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成下列空白处 条件 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都正常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当某一对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正常 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 F1自交后代比例 9:6:1 9:7 F1测交后代比例 【答案】
【跟踪训练】某种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
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_(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__________;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
Ⅱ.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Ⅲ.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下图。
15:1 1:1:2 3.配子致死和胚胎致死对子代的基因型比例影响相同吗?
【例题4】剪秋萝是一种雌雄异体的高等植物,有宽叶(B)和窄叶(b)两种类型,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经研究发现,窄叶基因(b)可使花粉致死。现将杂合子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正确的是( )
A、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0:0 B、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0:1 C、 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0:1:0 D、宽叶雄株:宽叶雌株:窄叶雄株:窄叶雌株=1:1:1:1 【思路分析】
【答案】
【例题5】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9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①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 ②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
③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完全连锁 ④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解析】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6-
①该植株花色为____________,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②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_______,红花植株占________。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________(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总结提升】
1. 孟德尔在他的遗传实验分析中,只提到了完全显性这单一类型,并提出了在基因型杂合状态时,显性的表现是由于显性基因掩盖了隐性基因的结果,这些都是从他当时的具体情况得出的结论。在他以后及其他学者的研究中,证实了这是很局限和不确切的,并使孟德尔理论得到了完善和发展。实际上,分离定律在F2表现型比例上至少有以下三种形式:
(1)3:1,这是对多数生物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所表现的形式,如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2)1:2:1,这是不完全显性的表现形式,如金鱼草的红花与白花杂交的结果。 (3)1:1,这主要是衣藻、酵母菌、红色面包霉等生物。
特别提示:虽然分离定律在F2表现型比例上表现形式不一,但它们在本质上即基因的传递规律上仍然遵循着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熟记常用的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是正确而快速解题的关键。 表现型 基因型
后代种类 后代分离比 1 1 分解组合 1×1 亲本基因组合 AA×AA或aa×aa BB×BB或bb×bb 实例 AABB×AABB AA bb×AA 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Aabb×aaBb 2 2 4 4 1:1 3:1 1:1:1:1 3:3:1:1 (1:1)×1 Aa×aa BB×BB或bb×bb (3:1)×1 Aa×Aa BB×BB或bb×bb (1:1)×(1:1) Aa×aa Bb×bb (3:1)×(1:1) Aa×Aa或Aa×aa AaBb×aaBb Bb×bb Bb×Bb Aabb×AaBb 4 9:3:3:1 (3:1)×(3:1) Aa×Aa AaBb×AaBb Bb×Bb 特别提示:一般联合使用以上几种方法,特别是分解组合法和特殊比例法。 3. 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个单位性状且完全显性时,F2中表现型比例为9:3:3:1,这是最基本的类型。当两对等位基因共同决定同一种性状时,由于互作类型不同,可出现9:6:1、9:7、9:3:4、12:3 :1、5:1、13:3等6种不同的表现型比例。具体分类如下:
①两种表现型,比例为15:1、13:3或9:7。 ②三种表现型,比列为12:3:1、9:6:1或9:4:3. ③五种表现型,比例为1:4:6:4:1.
