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土门学校 主研的德阳市级科研课题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开 题 报 告
绵竹市土门学校《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组
2009年2月18日
1
绵竹市土门学校
主研的德阳市级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目的、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有数学,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能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应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体验感受,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达到数学知识生活化的目的。
近年来,我校教师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活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教学效果。朱勇仪老师撰写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一文在中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杂志开展的课改论文评选中获得一等奖。邓公权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生活化》一文被中国教育改革文选收编并在德阳市级刊物发表等。
但我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中,还存在以下困惑和问题:
1、部分教师对“数学教学生活化”内涵和实质的理解还不全面深刻。 2、部分学生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掌握数学知识感到困难。 3、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较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课内呈现方式不够突出。部分教师即使能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表面化,效果不明显。
4、学生课内外活动中对数学生活化的学习意识不强。
基于以上认识,经反复论证,特提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2
以期寻求改变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而与实际生活联系少的现状,让教师能结合生活实际和教材要求,灵活、多样地挖掘教学资源,让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最终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研究,探索出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善于观察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有效方法。
2、通过研究,增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意识,提高教师关注和探索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各知识板块灵活、科学地挖掘与生活实际(实践)相结合的数学资源,并探索出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教学方法。
3、大面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界定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整合,有效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与创造中学习;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师生充满探究的快乐;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智慧潜能,让学生体验数学问题来源于周围的生活世界中,并且能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依据
1、政策依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
2、理论依据:
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明确指出“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这与我们解决当前教学中教学
3
内容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不切合学生思想认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的将来服务的现象是很有启发的。教育应源于生活,适应生活的需要。因而教学更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生活的教学就失去儿童主动学习的心理基础。
⑵本课题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以《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有效性》、《生活中的数学》和有关专家的理论为依据,积极探索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途径。
3、事实依据
⑴近年来,我校部分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实践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表现在所教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浓厚,学生的数学素养,学习能力、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等方面都有所增强。
⑵生产和生活是数学的渊源和归宿,其间大量的素材可以而且应该成为数学课堂中学生应用的材料。如: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的上天,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奥运健儿的屡屡夺冠等内容都是数学教学中的素材,这些的引用也更使课堂增添了一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这样,课堂就成了生动的生活磁场。学生乐意去读这些数,知道了我们周围有很多数学知识,同时也了解了不少的课外知识。
⑶通过前期的研究,我校教师在“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就:朱勇仪老师撰写的《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一文在中国教育工作者协会杂志开展的课改论评文选中获得一等奖。邓公权老师撰写的《数学教学生活化》一文被中国教育改革文选收编并在德阳市级刊物发表。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本课题试图通过“从生活到数学然后回到生活”的实践过程,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呈现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理解、掌握数学思想、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活能力协调发展,培养学生能数学地分析、解释、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应用能力及运筹优化的意识和创新精神。
4
⑴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能高效的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最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凸现个性,并能主动、全面、和谐地发展;并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⑵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能得心应手地利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进行创新性备课、上课、辅导、乃至测验,使教师在教学中数学生活化意识不断增强。
⑶通过课题研究,使我校师生能运用生活中的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得以提升。
2、实验研究的内容
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我们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创设宽松、自然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主动有效的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促进课堂良好形状的形成。
⑵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有效的激活数学课堂。教师要不断为学生数学应用提供生活素材,并适时引导学生主动用获得的数学观念,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分析其间的数学现象。
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
根据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要求,前期在教师中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方法和能力的调查”;在学生中开展“数学生活化意识与能力的调查”,为课题的有效开展摸清情况,查找问题,找出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途径。后期通过课题的阶段研究,也开展类似调查,验证课题开展的效果。
2、实验对比法
通过大胆的设想,构建学生学习数学生活化的方法,并用于实践。前后对比,验证效果。构建老师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并用于实践,前后对比,效果验证。构建“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包括:课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数学教学生活化》开题报告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