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另一方面,从市场角度来看,对消费者的教育难度还是很大的。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存在睡眠问题的人还是首先想到吃安定解决问题,很少有人愿意慢慢用保健食品来调节。所以,在睡眠保健食品市场,并不是相类似的品牌成为对手,而是保健食品与药品的对决。
随着“亚健康”问题凸现,比如检查身体可能血脂、血压都稍微高一点,但又达不到吃药的标准;再比如有些人睡不好,同时还有胸闷、头疼等亚健康状况。这时候购买外缘性的保健食品来调节,当然有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也不能夸大。所以,如果存在睡眠问题,还是要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估计睡眠保健食品的市场总额大约为100 亿左右。
四、补血产品市场分析
中国是贫血的高发地区之一,成年男子发病率为20%,成年女子为47%,儿童为69%,补血产品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在中国补血类产品主要有两类,一是保健品,二是药品。前者有美媛春血尔等以补铁为主的产品,后者则大多数是“气血两补”的复方制剂,如复方阿胶浆等。目前整个补血产品市场容量已达40-45 亿元。
补血产品市场主要是由阿胶类和其他类组成。2009 年10 城
市(包括北京、成都、广州、杭州、南京、上海、深圳、沈阳、武汉、重庆)合计有330 多家企业在此领域竞争,其中,100 多家竞争对手争夺占据8 成多的阿胶类市场,而其他类占比不到2 成,却有200 多家企业同台博弈。从竞争对手数量而言,其他类补血产品的竞争似乎相对更激烈,但实际上,阿胶类补血市场的领导者是山东东阿阿胶集团,占据了近80%的阿胶类补血市场,其他企业只能抢食较小的一块蛋糕。对于集中度高度寡占型的阿胶类补血市场而言,其他类补血市场可发挥的空间显得略大,但是,由于补血以阿胶为主药的思想根深蒂固,要吸引消费人群把眼光投到其他补血产品,扩大这块市场容量仍需一定时间。
同时,再细分研究阿胶类市场可发现,阿胶药材类占了阿胶类的62.8%,而含阿胶成分的产品仅占了37.2%;从剂型分析来看,在零售补血市场中,块、口服液比例最大,合计占了81.0%的市场,而颗粒剂、膏剂和胶囊虽具一定比例,但未有任一剂型能超过10%。这表明,传统煮服的阿胶块最受大众欢迎。
图表106:2009 年三城市补血市场销售规模排名(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资讯营养保健品行业研究小组整理 具体到城市差异,京沪穗2009 年的销售规模相比同期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尤其是北京,年增幅达34.3%;市场集中度最低的是广州,其销售的前5 品牌合计份额为55.5%,而北
京、上海均超过70%,集中度较高。而在三地居首位的,均为山东东阿阿胶集团的东阿阿胶,市场份额都超过30%。在北京市场,前4 品牌均为山东东阿集团产品,仅湖南九芝堂的驴胶补血颗粒进入前5 行列,该产品2009 年发展迅猛,后期有待观察;而在上海市场,血尔口服液和养血生发胶囊两个非阿胶产品跻身前5,但血尔口服液年增长呈下滑趋势,出现一定疲态;广州市场居第二位的阿胶块,有8 个企业生产,包括同仁堂、辅仁药业、山东华信等,但合计份额仅为东阿的1/4。补血类市场是较强的寡占型市场,已深耕多年的山东东阿集团成为该类市场的领军者,其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细分好其线下的几大产品的经营问题,避免自家品牌互相竞争,使产品链有效互补,共同做大做强;而对于尚在攻城略池的其他企业而言,侧重做好区域销售,再谋全面发展强大,或会更为容易。
五、补钙类保健品市场分析
目前中国补钙保健品市场容量已超过百亿。巨大的市场潜力,使中国补钙市场几年间诞生了300来个品牌。据了解,国内“纯钙”产品生产正逐渐形成区域化格局。除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已形成大品牌大规模生产外,目前西南、华中、华东地区已建立起新品牌钙
生产基地。
卫生部问最近的一项研究资料表明,现在有40%的儿童和60%的中老年缺钙。20 多年以来,儿童和中老年人钙缺管症的发病率有增无减。
目前市场上的形形色色的补钙保健品可归为三类:一类是无机盐,如:碳酸钙、磷酸钙及氧化钙等;第二类是有机酸盐,如:葡萄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醋酸钙、l-苏糖酸钙等;第三类是生物钙,由富钙海洋生物贝壳经机械加工而成。其中无机盐类补钙保健品不易于人体吸收,而有机酸钙和生物钙产品的补钙效果相对更好。
补钙市场的消费者主要分为中老年人、孕妇和少年儿童。今后“蛋糕”做大了,也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细分市场。企业为产品选择自己的目标顾客,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补钙需求的人群提供相适 合补钙保健品。 观中性 建设性
从补钙保健品的消费动机来看:北京、上海等一类城市以“自我服用”为主,诸如南京、沈阳、武汉等二类城市则以送礼为主。产生这种差异主要与目前保健品市场价格偏高以及消费者的保健意识强弱有着联。一类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比较高,保健意识也相对要强;二类城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和保健意识都不及一类城市,顾客购买补钙保健品除了自己服用
外,更多是为了“传递或表达感情”。
不同人群对缺钙症状的认识明显存在差异:老年人认为缺钙的表现有“骨质疏松(58.2%)”,
其次为“腰酸(35.3%)”;成年人主要为“腰抽筋(53.8%)”,其次为“关节疼(44.2%)”;
孕妇主要为“腰酸(58.1%)”和“腰痛(51.6%)”。根据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不同细分市场对缺钙的认识差异很大。半数以上的消费者(58.9%)认为缺钙是病,这表明消费者对钙产品期望为“药品”,这是消费者对同类产品认识上的误区。从不同城市相比较而言,一线城市(如上海、北京、广州)消费者认为“缺钙是一种病”的人数比例低于平均水平,相反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认为“缺钙是一种病”的比例高于平均水平。同时,年龄越大的消费者认为“缺钙是病”的比例越高。
消费者最倾向于食用补钙食品来补钙,不同类型城市存在明显差异。从补钙来源分析,“食用补钙类食品”的比例最高,为55.9%,其次为“去药店/商场医药柜台补钙类药品服用”,比例为52.5%;而以保健品来看待钙产品的比例仅为39.8%。不同城市对钙产品是药或保健品的认识有很大的区别,上海消费者将钙产品作为保健品购买的比例为66.4%,明显高于其他城市。金华和石家庄的消费者选择“去医院/医务室看病和开补钙类药服用”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其比例分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中国营养保健品行业主要产品分类及市场分析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