2
然而,不管这些表现型比例如何变化,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和为16即4也就是说,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满足AaBb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现象。事实上上述七种比值也是9:3:3:1的变形,即表现型的比例虽有所改变,但基因型的比例和独立分配是完全一致的。如燕麦颖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用黄颖与纯种黑颖杂交,F1全为黑颖,F1自交产生F2中,黑颖:黄颖:白颖=12:3:1。由于基因互作致使杂交后代的分离类型和比例与典型的孟德尔比例不同,并不是对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否定,而是对它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另外,许多实验证明带有某些基因的个体,由于某些生理功能的丧失而导致个体不能存活。如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等位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纯合的黄色短尾鼠与灰色长尾鼠交配,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4:2:2:1。实际上,致死问题也是基因互作的形式,并且是特殊行式。
四、应用学习
【当堂检测】
1.关于孟德尔分离定律杂交实验中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7-
2.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 ②开花后人工去雄 ③自花受粉前人工去雄 ④去雄后自然受粉 ⑤去雄后人工授粉 ⑥授粉后套袋隔离 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3.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所作假说的内容之一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B.“测交实验”是对演绎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应用统计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4. 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 )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的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5. 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6. 在小鼠中,有一常染色体复等位基因系列:Ay决定皮毛黄色且纯合时胚胎致死;A决定灰色(野生型);a决定非鼠色(黑色)。Ay对A完全显性,Ay、A对a完全显性。假定Aya×Aa杂交中,平均每窝生12只小鼠,则在同样条件下进行Aya×Aya杂交,预计结果正确的是( )
A.后代存活的个体有3种基因型 B.后代性状分离比可能是2:1 C.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2:1 D.平均每窝生的子代数还是12只
7.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一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黄鼠的比例是( ) A.4/9 B.1/2 C.5/9 D.1
8. 已知Aa的个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合显性致死现象,则该种个体连续自交2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设:A控制白色,a控制黑色)( ) A.1:2 B.1:4 C.1:3 D.2:3
9. 鹦鹉中控制绿色和黄色、条纹和无纹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已知绿色条纹鹦鹉与黄色无纹鹦鹉交配,F1为绿色无纹和黄色条纹,其比例为1:1.当F1的绿色无纹鹦鹉彼此交配时,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条纹:黄色条纹=6:3:2:1.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这两对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控制绿色和黄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控制条纹和无纹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绿色的基因纯合的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
10.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3:1 B.4:4:1 C.1:2:0 D.1:2:1
11.某生物爱好者在重复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他选取豌豆的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全为高茎,子一代自交得子二代,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但分离比并不是预期的3∶1,而是出现了高茎∶矮茎=35∶1,他利用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并设计了实验加以验证。以下是他所写的简单研究思路,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1)根据遗传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杂种子一代(Dd)变成了四倍体(DDdd),四倍体DDdd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 。由于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的,子二代出现了 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表现型的比值为高茎∶矮茎=35∶1。
(2)为证明以上的分析是否正确,需通过测交实验来测定子一代的基因型,应选择待测子一代豌豆和矮茎(隐性亲本)豌豆进行测交实验。测交实验的结果应该是高茎∶矮茎= 。
(3)进行测交实验,记录结果,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在该实验的研究过程中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 。
12.果蝇是遗传学实验常用的材料,一对果蝇每代可以繁殖出许多后代。回答下列问题。
果蝇中有一种突变型,其翅向两侧展开45°。利用这种突变型果蝇和纯合野生型果蝇做了下列杂交实验:
亲本 子代 组合一 突变型×野生型 突变型∶野生型=1∶1 组合二 突变型×突变型 突变型∶野生型=2∶1 若上述性状是受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则由杂交组合二可知野生型为________________性性状,突变型的基因型为________。在组合二中子代中出现的特殊性状分离比的原因是__________,请用遗传图解解释组合二的遗传过程。(不要求写出配子)
13. 研究性学习小组重复了孟德尔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仅取F2中的黄色圆粒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选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F1和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图中结果相同,推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在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荠菜果实形状的相关基因a,b分别由基因A、B突变形成,基因A、B也可以突变成其他多种形式的等位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自然选择可积累适应环境的突变,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____________,导致生物进化。
(4)现有3包基因型分别为 AABB、AaBB、和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根据以上遗传规律,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 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Ⅰ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Ⅲ 如果_______________,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15.假设果蝇中某隐性致死突变基因有纯合致死效应(胚胎致死),无其他性状效应。根据隐性纯合体的死亡率,隐性致死突变分为完全致死突变和不完全致死突变。有一只雄果蝇偶然受到了X射线辐射,为了探究这只果蝇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上述隐性致死突变,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最终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① ;② ;③ 。
结果预测:Ⅰ、如果 ,则X染色体发生了完全致死突变; Ⅱ、如果 ,则X染色体上发生了不完全致死突变; Ⅲ、如果 ,则X染色体上没有发生隐性致死突变。
豌豆种子作实验材料,想知道这些种子是什么基因型。假若你是实验组成员,请补充完善下列方案。
课题名称:探究F2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 实验步骤:①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②植株成熟后,__________。
③分别收集每株所结种子,进行__________。 推断实验现象及结论:
其中一位成员推断:F2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可能有四种。例如:若某植株全部结黄色圆粒豌豆,则该株基因型为AABB。如果他的推断正确。你认为还有其他哪三种可能性? ①若植株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植株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植株结出____________________。
14.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形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
b表示。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8-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9-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遗传因子的发现 复习学案(无答案)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