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案)
主备人:解玉姣审核人:初一历史组 课时:1课型:新授课 时间:2014.9.30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三.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四.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 文字的演变 : 文字有______,______,______.
2.天文,历法,医学的成就
(1)天文:___朝甲骨文中关于_____,_____的记载。
(2)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____,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_______,战国:测定出一年________个节气。
(3)医学:名医____总结出的___,___,___,___,一直被中医沿用。
3.屈原和钟鼓之乐
(4)屈原:代表作是抒情长诗______.战国编钟:_____
出土了大量_______,其中以__________最为珍贵。
五.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六.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案)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