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服务贸易得到迅猛发展,在一国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各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相对落后,不能为国家宏观管理提供有效信息,在此背景下,如何进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就成为国际性研究探索的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服务贸易以及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进展,进而分析了中国建立全面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和基础。
90
个:美国、日本和葡萄牙。 二、必要性和基础
统计研究2007年3月
资料。
三、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目标和原则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旨在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为依据,结合中国实际情
况,建立中国服务贸易统计在数据搜集、加工和发布方面的系列规范体系,为中国政府在WTO框架下参与《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国际事务管理并争取国家利益,为中国企业参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提供数据信息服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下原则:,O《服务贸易总协定》,。②在方法上,要以《国际服务为依据,建立起与国际规范相一致的统计体系。③在具体指标及其资料来源设计上,要以中国国际收支统计、中国FDI统计以及中国官方其他统计体系为基础,力争与这些统计体系相互衔接。
(二)统计范围和基本组成部分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范围,覆盖中国大陆与国外其他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之间发生的服务贸易。对应GATS,并与《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的要求保持一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覆盖全部4种供应模式的服务贸易,即:跨界供应、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存在下的服务贸易。
表1 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供应模式与组成部分的对应关系
居民与非居民通过商业存在
间的服务的服务贸易
(FATS)统计贸易统计
1.跨界供应2.境外消费3.商业存在4.自然人存在
近年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一方面
是国际收支平衡表上记录的服务进出口的增长,到2005年,服务进出口规模已达1582亿美元,占整个进出口总额的比例也已经达到1012%;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出现向服务行业倾斜的背景,可以想见,中国境内的FATS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着。可以说,伴随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服务贸易大国。
在此背景下,全面进行中国服务贸易统计的必要性加强了。一方面是国际组织和政府的官方需求,另一个层次是企业商贸界和经济分析研究人员的需求。但是,到目前为止,供与GATS,,无法全面反映中国对世界服务贸易的参与状况,无法为中国政府在国际事务管理中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无法为国内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采取有利行动、提高竞争力提供信息支持。因此,中国需要尽快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以适应管理的要求。
要建立适应GATS要求的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有赖于两大基础,第一是国际收支(即BOP)统计,第二是外国直接投资(即FDI)统计。事实上,中国在这两方面已经具备相应基础,可以说,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统计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11BOP统计已经制度化。中国自1982年开始编制并公布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自1996年开始逐步实施《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国际收支数据收集体系。其主要特点是,以银行间接申报为主、企业直接申报为辅,独立于行政管理部门统计,涵盖了中国所有涉外经济领域;所采用统计概念定义和数据加工方法符合IMF之《国际收支》手册的基本规范,有较强的国际可比性。
21已经建立流入流出双向FDI统计。FDI统计包括吸引外商投资(FDI流入)统计和对外直接投资(FDI流出)统计两个方向。中国商务部已经分别为中国外商投资(非金融类)、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建立了相应的统计制度,可以提供包括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和直接投资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统计
通过自然人存在的服务贸易统计
××××
×
×
从数据基础考虑,中国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和一个次要组成部分。从目前可行性考虑,中国服务贸易统计主要着眼于前两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1)居民与非居民间的服务贸易统计,是服务贸易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应第一、第二两种供应模式,也会涉及到第三、第四种供应模式;(2)通过商业存在的服务贸易(FATS)统计,是服务贸易统计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应第三种供应模式;(3)通过自然人存在的服务贸易统计,属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建设的背景与基本框架[1](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