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布桩时,应考虑挤土效应对桩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布桩平面系数不宜大于6.0%,当穿越深厚软土时,不宜大于4.0%。
表5.1.5 管桩的最小中心距
注:1 桩的中心距指两根桩横截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2 d为管桩外径:
3 当桩穿越较厚软弱土层且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小于本条第3款规定值时,桩中心距应适当加大; 4 当静压管桩采用开口型桩尖时,独立承台内桩数超过30根及大面积群桩的最小中心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3.5d;
5 当采用引孔压桩时,桩的最小中心距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3.0d。
5.1.6 PTC桩不宜承受水平荷载或用作抗拔桩。
5.1.7 预应力管桩持力层若为遇水软化土(岩)层,而施打(压)后持力层可能进水时,设计应采取以下之一措施。
1 应在终桩后立即往桩孔中灌强度等级C20混凝土,高度不小于1.5米;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小学教育福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1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