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刘鸿雁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
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在一定范围内,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在教学中实现“从做中学”,必须了解其理论内涵,明确实际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从做中学”的作用,实现真正的“做”以成“思”,“思”以致“学”。关键词:从做中学
高职教学
角色定位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0)07-0075-02
处理“从做中学”,其结果便是学生盲目地“做”,却谈不上“学”。
强调“从做中学”,并不是对教师的忽视,无论把课堂搬到实验室还是工厂,无论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不能缺少的一个人就是教师。只不过此时的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主人,而是一个“方向标”。他的具体作用有三个。第一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并提出一个能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第二是在学生实际“做”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疑惑、困难、有所发现、有争论时进行有目的、富于智慧的引导,当学生有操作经验之后进行提炼、总结等等。否则学生的操作可能是无效或低效;第三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检验其“做”的结果的机会。例如在《市场营销》课中,教师首先设置一个模拟市场的环境,并提供一类产品,然后由学生针对该产品进行营销分析,制定营销策略,最终实现产品的销售。案例进行中,教师和学生均可充当消费者,对学生的营销方案提出种种质疑,以促进其完善。完成后,再由学生对方案进行分析测评。
——实践者2.2学生角色定位—
“从做中学”理论的中心是学习者本身,是学习者通过“做”,形成“思”,最终实现“学”,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少不了教师这根指挥棒的引导,更少不了学生自身的操作与思考,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动手与动脑,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在“做”中体会知识的运用。
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课中,教师提出项目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明确主题《美观、有意义、搞笑》,有一个最低数量《不少于8张》,有一个软件要求《必须使用所学软件》,有一个展示过程《自选同学讲解作品》),学生自由组合,自定主题,自由分工。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巩固已学知识,自觉研究新知识,同时结合其它学科的内容,以实现作品的高质量。——教与学2.3教学方法定位—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方法越来越注重其实践性,强调与社会相结合,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在其具体运用的时候依旧落点到“教与学”上。
传统观念认为,所谓“教”,就是教师站在讲台前,通过语言、行为,再配合教具、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展示教学内容,而“学”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去听,去看,去写。在这个观念的理解中,非得处于关系上位的教师做出教授、告知的行为才是“教”,否则教师就会被认为是偷懒,不负责任。这是过于关注“教”的行为表现。至于教师“教”的行为对学生的“学”是否有实际的效果就不在研究范围了。
而“从做中学”却是对“教”的另一种更为人性化的诠释,“做中学”绝不意味着让学生“做”就行,而是必须教师指导下富有意义的做与思的学习。这其实是把“教”的过程融入到实际的情境中,教师在学生“做”的情境中教。要达成“做”以成“思”,“思”以
实施“从做中学”初期,常常会出现一个角色误区,认为教师是“做”的准备者,即为学生“做”准备好所有资料和设备,而在学生真正“做”的时候,教师也不过是个旁观者。如果以这样的态度中图分类号:G642.0
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JohnDewey)以“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为依据,对知与行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举世闻名的“从做中学”(Learningbydoing)的理论。其理论实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和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这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所需要的一种理论,一种即定的培养目标。
1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内涵
杜威从他的哲学观———实用主义哲学观出发,主张“实用”,
并把它引入教育,形成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他主张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建立与真实世界的关系,实现学生从一个被动的观察者到一个积极的实践者的转化,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逐步形成对世界的认识,充分体现学与做的结合。
杜威认为人类获得解决问题探究能力才是最重要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应该通过科学方法的训练来获得。同时他认为教学活动的要素与科学思维的要素应当相同.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思维五步”或“问题五步”教学:第一,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情境,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即要有一个能实现“做”的情境;第二,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并作为思维的刺激物,即要有一个可“做”的内容;第三,学生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以对付这个问题,即要有一个实现“做”的必要支撑;第四,学生必须负责一步一步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要有一个完整的“做”的过程;第五,他要有机会通过运用来检验他的想法,使这些想法意义明确,并且让他自己去发现它们是否有效,即有一个针对“做”的结果的检验。这里的“五步”教学表面上看完全是一个学生“做”的过程,但在“做”的过程中却是对“学”的积累。
2杜威“从做中学”理论的应用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
技能型专门人才,就是在基层岗位和工作现场做实事、干实务、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人才,也就是专门面向“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这种“一线人才”,不是单单依靠学历教育在学校里就能培养出来的,他们必须也只有在生产和工作的实践中获得能力、提高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应更注重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强调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学生的“做”,从而完成学生的“学”,以提高学生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缩短从学校教育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距离。结合杜威的“思维五步”,不难看出,“从做中学”理论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在师生关系的准确定位以及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上。
——引导者2.1教师角色定位—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杜威的_从做中学_理论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