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阶段性总结
纪秋蕾 2011年1月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阶段性总结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曾说过:学问是什么意思?学,就是学习问题,学怎样问问题,这才是学问。实施新课程标准,就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这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显得十分重要。我们二年级数学教研组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研究性的课题,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现将我们的课题研究做一下总结:
一、消除学生紧张心理,使学生敢问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提问得多一些,怕孩子抓不住问题的要害,越是这种不敢放手越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再者就是学生怕提问出错,不敢提问。我们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总结一下,影响学生提问动机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1、胆小、紧张,怕提出的问题不得要领;2、满足于一知半解,认为对知识已经完全掌握,不愿生疑;3、受知识,年龄限制,难于掌握知识要点,难于生疑。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生疑,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所以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和学生建立一种朋友关系。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不懂就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同学提问,对教材提问。
数学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这样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而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作为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数学活动中积极体验数学,发现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就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猜测、去探索、并动手操作。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在几何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实验,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来探索几何命题。在解题的思维过程中,也要让学生探索实验,要让学生参与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改教师讲思路为师生共同探索思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探究。对错误思路不轻易否定,要在讨论论证中排除,讨论中肯定,并从中选优,让学生在参与探索过程中,体会方法,尝试创新。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积极启发引导。
二、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想问。
从敢问进而发展到想问,这是学生问题意识深化的第二个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源于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好奇心以及对事理的探究。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活动多以兴趣和好奇为取舍标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因此,在安排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环节时,首先要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想方设法去创设各种不同的、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因趣生奇、因奇生疑、因疑生智,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质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作用在于让学生学会质疑。“给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耐用心予以解答,并应以不同的方式肯定并鼓励学生质疑,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是否具有适宜的充分的自信,是影响其活动积极性和效果的必要条件。
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重点。学生抓住课题提问的过程,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能力的过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板书出课题后,提问学生:你们看到课题想知道什么呀?学生思考片刻后说:“角是什么样的?”、“角有名称吗?”、“角有大小吗?”、“角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实物的角、抽象出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高,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
三、强化问题意识,发散思维训练
如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设计: 动物种类 松鼠 熊猫 大象 孔雀 只数(只) 24 8 4 12 让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进行选择,提出相关的“倍”的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关“倍”的问题,还有的学生提出加、减法一步、两步计算的数学问题,虽然有些问题学生用现有知识不能解决,但培养了学生收集有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四、激励学生大胆表述,使学生乐问。
激励就是设法让客体积极参与的过程,激励一旦形成自励,他励、互励的统一,学生的主体精神就得到了弘扬。学生乐于提问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提问题的态度,因此教师要真诚地激励敢于提出问题的行为,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提出不同的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或肤浅、或离奇的问题,教师也要对之予以肯定,并从中捕捉智慧的闪光点。爱因斯坦从小就有提不完的问题,虽然有些问题稀奇古怪,令人难以理解,但就是因为他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都乐于提出一些问题,所以他后来成为了世界少有的科学泰斗。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由此及彼,探索与之相关的诸多问题,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享受思维成果的乐趣。这种思维乐趣是学生提出新问题的的重要因素。例如:本学期在教学《平均分》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男女生课堂常规比赛,女生做的好,男生做的也一样好。教师发奖,男生1朵花,女生5朵花,可以吗?对花的数量不一样多,引起学生不满,抗议不公平。应该怎样分呢?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问题解决的学习中来。练习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教室里要布置一个学习园地,老师做了8朵花,摆在正方形学习园地的四周,要求每条边摆得一样多。你想怎么摆?学生的方案:每边摆2朵花,也可以每边摆3
朵花。从这个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来看,学生从中体味到提问的乐趣,这种乐趣将激发他们提出新的问题。
五、取得的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学生的提问意识明显增强,接近一半的学生从不敢提问变成可以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个别学生,比如陈安琪,高郡遥,王炯琪等孩子善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俨然一个小老师,带动了一大批孩子向他们学习,只要用心,学生肯定会有更大的变化。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阶段性总结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