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气象预警预报
模拟试题
姓名: 理论知识和业务规范试卷(100分) 题号 得分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总分 一、填空题(20题,每空0.5分,共20分)
1. 短历时强降水定义为1小时降水量( ≥20毫米)的降水;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是未来3小时降雨量( ≥100毫米 )。
2.T-lnP图上气块温度升降的曲线叫(状态曲线),而大气实际温度分布曲线叫(层结曲线)。
3. 影响台风移动的因子有( 地转偏向力 )、气压梯度力/总压力、(内力)、扰动加速度等。
4. 零度层亮带是(层状云降水)回波的一个重要形态特征。
5. 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地区。 6.气旋在越过山脉时强度常常发生变化,在迎风侧(减弱),而在背风侧(增强)。 7. 从流场上看江淮切变线可分为(冷锋式)切变线、(暖锋式)切变线和(准静止锋式)切变线三种。
8.一般情况下,与地面冷锋相配合的高空槽越深、槽后的冷平流越(强),就越有利于冷锋后出现大风;大风区出现在冷平流(最强区域)所对应的位置。
9. (焚风)是当暖空气越过高山,变成下沉气流,在背风面上局地容易吹起的一种干燥的热风。
10. 对暴雨形成有利的条件有强烈的上升运动、充分的水汽供应和(较长的持续时间)。
11、气象部门规定: 24h降雪量达( 10mm )及其以上为暴雪。 12. 在形成华北暴雨的环流系统中,(日本海高压)是一关键系统。
13. 和飑现象相联系的一类中系统叫飑中系统,它包括(雷暴高压)、飑线、(飑线前低压)、尾流低压等中系统。
14. 当45-55dBZ的回波强度达到( -20 )度层的高度时,最有可能产生冰雹。 15.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的应用主要在于对灾害性天气,特别是与风害和( 冰雹)相伴随的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还可以进行较大范围( 降水 )的定量估测,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 风场 )结构。速度图上0等风速线呈反“S”型,表示实际
风向随高度(逆时针)旋转,在雷达有效探测范围内为( 冷 )平流存在。
16. 对流风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普通单体风暴、( 多单体风暴 )、(线风暴/飑线)和超级单体风暴,其中超级单体风暴与其他风暴本质区别在于是它总是伴随着一个持久深厚的( 中气旋)。
17. 可见光是通过测量来自地面和云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当卫星接收到的辐射越大,就用越( 白 )的色调表示;一般水面的反照率( 最小 ),厚的积雨云反照率(最大)。
18. 高温预警信号分别以(黄、橙、红)颜色表示。冰雹预警信号分别以( 橙、红 )颜色表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是指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
19. 预警信号的发布(含变更)、解除实行(分级)签发制。
20. 对外发布的预报预警根据预报时效和强对流天气影响程度分为(预报)、(预警)、(预警信号)。
二、单项选择题(60题,每题0.5分,共30分)
1.冰雹云通常可以通过雷达回波特征来判断,( B )是超级单体风暴回波的识别标志。
A:指状回波 B:钩状回波 C:块状回波 D:带状回波
2.根据《全国短时、临近预报业务规定》,发现责任区内出现强度( D )dBZ以上的单体回波,具有明显的强对流天气回波特征,即可向相关雷达站发联防要求。
A. 30 B. 35 C. 40 D. 45 3. 多普勒两难是指( B )。
A、不能同时测速度和强度; B、不能同时得到好的速度和强度; C、不能同时测速度和谱宽; D、不能同时测谱宽和强度 4、下列特征中哪个不是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 D )。 A、反射率因子核心不断下降; B、中层径向辐合MARC; C、低层强烈辐散; D、低层强烈辐合 5. 在雷暴单体的生命史中,成熟阶段( B )。 A 无对流运动发生 B 上升和下沉气流并存 C 只有上升运动 D 只有下沉运动
6、降水算法要求用来导出降雨率的反射率因子的取样位于零度层亮带( B )的区域。
A、下部; B、以下; C、以上; D、上部
7、以下各项中以( A )雷暴出现最多,强度也最强。 A、冷锋 B、暖锋 C、静止锋 D、锢囚锋
8.大雾黄色预警信号发布标准是未来12小时内出现能见度小于( B )的浓雾。 A、1000米 B、500米 C、200米 C、50米
9.短时预报是指对未来0-12小时天气过程和气象要素变化状态的预报,预报的时( B )小时,其中0-2小时预报为临近预报。
A、3 B、6 C、12
10.从雷达回波中提取的反映降水系统状态的三个基本量是反射率因子、( B ) A、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 B、平均径向速度和谱宽
