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30 本文由远水孤云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07-11年高考真題彙編: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4小題,共0分)

1.(2008年上海高考25題)19世紀70年代有個日本人對來訪的德國友人說:“我們的歷史自今日始!”這句話的意思是這一時期的日本( ) A.正開始建設現代國家 B.剛準備抵制西方文化 C.才決定學習儒家經典 D.已成為世界重要強國 2.(2008年上海高考A12題)有首上海的舊民謠,講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與戊戌政變有關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順治帝登基享現成 B.林則徐嚴禁吸洋煙,忠心報國無人識 C.曾國藩團練起湘鄉,淮軍還有李鴻章 D.好頭顱六個憑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3.(2010高考安徽文綜20題)19世紀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認識到“好事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獨立之氣勢,養成百事依賴政府之風習”,“其弊害大不可測”,進而採取的措施是

A.廢除了封建領主土地所有制 B.整頓財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資環境

C.建立“樣板”企業供私人企業效仿 D.將大量的國營企業轉讓給私人 4.(2010年高考重慶文綜16題)近代重慶總商會會所楹聯曰:“登高一呼,直召喚四百兆同胞共興商戰;縱目環球,好憑此數千年創局力挽利權。”該楹聯所反映的主張,最早提出的是

A.洋務派 B.早期維新派 C.康梁維新派 D.民主革命派 5.(2011年高考安徽文綜17題)奧利維爾·克裏斯汀說:法國的宗教改革邁出了猶豫不決的步子。這時,對福音的嚮往、路德教的影響、激進派的誘惑等都交錯在一起。”與之相關的正確史實是 A.法國由鎮壓胡格諾派最終轉為宗教寬容 B.法國因篤信上帝在新舊教之間搖擺不定 C.法王因尊重教皇權威而不願改革天主教 D.胡格諾戰爭後新教在法國佔據主導地位

6.(2008年高考全國文綜Ⅰ卷20題)在1878年的日本,兒童玩拍球遊戲時,

1

用10種最值得採用的新事物的名稱來代替數字,它們分別是汽燈、蒸汽機、馬車、照相機、電報、避雷針、報紙、學校、信箱和輪船。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產興業的經濟政策 B.富國強兵的奮鬥目標 C.全盤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開化的文化政策

7.(2008年高考天津文綜14題)王安石變法解決“積貧”的指導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為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

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免役收庸法 ④方田均稅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0年海南高考歷史15題)1864年,有人稱:“當今光氣大開,遠方畢至”,歐洲諸邦“胥聚於我一中國之中,此古今之創事,天地之變局,所謂不世出之機也”。這一“變局論”

A.奠定了戊戌變法的理論基礎 B.基本沿襲了傳統的夷夏觀念· C.反映了對西方文明的抵制態度 D.反映了變法自強思想的出現

9.(2011年高考上海單科17題)在現代化進程中,各國對土地所有制的處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有的廢除土地私有制。以下分別對應這兩種方式的是

A.圈地運動/明治維新 B.明治維新/十月革命 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 D.1861年改革/圈地運動 10.(2010高考廣東文綜13題)北魏均田制實行後,文獻中出現了“莊園”一詞,被指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實行後,“莊園”一詞的使用更普遍。這反映了均田制實行後

A.井田制得以恢復 B.不存在土地私有現象 C.仍存在土地集中現象 D.莊園由中央集中管理

11.(2009年高考浙江文綜)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組(10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寡,故草不盡墾,地利不盡出。於是誘三晉之人,利其田宅,複三代無知……(使其)務本於內,而使秦人應敵於外。故廢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

2

——《通典●食貨》

材料二: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 ——《荀子●議兵》

(1)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商鞅為什麼要“誘”三晉之人,三晉之人為什麼會受商鞅之“誘”,結果如何?(6分)

(2)根據材料一,並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說法的原因。(4分)

12.(2010年上海高考歷史16題)基於“大凡國之強弱系於人民之貧富,人民之貧富系於財產之多寡”的認識,明治政府開始

A.實行地稅改革 B.開化社會文明 C.引進歐美科技 D.鼓勵工商貿易

13.(2010年上海高考歷史7題)人們在一座古老建築的牆上發現了一幅畫(右圖)它反映了西歐中世紀某個階段的政教關係。其特徵是

A.教皇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質

C.教皇和君主各執權柄、互不干涉 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14.(2008年高考四川文綜16題)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對當時中國國內的“立憲”,“專制”之爭產生了很大影響,立憲派和主張君主專制的人對戰爭結局抱有不同期望,立憲派普遍希望

