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实验报告共包括四个实验,分别是: ? 闭合导线外业测量 ? 碎部测量 ? 数据采集 ? 内业数据处理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数字测图数据采集的作业过程,掌握用全站
仪进行大比例尺地面数字测图数据采集的作业方法。
实验一:闭合导线外业测量
(一)实验目的:(1)掌握闭合导线的布设方法。
(2)掌握闭合导线的外业观测方法。
(二) 闭合导线设计:
本实习根据两个起算点坐标,在江苏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周围布设4个控制点,要求各控制点之间要通视,利用全站仪测出未知控制点的坐标。
点号连接为T5——T01——1——2——3——4 (三)控制点测量步骤: 1用测回法测量角度
先将经纬仪安置好,进行对中、整平,并在A、B两点树立标杆或测钎作为照准标志,然后即可进行测角。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1)盘左位置,照准左边目标A,对水平度盘置数,略大于0°,将读数a左记入手簿;
(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左,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上半测回的角值:β左=b左-a左
(3)盘右位置,先照准右边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右,记入手簿;
(4)逆时针方向转动照准部,照准左边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a右,记入手簿。 由此算得下半测回的角值:β右=b右-a右
2 利用全站仪测量距离
(1)量仪器高、棱镜高并输入全站仪。
(2)距离测量 照准目标棱镜中心,按测距键,距离测量开始,测
距完成时显示斜距、平距、高差。
3 控制测量结果
根据已知点GIS03、GIS04坐标数据,并综合以上测量成果,进行平差处理,得出平差后各控制点坐标: 点号 1 2 3 4 X坐标 3785997.451 3785997.331 3785917.521 3785923.208 Y坐标 516493.224 516428.015 516430.957 516551.930 Z坐标 39.517 39.513 39.530 39.181
实验二:碎部测量
一 测量步骤
1建立控制点和碎部点文件,在控制点假设全站仪,棱镜放到与其邻近的控制点,在全站仪上输入测站坐标(采用调用的方式),然后调用后视点的坐标,瞄准棱镜,输入仪器高和棱镜高,进行检核和定向。一切满足精度后,进行碎部测量;
2全站仪测量或者放样需要有两个已知点。一个是测站点(架设仪器的)一个是后视点(架设棱镜杆的)。在全站仪中输入测站点坐标和后视点坐标,然后操作全站仪镜头,对准棱镜杆底部的杆尖处(如果由于现场障碍实在看不到可以选择对准冷镜头上方的顶尖处)。然后确定。刚才这个设置过程是给全站仪建立坐标系的过程。
3后视点定向,是为全站仪提供方位角的,(方位角:一条直线与北
方向顺时针旋转所形成的夹角)只有有了方位角,全站仪才能确定其他各点的坐标。
4 测量碎部的各点,有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在要测量的点上架设棱镜,然后用全站仪直接对准棱镜提取坐标。如果有全站仪看不到的点,那就换测站点,重复以上步骤.
5建站检核,测量成功后,测量某已知点,一般为后视点,测出已知点坐标,然后对比测量值和已知点之间的差值,根据差值的大小判断建站是否成功,若X、Y>5cm,即失败,H的差值<10cm
二 地物特征点的选取
所测目标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与技术学院的俯视图,主要的碎部点为房屋的房角点
三 碎部测量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遇到一些测不了的点时,采用支导线的方法解决,测量房屋的房角点时,有时只能测量房屋的两个房角点,用支导线又太麻烦,采用卷尺量取房屋的宽度和长度,这样减少了工作量
在导入数据的时候,出现导入数据的格式不对,在几台电脑上导入数据(所有的参数都正确的前提下)都不成功的前提下,各组先是讨论问题,然后问老师出现的问题的原因,最后只得在一定的时间测完后到老师办公室导数据。
在测量碎部点定向检核时出现了测量的坐标与输入的坐标差了太多,先是检查后视点的点位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再检查测站点的坐标调用是否正确,如果都不正确的话,让扶尺的人将尺子扶正。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数字测图实验报告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