C、平均径向速度和径向速度谱宽
11.锋区 (锋面)是两个( A )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区。 A 、 密度 B、温度 C、性质
12.大气运动系统分类有行星尺度、天气尺度、( B )、对流尺度。 A、大尺度 B、中尺度 C、小尺度 13. 弱的垂直风切变条件下发生的强对流风暴是( C )。 A、超级单体风暴 B、飑线 C、脉冲风暴 14. 热带气旋底层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 B )为强台风。 A 16级 B 14-15级 C 10-11级 14、下面多普勒速度示意图中属于( B )
(图中阴影部分左侧为红色,右侧为绿色)
A 气旋式辐合流场 B 反气旋式辐合流场 C 反气旋式辐散流场 15. 高空西风急流是指( A )的西风大槽前的西风急流。 A、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下部 B、对流层上部 C、平流层下部 D、对流层中部
间分辨率应小于等于 。16.台风强度主要决定于( D )。
A、眼区大小 B、螺旋云带的长度
C、范围的大小 D、中心密度实云区的大小及云顶亮温
17.中尺度天气系统可分为三个等级:中-?、中-?、中-?,它们对应的水平尺度分别为:(B)。
A、100~1000km、10~100km、1~10km B、200~2000km、20~200km、2~20km C、300~1000km、30~300km、3~30km D、200~1000km、20~200km、2~20km
18.通常根据云或云区哪六个基本特征来识别云图?( B AB
C、种类、亮度、云区范围、形状、尺度、演变 D、型式、尺度、边界、色调、纹理、厚度
19.降水粒子的后向散射截面是随粒子尺度增大而( B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衰减
20. 下列哪种天气系统属于中β尺度天气系统。( B ) A、 西南低涡 B、 Mcc C、 雷暴单体 21、台风移动路径随季节而有所不同,夏季多为( B )。 A. 西移路径 B. 西北移路径 C. 北移路径 D. 转向路径 22. 红外云图的色调取决于物体( B )。
A.对太阳光的反照率的大小 B.表面温度的高低 C.水汽含量
23. ( A )体扫模式规定5分钟内对14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
A. VCP11 B. VCP21 C. VCP31 D. VCP32
24. 在 PUP上,径向速度的大小和正负是通过颜色变化表示的,一般暖色表示( )径向速度,冷色表示( A )径向速度。
A. 正,负 B.负,正
25、雷暴大风在雷达回波上显示为( D )。
A. 钩状回波 B. 螺旋状回波 C. 逗点状回波 D. 弓状回波 26. 雷暴大风指由雷暴引起的破坏性风或风速≥( B )m/s的阵风。
A. 25 B. 26 C. 27 D. 28
27. 降雹单体在( A )有明显的VIL跃增现象,降雹基本上是在VIL达到最大后开始。
A. 成熟前期 B. 成熟中期 C. 成熟后期
28. MCC出现在( )及低空偏南气流最大值前沿明显的( C )。 A. 强冷平流区,辐合区 B. 强冷平流区,辐散区 C. 强暖平流区,辐合区 D. 强暖平流区,辐散区
29. 当冷涡( C )时,气层由于其稳定度的日变化而每到午后或傍晚就会变得不稳定,因而可能有雷暴出现.
A. 移动较快 B.移动较慢 C. 稳定少动
30. 雪是固体降水,发生在地面温度( D )的情况下。 A. ≤0℃ B. ≤1℃ C. ≤3℃ D. ≤5℃ 31. 降雪回波强度通常在( B )dBz以下。 A. 25 B. 30 C. 35 D. 40
32. 台风北翘路径主要受副高和( B )影响。
A. 双台风相互作用 B. 热带环流系统 C. 西风槽 D. 东风波 33. ( B )是台风破坏力最猛烈、最集中的区域。 A. 大风区 B. 涡旋区 C. 静风区 D.台风眼区 34. ( B )出现雷暴较多。
A. 台风眼 B. 台风外围 C. 靠近台风眼周围的云墙下 35. 华南前汛期降水时段,主要在( A )。
A. 4~6月 B. 6~7月 C. 7~8月 D. 9~10月 36. 63.8华北持续性大暴雨的环流形势:( C ) A.东高西低 B.两高对峙 C.三高并存 37. 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是( B )
A.锋后冷区暴雨 B.锋前暖区暴雨 C.西南低涡暴雨 D.江淮切变线暴雨 38. 热带辐合带稳定与南海一带,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20-25°N之间,有利于( B )的稳定维持
A.华南前汛期暴雨 B. 江淮梅雨 C.华北暴雨 D.华南后汛期暴雨 39. 中尺度雨团是由( B )公里左右的降水单体所组成,并伴有1e-4/s的低空辐合,即中尺度雨团是由中尺度扰动将小尺度的积云对流组织而成。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气象预警预报模拟试题答案--赵世发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