A.日敗俄勝 B.日俄俱敗 C.日勝俄敗 D.日俄休戰 15.(2008年高考四川文綜21題)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之處是

A.採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優先進行經濟改革 C.改變了舊的政治體制 D.開始發展資本主義

16.(2011年高考全國文綜Ⅰ卷15題)《光緒朝東華錄》載清末頒佈的一份懿

3

旨稱:“嗣後鄉試會試及歲考科考等,悉照舊制,仍以四書文試帖經文策問等項分別考試。經濟特科,易滋流弊,並著即行停罷。”與這一懿旨的頒佈有直接關係的歷史事件是

A.百日維新 B.戊戌政變 C.清末新政 D.預備立憲

17.(2008年高考上海文綜9題)宗教改革前,關於教皇和皇帝的權力,有這樣一種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陽,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發生,人們換了一種說法:上帝的歸上帝,愷撒(泛指皇帝)的歸愷撒。這種認識的改變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權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權力在上升,皇帝的權力在下降 C.教皇的權力始終大於皇帝的權力 D.皇帝的權力在上升,教皇的權力在下降

18.(2009年上海高考16題)“1895年,適逢甲午慘敗,日本逼簽條約,在北京應試的康有為等人聯絡各省官員上書光緒帝,要求拒簽條約,變法圖強,史稱公車上書。”文中錯誤的表述是( )

A.領導人 B.時間 C.參加者 D.地點 19.(2010高考安徽文綜19題)列寧說:“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麼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道路上的一步。這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這表明農奴制改革

A.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B.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 C.促進了俄國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國的發生

20.(2009年高考寧夏文綜26題)北魏首創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是

A.眾人集體生產 B.田莊規模生產 C.個體農戶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

21.(2010年海南高考歷史9題)梭倫在一首詩中寫道:“我拿著一只大盾,保護兩方,不讓任何一方不公正地佔據優勢。”該詩反映的梭倫改革的基本原則是 A.維護多數公民利益 B.兼顧不同公民群體利益 C.關照少數公民利益 D.重視男性公民群體利益

4

22.(2008年高考四川文綜14題)有人反對王安石變法中的某項法令,認為它“將籠諸路雜貨,買賤賣貴,漁奪商人毫末之利”,該法令是 A.青苗法 B.均輸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23.(2009年上海高考17題)明治維新時期,西服流行的同時,和服被當作最華麗的禮服保留下來;酒吧多起來了,茶室依然是人們的精神淨地;西洋歌劇開始唱響,能劇和歌舞伎也在走向興盛。這反映了當時的日本(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國民的知識水準 B.引進西方文化以鞏固統治 C.本土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佔據主導地位 24.(2010年高考全國新課標卷文綜30題)19世紀中期,許多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來自中國,而在20世紀初年,大量與西學相關的“日本新詞”,如勞動、方針、政策、理論等迅速傳入中國。出現這一變化的決定性因素是 A.中國留學日本人數增多 B.中國在甲午戰爭中戰敗 C.日本明治維新成效顯著 D.日本先於中國接觸西學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3小題,共0分)

25.(2009年高考山東文綜33題)(10分)【歷史--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維新派的目標正是我們的目標,他們的計畫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實際和操之過急。然而,距今大約三十年以前,絕大多數局外人不也是這樣評論日本的明治維新,而明治維新不是掃除了日本的舊秩序嗎?不打破雞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雞蛋卷。

——《泰晤士報》主編姬樂爾致該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雞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雞蛋卷”的含義是什麼?(2分)戊戌變法未能“打破雞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4分)

(2)為了“打破雞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採取了哪些改革措施?(4分) 26.(2008年廣東高考31題)(9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北魏建國後明顯保留了鮮卑的歷史傳統,繼續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則。永興五年(413),“徒二萬餘家於大寧,計口授田。” ——據《魏書》卷三和唐長孺《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詔均給天下田: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870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