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程度。(√) 24.设P表示单位成本,q表示产量,则∑p1q1—∑p0q1表示由于产品单位成本的变动对总产量的影响。(×) 填空题 1、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归纳推断法 2、当我们研究某市居民户的生活水平时,该市全部居民户便构成统计总体,每一居民是总体单位。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要了解一个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是全部产品,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5、工人的年龄、工厂设备的价值,属于数量标志标志,而工人的性别、设备的种类是品质标志标志。 6、统计指标反映的是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数量标志反映的是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 7、一项完整的统计指标应该由总体范围、时间、地点、指标数值和数值单位等内容构成。 8、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单位是企业职工,填报单位是企业。 9、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10、统计分组按任务和作用不同,可划分为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1、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分组标志的选择。 12、统计分组按分组标志的多少有两种形式: 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 13、组距式分组根据其分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分为等组距分组和不等组距分组。 14、在组距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组限,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 15、各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次数分布主要有四种类型: 钟型分布、U型分布、J型分布和伦洛茨分布。 16、次数分配是由总体按某标志所分的组和各组所占有的单位数两个要素构成的。 表示各组单位数的次数又称为频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称为频率。 17、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单位标志总量;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8、结构相结指标是各组(或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之比;比例相对指标则是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与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之比。 19、变异指标的种类有全距、平均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20、检查长期计划的完成程度时,若计划任务规定的是长期计划期末应达到的水平,检查计划完成程度应采用水平法法。 21、某地区某年的财政总收入为248.50亿元,从反映总体的时间上看,该指标是时期指标指标;从反映总体的内容上看,该指标是标志总量指标。 22、抽样推断是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样本资料计算样本指标,并据以推算总体特征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23、从全部总体单位中随机抽选样本单位的方法有两种,即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24、常用的抽样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四种。 25、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样本单位数、抽样的方法和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26、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估计值、抽样误差范围、概率保证程度。 27、如果总体平均数落在区间内的概率保证程度是95.45%,则抽样极限误差等于21,抽样平均误差等于10。 28、若按影响因素的多少划分,相关关系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9、当变量x值增加,变量y 值也增加,这是正相关关系;当变量x值减少,变量y 值也减少,这是正相关关系。 30、相关系数是在线性相关条件下用来说明两个变量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31、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反映相关的密切程度,相关系数的正负反映相关的方向。 32、指数按其所反映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指数和总指数指数。 33、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综合指数指数,一种是平均指数指数。 34、按照一般原则,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 35、平均指数的计算形式为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36、因素分析包括绝对数数和相对数数分析。 37、动态数列按其指标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总量指标动态数列、相对指标动态数列和平均指标动态数列三种动态数列。 38、平均发展水平又称序时平均数,它是从动态上说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期内发展的一般水平. 39、发展速度由于采用基期的不同,可分为定基和环比发展速度。 杂性)。 10.统计调查根据(被研究总体的范围)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根据(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否可分为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11任何一个统计分布都必须满足(多组频率大于0)和(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00%)两个条件。 12.相关分析研究的是(相关)关系,它所使用的分析指标是(相关系)。 中楼阁 13.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简单算术平均)方法。根据时间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时应采用(首末折半)方法。 14.某市城镇房屋普查中,统计总体是(城镇所属房屋)、总体单位是(每一座房屋)。 15.统计报表按填报单位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16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17.销售利润率指标属于(结构)相对指标,成本利润率属于(强度)相对指标。 20.本期定基发展速度与前一期定期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环比发展速度),本期累计增长 18.普查的对象主要是(时点)现象,因而要求统一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间)。 19.按照资料汇总特点不同,普查可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两种形式。 20.根据相关密切程度的判断标准,0.5<|V|<0.8时称为(显著相关),0.8<|V|<1时称为(高度相关)。 21.统计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标)和(平均指标)。 22.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的动态分析主要包括(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两部分 单项选择题 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 2.将某地区国有企业按利润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 C.第三种,80%以上 80%—90% 90%—100% 100%—110% 110%以上 3.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A)A.比例相对指标 4.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5.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C.等距抽样 6.当所有的观察值y都落在直线yc=a+bx上时,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B) A. r=0 B. |r|=1 C. -17.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C)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8.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9.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A.(102%×105%×108%×107%)-100% 10.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B.数量标志 11.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A) A.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 1.下述各项调查中属于全面调查的是(B) B.对某地区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 13.复合分组是(C)C.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1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B.总体标志总量15.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B)B.权数相等 16.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本身,这一标准称为(A) A.无偏性 17.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C.相关系数 18.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x与y之间存在着(C)C.负相关关系 19.估计标准误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因此(B)B.估计标准误数值越大,说明回归直线的代表性越小 20.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 21.统计整理的关键(B)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 22.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进行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B.复合分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电大统计学原理小抄[1](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