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
3.4.1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从节约投资和可行性方面考虑,对项目废水进行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根据收集废水的水质特性不同,拟对三类废水采用以下不同的处理工艺和排放去向:
从节约投资和合理性方面考虑,项目废水分类收集、分质处理。根据收集废水的水质特性不同,对三类废水采用不同的处理工艺和排放去向。
第一类服装水洗废水:经统一收集后采用“格栅+沉砂+混凝沉淀”等工序处理达到《关于龙游工业园区接管企业污水纳管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龙环[2011] 11号)文件确定的纳管标准后,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送龙游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再处理。
第二类清洗废水:对含总铬的钝化清洗废水在车间内进行单独收集,加入石灰或氢氧化钠,使其在碱性条件下生成氢氧化铬沉淀,从而去除铬离子,之后将该废水与其他的清洗废水混合,综合废水采用“隔油+石灰中和+混凝沉淀”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出水达到《关于龙游工业园区接管企业污水纳管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文件(龙环[2011] 11号)确定的纳管标准后,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送龙游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再处理。
第三类生活污水:食堂废水经隔油池、厕所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该生活污水经隔油、化粪池处理设施处理后,与其他经预处理的废水合并,形成综合废水排入开发区污水管网,送龙游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集中再处理。
3.4.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项目主要噪声源为洗涤机、脱水机、烘干机、织带机、植齿机、磨光机、压铸机等设备噪声以及废气处理的风机等噪声,设备噪声级在65~85dB(A)左右,分布在各生产车间和废气处理设施区。
项目必须重视噪声防治工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厂界噪声。本环评建议从合理布局、技术防治、管理措施等三方面采取有效防噪措施。
(1)合理布局
尽可能将各生产设备布置在厂房中央,增加与厂房墙壁的距离,增加噪声在厂房内的衰减,减少对外影响。
(2)技术防治
技术防治主要从声源和传播途径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从声源上降低噪声的措施有:在设备采购时优先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对高噪声的风机、空压机等尽量集中布置在风机隔声间内,并在风机座基础减震,安装弹性衬垫和保护套;风机进出口管路加装避震喉;对风机安装隔声罩或在进风口安装消声器;定期检查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和减轻非正常运行产生的噪声污染;改进操作工艺,尽可能降低设备操作噪声。
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的措施有:尽可能将设备布置在车间内运行,避免露天操作;对车间墙壁进行降噪设计,优先选有空心隔声墙,设置双层隔音窗户;加高、加厚厂界围墙,并根据噪声防治设计规范将厂界围墙设计成隔声墙。
(3)管理措施
日常尽可能关闭门窗生产;加强宣传,做到文明生产,禁止工作人员喧哗;为减轻运输车辆对区域声环境的影响,建议厂方对运输车辆加强管理和维护,保持车辆良好工况,运输车辆经过周围噪声敏感区时,应该限制车速,禁鸣喇叭,尽量避免夜间运输;加强设备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异常噪声产生。
另外,由于本项目距离居民点较近,服装生产线的生产噪声为主要污染之一,因此环评要求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噪声治理工程的专题设计方案的编制,并报环保局备案,建设过程严格落实,确保保护目标声环境达标。
3.4.3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
项目固废处置时,尽可能采用减量化、资源化利用措施。项目废布料、废塑料、废涤纶丝、可出售给废旧物资回收企业;金属铜边角料、锌合金废渣经集中收集后,可出售给废旧金属回收厂家综合利用;生活垃圾、一般废水处理污泥(脱水后干泥)在厂区内定点收集,然后委托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至垃圾填埋厂卫生填埋处理;金属拉链表面处理后的清洗废水可纳入废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处理污泥与表面处理废液一道委托有资质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安全处置,并且需执行报批和转移联单等制度。各固废在外运处置前,须在厂内安全暂存,确保固废不产生二次污染。
3.5 环境风险预测评价
3.5.1 重大危险源识别
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相关内容,确认本项目未构成重大危险源。
3.5.2 风险特征及源项分析
本环评事故风险评价不考虑工程外部事故风险因素(如地震、雷电、战争、人为蓄意破坏等),主要考虑可能对厂区外敏感点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危害事故,假想事故应当是可能对厂区外敏感点和周围环境造成最大影响的可信事故。类比同类型的生产企业的事故发生类型,可以得出,本项目中的环境风险事故最常见的是:一是液体原料泄漏,二是污染事故性排放,三是发生火灾等风险事故。
3.5.3 风险防范措施
为减少事故发生概率,要求建设单位采取以下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如下: 1.危险化学品仓库贮运风险防范措施
厂区涉及硫酸、氢氧化钠(强碱助剂)等有毒有害物品,对危险化学品的贮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应严格按照《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1995)、《腐蚀性商品贮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815-1999)、《毒害性商品贮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6-1999)等标准、规范实施,原料分类、分区贮存,并制定申报登记、保管、领用、操作等严格规章制度。
(1)采购有毒有害原料时,其品质必须符合技术安全所规定的各项要求; (2)要求供应商提供国家标准规定的容器盛装所采购的原料,同时要求供应商提供所采购原料的安全储藏、搬运、使用等的相关文件;
(3)危险化学品需有专门库房储存,化学品库房耐火等级应符合国标(GB J16-87)相应标准要求,同时安装避雷设备;
