于一股独大,大股东操纵董事会、监事会的现象屡见不鲜,也给会计造假开了方便之门。

(八)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职业受约束。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是由用人单位自己管理为主,即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一体制下,会计人员一方面要遵守国家的财务制度及相关法规,另一方面,还必须接受单位负责人的领导,按单位的管理要求完成会计工作。某些领导为了个人利益如经济利益、政绩、职位的升迁等,把会计人员视为工具,指使会计人员进行造假,会计人员考虑到自身利益往往违心地听命于领导。这种会计行为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难以独立,会计信息失真是必然的。

(九)注册会计师审计缺乏独立性。人们把注册会计师称为“经济警察”,是因为客观上需要他们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莫不与独立性问题相关。审计的本质特征在于它的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没有独立性就没有审计。⑥

王善平,《独立审计的诚信问题》, 会计研究,2002(7)

8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被誉为最超脱、独立性最强的审计,因为职业规范要求它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独立于审计委托人和被审计人,而在现实工作中要完全做到这一点却很难。最为突出的原因是:第一,由公司管理机构代行了独立审计委托人的职责。在代理条件下,独立审计的委托人只能是股东,而国内外的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情况下由公司管理机构代行了独立审计委托人的职责。注册会计师对公司管理机构支配下的公司活动和会计报表进行审计,由公司管理机构支付审计费用,其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可想而知。第二,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为同一客户提供审计和会计咨询服务,会计师事务所从被审计单位获取丰厚的咨询收入,损害了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独立性,从而也使会计信息失真成为事实。

(十)对会计造假执法极为不严格。当前我国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公司及相关人员,以及中介机构处罚较轻,使造假者因违规所获收益远远大于所付出的成本,从而使许多公司为追求利益铤而走险。在郑百文造假的处理中,只对董事长、总经理等12人和参加作弊的注册会计师进行了行政处罚。另外,当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善,现行法规包括《刑法》、《公司法》、《证券法》和《会计法》等,都对上市公司及其管理当局因粉饰财务报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便为造假创造了条件,如对违规事件进行处罚时找不到统一的依据。

三、建立会计诚信的对策

(一)净化社会环境,重塑社会信用。诚信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独立而特殊地存在于各行业之中,尤其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所以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尤为重要,特别是提升企业管理者、经营者及监管者等市场参与者的诚信意识,营造

9

“信则共赢,不信则共亡”的氛围,以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笔者认为重塑社会信用,其一要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做法与经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社会公平信用法规,为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其二是政府职能的基本定位要迅速从权力政府转变为责任政府,建立信用平台并不断巩固和完善,保证市场机制的高效运行;其三建立以信用中介机构为主体的社会信用体系,要以自身的信用和必要的资本承担经营责任,独立、客观、公正、平等地以第三者身份为社会提供信用产品和服务;其四是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体的伦理信用建设,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不断强化市场主体,特别是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

(二)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铸造中国会计诚信精神。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石,基础不扎实,会计工作乃至经济工作必然失真、失误。首先,在日益复杂经济形势和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下,必须加强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使其熟练地运用各项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政策,能够客观、公允地处理会计事务;其次,会计诚信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观念变成习惯、规范变行动的过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⑦在市场经济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质,并赋予中国传统道德以新的时代内涵,形成符合当今历史发展阶段的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结合会计业务工作,开展具有会计行业特色、会计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活动,把诚信的观念贯穿于会计实际工作中去。

(三)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逐步深化会计委派制。在建立科学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基础上,推行并逐步深化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委

田昆儒、苏亮,关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财务与会计导刊,2002,(9)。

10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会计毕业论文-关于会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480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