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六七十年代,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遵循“以粮为纲”的思想,单纯追求粮食产量,在 山坡上修建梯田,导致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大寨提出以林养土,以木蓄水,改善生态环 境的思想,将坡度在30度以上的坡地全部退耕还林,使原来的荒山变了样,既增加了经济 效益,又改善了生态环境。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B )
A.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作用
C.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D.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04、古诗云: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是用神话的形式说 明时间( C )
A.是客观的 B.是有限的 C.是相对的 D.是可知的
205、2004年9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将“东突伊斯兰运动”列入安理会颁布的恐怖
主义组织名单。长期以来,境内外“东突”恐怖势力,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在我国新 疆制造了一系列爆炸、暗杀、绑架等暴力恐怖事件,是不折不扣、典型的恐怖组织。为了打 击恐怖主义,维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安部特别设立了反恐怖 局,专门负责研究、规划、指导、协调、推动全国的反恐怖工作。这份材料包含的哲理是: ( D )
A.辩证否定观点 B.劳动的观点 C.群众的观点 D.因果联系的观点
206、近年来,一些骗子打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幌子,借科学术语把封建糟粕装扮起来, 编造各种荒谬的理论,并声称发展了新科学。如曾经轰动一时的“水变油”骗局,使得不少 人受骗上当,其中不乏高学历者。一些高学历的人之所以受骗,是应为他们( C )
A.不懂得现象与本质之间存在区别 B.看不到理论要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C.没有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D.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207、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A.生产劳动 B.语言的产生 C.物质文明的发展 D.人脑的形成
20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古语说明( A )
A.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发生质变 B.在新质基础上量的扩展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D.事物发展的无限性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单项选择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C)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B.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
C.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书本上的知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 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B)
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3、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D)
A.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 B.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
C.环境和资源状况决定的 D.生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
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C.主体头脑中固有的 D.绝对观念在头脑中的显现
5、感性认识的形式是(B)
A.概念、判断、推理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和综合 D.总结和概括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题库(便于打印版)(18)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