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意识。
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如片断二中的帮刘奶奶分糖这一情境的创设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之中。(2)要安排一些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全新的理念,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就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逐步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小组学习便是这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要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为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互相交流。(2)要合理分组。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3)明确小组合作目标。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而教师不是小组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此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提出具体的合作目标和要求,如在片断三的教学中,教师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小组合作交流的目标要求:组内合作将手中学具袋的学具进行分类整理,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填入下发的简单统计表内,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组内操作。(4)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技巧。在片断三中教师应该十分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例如让小组长打开学具袋,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等等。另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补充别人的意见,定期根据学习的需要调整小组的结构和座位等。
以上我从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三个方面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三方面探讨所得观点的整合,我们认识到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应是转变角色。因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后,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明显加大了,所以当学生在探索过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