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6 本文由别再提起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

二○○九年六月

目 录

1项目背景 .................................................................................................. 1 2沿线资源环境概况 ................................................................................. 1 3规划概述与分析 ................................................................................... 11 4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 19 5规划的资源影响分析 ........................................................................... 26 6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 28 7规划对运河文物保护的影响分析 ....................................................... 53 8环境风险分析 ....................................................................................... 59 9规划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 61 10规划的环境保护方案 ......................................................................... 64 11公众参与 .............................................................................................. 72 12评价结论与建议 ................................................................................. 76

1项目背景

京杭运河是我国南北向运输最繁忙、最重要的水运大通道,通航历史悠久。在跨地区能源运输、沿河产业布局、流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7年国务院通过的《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将京杭运河(东平-杭州)列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国家高等级航道之一。同年4月,温家宝总理又对于京杭运河航运发展问题做出专门批示,要求“把京杭运河综合治理,特别是航道、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议事议程,会同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以及有关地方,充分论证,抓紧制定规划,并按程序报批,以进一步发挥京杭运河的水运作用”。根据总理批示精神,国家发改委委托交通部规划研究院会同沿河省市有关部门,编制《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对京杭运河航运发展做出统筹安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各级政府部门编制的各种经济发展规划都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因此,在《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也同步开展了规划环评工作。

2 沿线资源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2.1.1地理位置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

苏、浙江四省,全长1794千米。

目前,京杭运河通航河段北端始于济宁市,向南经南四湖至微山县二级坝后,分东西两线继续南行,至徐州市大王庙会合,在扬州六圩过长江,从镇江谏壁船闸继续南行,至杭州三堡船闸沟通钱塘江,总通航里程952.9公里,流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有梯级17座。 2.1.2沿河地势与水文条件

京杭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组成,部分河段是原来天然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开挖的,它的水量大部分从沟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补给,因此各段的流向很不一致。大运河各段之间高差悬殊,全线地势“三起三落”,其中济宁北部的南旺地势最高,号称水脊。引汶河之水在此分流,向北过黄河至临清入南运河(即卫河),流向天津;向南经徐州流向清江。临清与徐州之间高差最大,且水源不足,水深较浅,航行困难,为此设置38个水闸,分段拦水,保持水量,便于通航。长江南岸的丹徒一带地势较高,是大运河的第二个分流点,向北经长江至清江,向南流至杭州。

2.2社会经济概况

京杭运河通航段自北向南流经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沿线土地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6597万人,分别占山东、江苏、浙江三省总和的27.7%和30.7%。本次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规划的直接腹地为沿线13个地市,即山东省的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的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的嘉兴市、湖州市、杭州市。

京杭运河沿线腹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内资源富集、工农业发达,工业建立了由化工、机械、冶金、建材等重工业、食品、纺织、造纸等传统轻工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生产体系,农业形成了粮、棉、水产养殖和各种特色农业为主的生产体系。2000年-2006年间,京杭运河沿线13个地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从5897亿元增长到22109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3%,占三省GDP总量的37.3%;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11:54:35调整为2006年的6:58:36;人均GDP达到33516元,为三省平均水平的122%;外贸进出口额、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2924亿美元和167亿美元,分别占三省的56.4%和39.8%。

2.3沿线资源开发利用概况

2.3.1土地资源

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京杭运河沿线原有的动植物的生长和活动自然环境,已多数被人工植被取代。由于沿河地区人工活动频繁,农耕历史久远,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农业生态类型。

(1)山东、苏北京杭运河段

山东、苏北京杭运河段周边区域5km沿线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农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7.77%。林地主要分布于洪泽湖的南侧、南四湖南侧和东平湖东北部。草地主要分布于低山丘陵的阳坡、输水河道周边及湖泊的河滩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池塘及小水库,主要为京杭运河及与其交叉平行河流;湖泊为高邮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等。居住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用地,城镇用地较少,农村居民用地占绝大多数。区域土地利用率较高,未利用土地仅总面积的0.0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京杭运河航运综合治理发展建设规划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35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