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第1部分 第6章 题点训练3 诗句赏析与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8-10-23 本文由暮烟疏雨之际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题点训练三 诗句赏析与其作用分析

[目标解说]

句子是诗歌中的重要单位,围绕句子命题立意是高考诗歌考查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常见的题型有:句意理解和情感分析,赏析句子并能对其作用分析。前者属于情感把握题,后者则属综合性的赏析题型,在高考命题中分量越来越重。考生一定要对句子赏析题和作用分析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由过去单纯地注重字词的赏析转变到对词语、句子赏析并重,能对出现在诗歌鉴赏中的句子作用分析题有足够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把握答这两种题型的基本要领。

真题回做

1. (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竹轩诗兴 张 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

[注]

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解析 本题以品味关键句子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写竹梢的清影,和竹叶被风吹动的响声,显得自然而洒脱,足以引起诗人的诗兴。用“细”字来形容竹梢的影子映入了茶杯。而“轻逐”一词则形象地描绘了叶声与篆烟相伴的情态。

2. (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 1 -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寄意幽远。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艺术手法。自选角度分析颈联,可以从“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等方面确定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 (2012·新课标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联系词作的题目和“千里念行客”等词句即可归纳出作者流露出的情感。抒情词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是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在这首词中该句是首句,有起兴作用。综合以上分析即可作答。 错题回练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远行 李 璟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长日镇长扃。余寒不去梦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 辽阳月,秣陵砧,不传消息但传情。黄金窗下忽然惊:征人归日二毛注 二毛:头发斑白。

(1)上阕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辽阳月,秣陵砧”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点明季节,用春光的明媚反衬氛围的冷清,暗示思妇落寞的心情。

(2)辽阳征夫对月思乡,秣陵守妇砧上捣衣,虚实结合,传达出相思之情,并巧妙暗示季

- 2 -

[注]

生。

节的更替。(四个要点:画面描述,点出手法,情感,暗示更替。后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另外,“手法”从意象选用、组合角度答亦可) 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国志》。点题,交代写作缘起,暗示河山分裂(或“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联埋下伏笔。 核心知识回放

古人写诗,不仅善于炼字,更善于炼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就是诗人在炼句方面呕心沥血、苦心经营的写照。我们的赏析,更应聚焦在这些精警佳句上。

我们可以直接鉴赏这些名句。或者是鉴赏它们内容的精深之处: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诗人为维护人格独立、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庄严宣言,鲜明

地反映了酷爱自由、性格高傲的诗人的反抗精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耻、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或者是赏析它们形式的完美之处: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巧妙地运用声色静动对比,诱发了人们丰富优美的想像,诗中有画,画中有声,声中有情;“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以花喻人,极写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

推敲、赏析诗句,要注意从语言点出发:有的名句倒装,有种错位的美,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有的名句对仗,有种整饬的美,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有的名句互文,有种开合的美,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有的名句节缩,有种凝练的美,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

推敲、赏析诗句,也要注意从表现手法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方法,如运用双关手法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运用比喻、设问兼排比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有的运用表现手法,如以动衬静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直抒胸臆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第1部分 第6章 题点训练3 诗句赏析与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资料 第1部分 第6章 题点训练3 诗句赏析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38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