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
(2)相对功力的道德定向阶段。
2. 习俗水平:10-13岁
特征:个体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去思考道德问
题,开始意识到人的行为必须符合群体或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该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2)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3)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3. 后习俗水平:13+
特征: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
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准则。
该水平包括两个阶段:
(1)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一)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外到内的转化过程,是社会规范的接受和内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
(二)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 有效地说服。
2. 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利用群体的约定。
4. 价值辨析。
5. 给予适当的奖惩。
四、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
21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31)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