(4)安装必要通风设备,同时在通风设备上设置导除布袋的接地装置,通风管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
(5)配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和灭火药剂(消防栓、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等,严禁使用海龙型灭火器),配备经过培训的兼职和专职的消防人员。
(6)进入仓库的人员、作业车辆,必须采取防火措施,装卸、搬运化学品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做到轻装、轻卸,严禁摔、碰、撞、拖拉、倾倒和滚动;
(7)库房内化学品小量泄露时用砂土吸附,少量残余用大量水冲洗,清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对于大量液体发生泄漏时,先必须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应急人员应戴防尘面具或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腐服,再设法对泄漏液进行回收,在不能回收时需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冲洗水排放事故应急池,不得排入雨水和清下水管道。
2.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1)选择成熟的工艺路线,安全可靠的生产设备;
(2)设计的工艺生产过程应能尽量减少生产场所的危险化学品存量; (3)工艺控制应设置必要的报警自动控制系统;
(4)电气设备、线路、仪表等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和规范要求,并要求达到整体防爆性的要求;电气控制设备及导线尽可能远离易燃易爆物质。
3.生产过程安全防范措施
(1)加强对工人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教育和管理,特别是危险岗位的操作工,必须按规定经过安全操作的技术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才能单独上岗。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工艺条件。
(2)加强车间输送化学品、废水等的管道阀门等的维护,防止跑冒滴漏。 4.消防及火灾报警系统
(1)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规定建设消防设施,划分禁火区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制订动火制度,消防设施配置安全报警系统、灭火器、消防栓、泡沫灭火器等;
(2)建筑消防设施应进行检测,并按有关规定组织项目竣工验收。 5.“三废”处理设施的维护管理
(1)污水处理站使用的机泵、阀门、电器及仪表等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将会导致污水处理操作事故,这种事故发生概率较高,对此类事故的应急措施主要是,对易损设备采取多套备用设计,处理站机电设备至少应有一用一备方式;在运行期间,需要操作人员经常巡回检查,及时启动系统缓冲和回流设备,将不合格出水重新处理,直至满足排放标准。污水处理站设计应考虑留有一定的回流处理缓冲能力和设施。
(2)定期对废气处理设施进行检测和维修,减少废气事故排放的危害性。 (3)企业危险废物的贮存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规定实施,并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收集、运输、贮存和处理处置。
3.5.4 事故风险应急预案
(1)成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分工; (2)设置事故报警通知机制; (3)常备应急器材和应急资料; (4)设立应急监测与救护机制;
(5)设立危险警报的解除与生产复原机制; (6)设立并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3.5.5 结论
本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环境风险主要是污染的超标排放和原料、产品燃烧引发的火灾事故,具有潜在事故风险。企业要从建设、生产、贮运等多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加强风险管理,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可以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制,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3.6 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性分析
根据“三同时”原则,建设项目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必须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本项目总投资为5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15万元,环保投资占项目总投资的3.9%。
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建成营运后,将提升区域的工业品生产能力,促进该区域第二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区域GDP的增长。
项目建成后,区域流动人口数量将大幅增加,并促进区域原料、生产、销售等有机产业链的形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项目建设可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周边居民收入,提升该区域的消费水平,提高该区域的消费指数;项目的建成营运将会促进该区域工业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拉动区域GDP的增长,区域总体经济效益将会显著增长。
3.8 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3.8.1 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和污染源监测是建设单位内部污染源监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环保机构,加强环保管理工作,开展厂内环境监测、监督,并把环保工作纳入生产管理,有助于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资源的合理回用,对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3.8.1.1环境管理机构职责
鉴于实际情况,环评建议企业管理层中指派人员分管公司的环保管理工作,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浙江龙游创发实业有限公司报告书(报批稿)(简本) - 图文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