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30 本文由八度余温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着力提升陕西体育软实力 ————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一、前言

介绍和提出问题

随着陕西省经济实力的发展和提高,陕西体育的发

展也行驶在了快车道上。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借着申办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契机,陕西省体育事业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竞技体育是地方体育工作的重要标志。我省向来重视竞技体育发展,2010年成功举办了陕西省第三十三届运动会,按照竞技体育每四年一周期的惯例,为我省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体育人才。

二、正文

(一)我省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发展现状

十二五”时期我省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实体育资源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仍将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竞技体育方面,我省优势项目不足,项目总量偏小,布局不尽合理,尖子运动员、高水平教练员较少,整体发展水平和训练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没有形成各项目的高精尖人才群和人才梯队。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严重滑坡,原有各青少年业余训练层次衔接脱节,业余训练中“读训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青少年运动员文化

1

课教育水平有待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多元化发展保障机制亟须建立。优秀运动员退役安置和伤残保障等长远性、根本性问题尚未得到系统、全面地解决。

(二)肯定我省竞技体育人才突出成绩

竞技体育实力明显增强。紧紧把握奥运会、全运会的项目设置变化,结合我省实际,着力巩固射击、射箭、跳水、武术、体操、摔跤等重点项目,提升田径、赛艇、游泳等潜在优势项目,恢复开展乒乓球项目,新增足球、高尔夫球等后续项目,论证设立网球等新兴项目。坚持科技强训,重视和发挥西安体院、体科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作用,整合资源,集中攻关,努力促进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与各训练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实施周期跟踪评估、动态管理。设立训练督查室,全程跟踪检查,保证了各项训练安排和要求落到实处。积极配合总局相关项目管理中心做好青奥会、亚运会的备战参赛工作,先后有5名教练员、59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队。成立青少处,专门致力于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举省一致”体制,加大扶持力度,带动市县少儿体校发展。精心组建备战“十二运”队伍,顺利完成15个项目1082名运动员的注册工作。组团参加国际国内大赛,年内我省运动员共获得33枚金牌、19枚银牌、25枚铜牌,特别是在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了7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同时,争取承办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全国竞走大奖赛、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等全国性单项赛事,我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大赛组织能力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成功举办陕西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发现和选拔了一大批竞技体育优秀

2

后备人才,特别是开闭幕式文艺表演异彩纷呈,引起较大反响。

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稳步发展

竞技体育所带来的成绩是衡量体育事业发展的最直观的表现。然而要真正实现全面的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才是最根本的。陕西省体育事业迅猛发展自然也离不开这两项事业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体育战线励精图治,奋发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各项体育工作都实现了新的突破。竞技体育层面,“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共产生世界冠军35名、亚洲冠军34名、全国冠军93名。其中,在北京奥运会上荣获了2枚金牌,创造了陕西省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在广州亚运会上取得了7金3银2铜的优异成绩,金牌总数为历史最好;在全国十一运会上,陕西省体育代表团取得了9枚金牌、19.5枚奖牌、总分537分的成绩,而且这三项指标均创历史最佳,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十七位、西部第二位。为国家培养出了秦凯、郭文君、武柳希、吴雅楠、吉珍等多名优秀运动员。可以说在竞技层面,陕西省近年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三)分析制约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因素

政府领导的重视程度、训练体系因素、管理因素、运动员因素、教练员因素等5大因素

3

在竞技体育方面,项目布局不够合理,发展不均衡,高水平运动员相对较少,后备人才匮乏,备战奥运会、全运会的压力很大。

1、政府主管部门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2、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体育行政部门投资的三级训练网,也存在社会力量投资的培养机构

3、管理比较粗放,科技管理的含量较小,在工作中有权责不明、工作混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浪费

4、竞赛制度相对完善,采用了“追踪竞赛法”,发挥了竞赛的杠杆作用

5、运动员的数量少、质量差训练动机不强学训矛盾出现新的问题出路难社会保障差

6基层教练员文化水平偏低,执教水平不高,很难适应科学训练的要求,且工资、待遇较差,严重挫伤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

(四)提出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现实对策

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这是促进我省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所在。要坚持“举省一致”,重点扶持15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和20所体教结合特色示范学校,努力培养选拔更多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要认真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保障工作的意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和操作办法,完善专业运动队运动员学习培训、就业安置政策,完善普通中小学业余

4

训练运动员分流就学保障政策,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抓好各级各类体校学生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教育,既充分发挥其业余训练的龙头带动作用,又确保孩子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做到对体育事业负责、对孩子成长负责。

(十九)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各级体育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和督导制度,形成以体育行政部门为主,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各负其责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新筛选和布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特色示范学校,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新路子,完善普通中小学业余训练运动员分流就学保障政策,确保为业训中期分流的青少年运动员提供优质文化课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业余训练参与群体基数,形成小学层面做大做广,初中层面做优做精,高中层面做专做强的人才梯队格局,“十二五”期间,全省业训规模保持在12000人以上。进一步细化全省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工作评估政策,大力加强省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建设,省财政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8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后备人才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1000万元,用于支持市、县体校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达到7所以上,努力创建10所以上国家级单项体育学校,巩固和完善现有45所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5、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建设。重视学校体育,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主动争取教育部门的支持,积极探索体教结合的新路子。省上每年拿出8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所学校10万元标准,重点加强80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758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