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师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教师的情绪状态是否稳定,是否积极、乐观,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教师遇到困难时,应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保持镇静,能忍耐挫折和困难的考验。
⑶独创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独立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活动。例如:在组织学生的课外活动时,提出具有一定创造性的活动主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德;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经验创造出一些有效的学习专业课的方法,并交给学生,让学生掌握一技之能。
⑷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等的相互关系。一个心理发展健康的教师,必须能融洽地协调好这四种人际关系。尤其是职校的教师,更要处理好与家长、与学生各方面的关系,是做好教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⑸积极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的教育环境是不断改动和变化的,学生的生源是越来越差,那么就要学会处理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大家一起探讨新的教育对策和方法,积极适应和改造不良的教育教学环境,不被环境所左右。
有的职校教师在挫折和需要面前,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调适,从而达到心理平衡,使自己的心理健康发展。但也有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适应,或者未能采用适当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冲突,导致出现情绪状态不稳定,易激动;与学生的关系紧张,无法开展教学工作;与同事的关系不协调,出现回避的态度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厌恶工作情绪,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而教师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作为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言行举止的榜样。因此,如果教师心理健康有问题,那么他们的劳动对象——学生就是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直接受害者。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注重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也是学校、社会的重要任务。
三.职校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天津《今晚报》2006年1月18日报道:“出席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魏锡林等代表和参加天津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的杨金元委员,分别向两会提交议案、建议,指出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关心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过重的压力。” 魏锡林等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尽快制定《天津市保护教师身心健康条例》的议案。杨金元委员指出,目前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压力过大的问题,部分教师正在遭受心理问题的困扰。
由于职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导致教师长期的紧张、忧虑、担惊受怕,难于集中精神,造成不良情绪,使教师的工作效率下降,学校出现了几起教师与学生冲突事件,学校管理者为解决这些问题,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逐步解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采取了以下几种途径:
1.领导者正确看待和谅解出现教育问题的教师
职校教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不管有多么的辛苦,还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这就避免不了和学生发生矛盾和冲突,教师有时情绪不能控制,不能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理解力和意志力明显下降,说话过头,甚至做出十分荒谬的事。学校领导者都站在教师的立场上,理解和体谅教师,往往不急于批评、斥责,他们要弄清事实的真相,帮助这些教师解决问题,使教师从困惑中解脱出来,有助于受挫教师缓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同时领导用适当的方法对教师进行说服、批评。对于非原则问题,领导谅解、容忍。因为领导认识到处于心理挫折状态下的教师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教师遇到问题时的行为是一种情绪性的非理智的反应。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职校教师的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