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论文
当前库:人大 2004 年政治类专题 (MK) 控制面板 关 闭上一篇 下一篇 顶 底 打 下 定 部 部 印 载 制迅速升温的印度、以色列关系【原文出处】国际问题研究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404 【原刊页号】57~60 【分 类 号】D7 【分 类 名】国际政治 【复印期号】200411 【作 者】罗爱玲 【作者简介】上海社科院东欧中西亚研究所 【摘 要 题】国际关系近年来,印度与以色列的双边关系发展迅猛。2003 年 9 月 8 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作为 50 多年来第 一次访问印度的以色列在任总理,率领 150 多名随行人员对印度进行访问,将 两国关系推至高潮。这必 然会对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利益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一、印以关系历史回顾 印以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自 20 世纪 4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印度奉行 不结盟外 交政策,采取亲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和疏以色列立场,导致印度 40 多年来一 直未与以色列正式建立 外交关系。 在 1947 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会议上,印度同伊朗和南斯拉夫一起,支持建立一 个联邦型的 巴勒斯坦政府,反对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只同意给予犹太人充分的内部自治 。不过,在以色列建国后, 印度还是与之保持了一定的官方关系,允许以色列在孟买设 立移民办事处,帮助二战期间居留在印度的 犹太难民移民以色列。移民工作结束后,该 办事处就变成以色列驻印商务处。巴基斯坦建国后,印巴克 什米尔争端成为决定印度外 交政策的重要因素。因此,印度同以保持距离,并不时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提 出批评,以 换取阿拉伯国家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支持。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后,印度承认巴解组 织是“巴勒斯坦人民完全合法的代表”,更是疏远以色列,甚至拒绝向前往印度参加各 种国际会议和体育 比赛的以色列代表团发放签证。加上印度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和争当不 结盟运动的代言人,需一大片阿拉 伯国家的支持,以及 1969 年伊斯兰会议组织成立,亚 非国家在反对殖民主义问题上团结一致等因素, 使印更不愿意接近以色列。 1984 年拉吉夫·甘地就任印度总理后,开始调整对以政策,采取了有利于两国关系正 常化的一系 列举动。在 1985 年联合国第 40 届大会上,拉吉夫·甘地会见了以色列总理西 蒙·佩雷斯。1991 年印 度人民党领袖、前外交部长拉奥当选总理后,进一步调整对以政 策。1991 年 12 月 16 日,印度在联合 国大会上坚决要求废除将犹太复国主义等同于种族主 义的决议。1992 年 1 月 29 日,印度正式宣布与以 色列建交。 促使印度改变长期以来的疏远以色列立场,进而实现与以关系正常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迅速升温的印度、以色列关系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