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8卷 交 通 科 学 与 工 程 第2
表3 合龙段应力及最大挠度
Table3 Theclosuresectionstressandthemaximumdeflection
边跨合龙全桥
合龙方案方案Ⅰ方案Ⅱ
应力/MPa最大14.6513.89
最小-0.32 -0.15
边跨合龙挠度/cm14.74 16.21
次边跨合龙全桥应力/MPa最大14.2814.04
最小-0.12 0
次边跨合龙挠度/cm18.52 19.25
中跨合龙段全桥应力/MPa最大15.48 13.76
最小0 -0.34
中跨合龙挠度/cm21.38 19.13
全桥最大挠度/cm19.4322.04
挠度向下为正,向上为负;压应力为正,拉应力为负. 注:
表4 半桥成桥状态应力及水平位移
Table4 Thestressandthedislacementofthehalfbridebridestate - pgg
方案Ⅰ的应力与位移
截面位置
最大主拉应力/
MPa
支座
边跨
/14截面/12截面/34截面5#墩根部
/14截面
次边跨
/12截面/34截面6#墩根部中跨
/14截面/12截面
3.458 1.328 2.541 1.717 2.085 2.038 1.144 2.303 1.973 2.055 0.994
最大主压应力/
MPa10.214 20.573 22.440 21.931 23.042 24.0220.89923.778 25.012 22.00521.942
水平位移/
cm3.73 2.52 1.73 1.05 0 -2.18 -1.52 1.47 0 -2.34 0.24
方案Ⅱ的应力与位移
最大主拉应力/
MPa3.458 0.962 1.856 0.884 1.773 1.831 0.944 1.357 1.718 1.558 0.592
最大主压应力/
MPa10.214 18.591 19.045 17.360 20.517 21.82118.43419.084 21.035 19.37017.365
水平位移/
cm1.711.250.820.360-1.36-0.840.790-1.47-0.13
水平位移向左为负,向右为正;拉应力为负,压应力为正. 注:
4.2 两合龙方案的优劣
两合龙方案的优劣主要从施工质量、安全、进度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评比.
)方案Ⅰ:边跨合龙后,进行中跨合龙施工,1
中跨跨中产生的上挠量较大,增加了挠度的控制难度,需要的配重也难控制;最后进行次边跨合龙,合龙顶推时需要同时顶推6#,此时中跨7#墩,结构刚顶推合龙已完成,6#,7#墩成为整体结构.度的增加,则需要的顶推力较大.最终增加了顶推位移和顶推力的控制难度,造成施工比较困难,因此,较难达到设计要求.
)方案Ⅱ:边跨合龙后,进行次边跨中跨合龙2
施工,其水平顶推力比方案Ⅰ的小,容易控制各截但此时各次边跨跨中截面的面的水平顶推位移,
上挠量比方案Ⅰ的大;最后进行中跨合龙施工,其水平顶推力比方案Ⅰ的大,水平顶推位移较难控制,但此时中跨跨中截面的上挠量比方案Ⅰ的小.
同时,在进行中跨大合拢时,需要的水平顶推力较所需钢骨架面积也大,对建设成本投入有一定大,
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
根据规范要求,在施①从结构的安全上考虑.
应力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作工阶段结构内部,
用下不大于其允许应力,方案Ⅰ和方案Ⅱ都满足规范要求.
施工挠度和预拱度的优②从控制截面应力、
方案Ⅰ和方案Ⅱ成桥1化原则上考虑.0年后各控制截面的应力相差甚微;而在施工阶段,方案Ⅱ各控制截面的应力分别小于方案Ⅰ对应的各控制截面的应力,方案Ⅱ较方案Ⅰ好.
③从施工挠度和预拱度的优化原则上考虑.依据施工挠度和预拱度最小的优化原则,方案Ⅰ的全桥最大施工挠度和预拱度的设定较方案Ⅱ的大,从而使得方案Ⅱ预应力束的张拉难度有所提高,在这方面,方案Ⅰ优于方案Ⅱ.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03-高墩多跨连续刚构桥最优合龙顺序选择(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