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总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鸢卿漓殇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自 然 地 理 学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其研究的空间范围既不是地球固体部分的最内部,也不是地球气体部分的最外层,而是接近地球固、液体表面,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部,下至沉积岩底部)。 对于重点章要求认真看书和看课件及一些复习思考题,对于非重点章则按要求复习。要求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 第一章 地球

-地组和木组 - 地球的公转

-- 地球圈层结构,如何划分 第二章 地壳 (PPT)

第一节 地壳的组成物质 - 矿物和岩石的区别

- 岩浆的粘度、原因及分类 - 岩浆岩的构造 - 岩石的结构 - 常见的沉积岩

- 沉积岩的主要类型

- 沉积岩的主要特征及所反映的沉积环境

第二章 地壳 (PPT)

第二节 构造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形式 地层的接触关系 岩层的产状

断裂,节理,层面

断层的种类,代表性断层地形

第二章 地壳 (PPT)

第三节 大地构造学说 第四节 火山与地震 第五节 地壳的演变

板块运动的类型与大地地质、地貌关系 威尔逊旋回

地质年代 P17

相对年代的确定方法 第五章 地貌 第三节 流水地貌 河流地貌

?河谷 -河谷形态- 河谷的形成发展-河流侵蚀基准面与河流均衡剖面-河谷类型

?河床-河床类型-河床侵蚀地貌-河床堆积地貌

? 河漫滩

?三角洲 的形成条件

?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形态要素与结构-阶地的类型-阶地的成因

?水系-河流袭夺 第五章 地貌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 第五节 冰川与冰缘地貌

岩溶地貌演变过程 地下水的分带 冰期和间冰期 雪线 冰川运动

冰川侵蚀作用及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堆积物(冰碛物)特征 冰川堆积地貌

侧碛堤和冰阜阶地有何区别?

从角峰到终碛堤会出现哪些冰川地貌? 冻土的典型地貌 第五章 地貌

第六节 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第七节 海岸与海底地貌

风蚀作用的特点

风蚀地貌,风积地貌及其形成(新月型沙丘,风蚀雅丹) 海蚀崖、海蚀平台的形成 海浪的侵蚀和堆积作用

绪 论 一、“地球表层” 特征

● 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转化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有机界和无机界相互转化的场所 ● 地球表层是人类的生存环境

● 地球表层是循环发展的动态系统(包括地质大循环、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 二、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球表层环境。它包括人类社会及其周围的各种地理事物,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1.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又可分为两部分: ●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 ●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 天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的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 人为环境(次生自然环境),即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2. 经济环境是经济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及与经济有关的技术条件等。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地理环境。它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和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3. 社会文化环境是社会活动、文化活动的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社会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社会文化环境是人类社会本身所构成的一种地理环境。 第一章 地球

一、宇宙和天体 宇宙 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物质世界,包含着无数的天体和极其广阔的空间。

天体 :恒星、行星、环绕行星公转的卫星、流星、彗星、星云,以及存在于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星际物质,所有这些通称天体。 天体又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4960×104公里) 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0×108公里),是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 太阳系包括 8 个行星、50个卫星和至少50万个小行星,还有少数彗星。 太阳系中的行星(可分为两组):

地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平均密度大、自传速度慢、卫星数少) 木组: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传速度快、卫星数多) 二、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接近于圆形; 2.各行星的轨道面都近似地在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黄道面)的倾斜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环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所有行星的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和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接近母星的赤道面;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都和母星的公转方向相同 三、大地水准面 大地测量中所谓的地球形状,是指一种假想的,用平均海平面来表示的、平滑的封闭曲面。

这个曲面叫做大地水准面。地球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四、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使得地球表面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各不相同。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的程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如气候、植被和土壤等)的地带性分布。 地球的巨大质量和体积,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而如果地球没有现在这样大和这样重,就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因而也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也没有生物。地表平均温度将比现在低得多,温度较差将大得多,紫外线辐射将强得多,??总而言之,我们的地球将呈现完全异样的景象。 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1. 自转的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2 由于地球的自转,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 6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2. 公转的意义 地球的公转导致季节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总之,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调节、生命孕育有重要意义。 六、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的圈层构造可以分为内部构造和外部构造。 1. 地球的内部构造 分为三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 三者被两个显著的不连续界面所分割:壳-幔之间为莫霍洛维奇界面(简称莫霍面),幔-核之间为古登堡界面。 地壳是指地表至莫霍洛维奇面之间厚度极不一致的岩石圈的一部分。大陆地壳厚度较大,洋壳厚度较小。 地壳分为两层:上层为花岗质层,称为硅铝层;下层为玄武质层,称为硅镁层。 陆壳除有较厚的硅铝层和硅镁层外,表面还有沉积岩层和风化物质。 洋壳主要是玄武岩质层,其上覆盖有极薄层沉积。 2. 地球的外部构造 地球的外部构造分三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七、水圈的功能(或地理意义) 水圈由海洋水和陆地水组成。水是地表分布最广、最重要的物质,是参与地表物质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因素。水分和能量的不同组合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地带和自然景观类型。水溶解岩石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要创造了前提。水分循环不仅调节了气候、净化了大气,而且伴随着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进地理环境的发展和演化。

地球表面明显地分为海洋和陆地两大部分。陆地的2/3集中于北半球,占该半球面积的39.3% ;在南半球,陆地只占总面积的19.1%。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形式对南北两半球的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南半球由于水面广阔,气候比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总复习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自然地理学基本概念总复习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58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