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考纲展示 命题探究
考点一 天体系统、地球与宇宙探测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物质性:宇宙是由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组成的。
2 运动性: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图所示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 太阳系
2 地球的普通性
(1)结构特征与类地行星相似。
(2)运动特征与其他行星具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3 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自身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适中的体积和质量?
??液态水的存在?←适宜的温度?注意点
1.判断宇宙中的某一物质是不是天体,有两个标准
一是它必须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二是它必须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上的某一部分不能称为天体。
2.北极星与地球并不属于同一个恒星系统
北极星是一颗恒星,有自己的恒星系统;地球是一颗行星,属于太阳系这个恒星系统。
3.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运动特征与八大行星并没有区别 小行星带中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其与八大行星一样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运动特征。
1.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体系统规模不等,分为五个层次 B.天体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C.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具有适宜的温度 D.太阳系成员各行其道,自转周期相同 答案 C
解析 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可分为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等四个层次;天体运动速度和许多因素有关,质量只是原因之一;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地球温度的适宜性;太阳系成员各行其道,自转周期也不相同。
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读图回答2~4题。
2.“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 C.卫星
B.行星 D.星云
3.“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A.c、地月系 C.b、河外星系 A.自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答案 2.B 3.A 4.B
解析 第2、3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地球的卫星,该卫星加入了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地月系。第4题,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不完全一致;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八颗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实际上是其他行星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较小,接近0°,但不等于0°,因此不是完全重合。
[考法综述] 本考点涉及的知识在高考考查中经常出现。命题一般以重大新闻和时事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能力。
命题法1 宇宙环境与宇宙探测
典例1 2014年12月8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为火星夏普山拍摄的高清晰度岩石照片显示,这座位于火
B.d、太阳系 D.c、银河系 B.公转方向都一致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4.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星陨石坑里的山丘或许由一座大型湖泊的沉积物长期堆积、风化而成。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发现成为火星地质历史上曾存在流动水的又一有力证据。结合下表材料,回答(1)~(2)题。 行星 地球 火星 质量 1.00 0.11 体积 1.00 0.15 平均密度(g/cm) 5.52 3.96 3公转周期 1年 (地球为1) (地球为1) 自转周期 23时56分 四季更替 有 有 1.9年 24时37分 (1)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的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③地球处于一种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之中 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2)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十分相似,主要表现为( )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比较适中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1)题,“液态水的存在”其条件应是地球上的温度介于0~100 ℃之间,而影响地球上气温的因素则是日地距离和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第(2)题,地球外面包围着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层,而火星外面则是厚厚的二氧化碳;火星和地球上都有四季更替,但长度并不一样;火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差距较小;火星轨道和地球运行轨道相邻,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有适宜的温度。
[答案] (1)D (2)C
【解题法】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和“稳定”
太阳系
-稳定的太阳光照-
太阳处于中年,
-
状态稳定
-安全的宇宙环境-
大小行星各行
-
其道,互不干扰
八大行星都可能存在 生命
(2)自身条件——三个“适中”
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2.生命存在条件题目的分析思路
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命题法2 航天基地选择的区位条件 典例2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解析] 由经纬网和陆地轮廓可知图为南美洲北半部。 ①处纬度低,位于沿海;由等高线可看出①处地形平坦;该处为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烟稀少。
[答案] 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
【解题法】 航天基地的区位分析方法 (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①天气因素: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②纬度因素: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③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④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对航天器进行跟踪监测。 ⑤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⑥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⑦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
(2)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
①地势平坦开阔;②人烟稀少,有利于安全;③无大河、湖泊,少森林地区;④地质条件好;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
(3)航天器发射时间的选择
在一天中,发射时间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以便航天测控网监控、管理、回收飞船。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冬季恶劣的海况。
(4)航天器发射方向的选择
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
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据此完成1~2题。
1.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 )
A.0.52天文单位 C.1.52天文单位 答案 A
解析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为1天文单位,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所以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为0.52天文单位。
2.志愿者飞往火星途中会遇到的主要困难是( )
①宇宙空间强辐射'②火星引力强大'③火星大气层稠密'④环境长期失重
A.①③ C.②③ 答案 D
解析 从地球到火星途中主要经过的是宇宙空间,而宇宙空间的
B.②④ D.①④ B.1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
特点是强辐射、高真空、失重,与火星本身的特点没有关系。
2014年11月13日,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飞行后,“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的着陆器成功登陆“楚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这是人类航天器首次登陆彗星。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探测器在飞行中要对抗宇宙中高真空、超高温、强辐射等环境
B.探测器在飞行中可借助太阳系天体引力加速和变轨 C.彗星质量较小,一般围绕行星运转 D.着陆器是降落在彗星长长的彗尾上的 答案 A
解析 宇宙环境一般具有高真空、强辐射、高温的特点,故探测器在飞行中要对抗此环境。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长长的彗尾为气态,探测器难以着陆。
4.经历10年的飞行,“罗塞塔号”探测器目前到达的宇宙空间位置位于( )
A.河外星系 C.太阳系 答案 C
解析 由于彗星绕太阳运行,则目前探测器位于太阳系。
B.太系阳以外的银河系 D.地月系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教学研究【学霸优课】2017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教学案:专题2考点1 天体系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