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校_去行政化_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4-05 本文由沫离伤花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育学术月刊2010.10

理声明》为标志,并对大学教师和行政人员特长的权力以及决策的责任分工做了明确的界定。共同治理制度在

总而言之,“去行政化”是大学自身逻辑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去行政化”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总的趋势和要求

“去行政化”意指去除陈旧的管理思想理念、运行模式及相关制度。从整个政府来说,我国近些年来也多次提出要建立服务型的政府,从过去的对人的管制转变成更好地为人们服务。按照笔者的理解,这就是“去行政化”的一种表现。其实,我们许多事业单位也正一步步实现这样一种转变。因而,具体反映在教育领域,“去行政化”也只是遵循了一种大的社会发展趋势。

当然,和所有的部门相比较,在教育界提出“去行政化”的呼声也是最高的。首先,大学汇聚了一大批高智商的知识分子,他们认识到或者体验到“行政化”给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因而积极呼吁大学“去行政化”。其次,政府不断加强对高校的评估和问责,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到的“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级”的人才,尤其伴随着“钱学森之问”的提出,无论对整个高等教育理论界还是高校本身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寻求诸多原因的时候,“行政化”自然而然地成了妨碍培养杰出人才的一大障碍之一。再次,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与政府问责相伴的是公民意识的养成,整个社会对教育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也伴随着诸多的质疑,无疑也把“行政化”认为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是作为“主谋”,还是“帮凶”,或者“替罪羊”,“行政化”无疑走到了教育改革的风口浪尖。

总体看来,“去行政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共同的趋势,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在行政领域管理的一个具体表现。(三)“去行政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教育民主化”这一概念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之后这一概念在各国教育政策性文件及学者的教育学术文章中提及。可以说,教育民主化不仅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也是整个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领域,1998年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的主要议程就明确提出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21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趋势。具体到教育实践中,就是要按照民主的要求改造教育或学校工作的所有方面———对象、制度、方法、师生关系、管理、内容、组织形式等等,使之体现民主的精神,成为“民主实践的典范”,培养民主公民的摇篮。

[4]

20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1988年在加州甚至用法律的

形式确定下来。

[5]

中国大学以往的治理模式,或者说“行政化”下的治理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或者说是一种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高度重合的设置。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一旦决策正确,效率是非常高的,而一旦失误则是全方位的。

[6]

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推进和全社会公民意识的提升,

作为大学的直接或间接的利益相关者,人们逐渐关注大学的发展,关注大学外部及内部的治理结构,并要求参与大学事务的管理、咨询、建议、决策等工作,实行共同治理的模式,建立一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防止大学过于“行政化”而背离大学发展的本质并最终阻碍大学的发

展。事实证明,美国大学的成功,就在于这样一种全社会参与机制的形成和建立,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行政化”的影响和干扰。

高校“去行政化”,从外部的环境来看,即是改变以往政府直接管理的弊端,通过全社会的参与,社会为大学内部提供自治的支持,包括财政上的、文化或心理上的;同时大学反过来也需要加强对国家及社会的服务。从内部的治理来看,共同治理即是加强教师、学生等直接利益相关群体在学校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致力于大学的发展。

(二)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为“去行政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高等教育在我国相当一段时间都被当着一种公共事业看待,政府对教育资源实行垄断,政府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确定高等教育的布局、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以及培养模式,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产出都按计划方式进行调配。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对改

变这种权力失衡状况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该决定提出要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并对大学自主权的范围给予了规定。1993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更进一步明确了大学改革要逐步建立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1999年,《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以法律的形式对大学的自主权力做了明确的规定。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公开征求意见稿)第三十八条就特意提出“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总之,我国从法律法规政策角度已经对“去行政化”做了有益的探索,无论从加大高校办学自主权,还是具体到高校内部管理,都做了相关的法律上的规定。可以说,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出台,这是我国为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三)高教教育管理部门大刀阔斧的改革,为“去行政化”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我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国家,因而几乎所有的改革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要求我

而“行政化”则妨碍了教育民主的进程,它的存在导致了行政管理效率的低下,加剧了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教师学生对学校行政的不满。总之,“去行政化”就是重建教育民主,以民主的精神去改造高等教育。

三、高校“去行政化”的可行性

(一)高教系统共同治理的呼声,为“去行政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随着教育民主化的推动,共同治理是当代大学的重要呼声之一。共同治理制度的确立以1966年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AAUP)《学院与大学治

34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校_去行政化_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高校_去行政化_的合理性和可行性(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8062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