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试题
化学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Fe—56 Cu—64 Zn—65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种化石能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石油液化气、汽油、地沟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
B. 石油通过催化裂化过程可将重油裂化为汽油
C. 石油是由多种烃组成的混合物
D. 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石油液化气、汽油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都是碳氢化合物,地沟油为植物油,为烃的衍生物,A错误;
B. 石油通过催化裂化,将大分子变为小分子,使较长碳链变短,可将重油裂化为汽油,B
正确;
C. 石油是由多种烷烃、环烷烃组成的混合物,C正确;
D. 人类目前所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石燃料的燃烧提供,主要为化学反应产生,D
正确;
答案为A
2.下列关于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
B. 用于纺织的棉花和蚕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 往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上层析出固体物质
D. 不是所有的糖类都能发生水解
第 1 页共21 页
第 2 页
共 21 页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能使Br 2的CCl 4溶液褪色,A 正确;
B. 用于纺织的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B 错误;
C. 油脂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往皂化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热的饱和食盐水,能降低高级脂肪酸钠的溶解度,且密度比水小,则上层析出固体物质为高级脂肪酸钠,C 正确;
D.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则不是所有的糖类都能发生水解,D 正确;
答案为B
3.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A. 酒精和碘
B. 苯和水
C. 乙酸和水
D. 溴和四氯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酒精和碘是混溶的物质,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 错误;
B .苯和水是互不相溶的两层液体物质,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B 正确;
C .乙酸与水互溶,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 错误;
D .溴易溶在四氯化碳中,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 错误。 答案选B 。 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 乙醇的分子式:C 2H 5OH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C. —OH 的电子式:
D.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乙醇的分子式:C2H6O,A错误;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B错误;
C. —OH的电子式:,C错误;
D. 丙烷分子的球棍模型:,D正确;
答案为D
5.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A. 铜棒的质量
B. c(Zn2+)
C. c(H+)
D. c(SO42-) -
【答案】C
【解析】
【详解】铜锌原电池中,Zn是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为Zn-2e-=Zn2+,Cu 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则
A.Cu是正极,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u棒的质量不变,故A错误;
B.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故B错误;C.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故C正确;
D.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6.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验证SO2的漂白性将SO2通入溴水,观察溴水是否褪色
第 3 页共21 页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硫与溴水反应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不是漂白性,A错误;
B. 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用NaOH会使乙酸乙酯水解,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锌反应生成硫酸锌、二氧化硫和水,与稀硫酸和锌的反应不具有可比性,C错误;
D. 将铁和锌置于稀硫酸中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作负极,另一金属作正极,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为硫的化合价的变化,稀硫酸表现弱氧化性,为氢化合价的降低,反应原理不同。
7.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mol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含O—H数一定是N 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CH2=CH2中含C—H数为4 N A
C. 1 mol甲基(—CH3)中含有的电子数为9 N A
D. 0.1 mol由乙烯与乙醇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分子数为0.3 N A
【答案】A
【解析】
【详解】A. 1mol分子式为C2H6O的物质,若为乙醇含O—H数是N A,若为甲醚不含有O—H
第 4 页共21 页
第 5 页 共 21 页 键,A 错误;
B. 标准状况下,22.4 L CH 2=CH 2中即1mol 乙烯中含C —H 数为4 N A ,B 正确;
C. 1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1 mol 甲基(—CH 3)中含有的
电子数为9 N A ,C 正确;
D. 等物质的量的乙烯与乙醇,耗氧量相同,0.1 mol 由乙烯与乙醇组成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气分子数为0.3 N A ,D 正确;
答案为A
【点睛】甲基为甲烷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部分,则1个甲基含有9个质子,9个电子。
8.下列关于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用CH 3CH 218OH 与CH 3COO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 218O
B. 浓硫酸的作用是中和碱性物质
C. 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取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D. 用蒸馏的方法从饱和Na 2CO 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用CH 3CH 218OH 与CH 3COO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H 2O 和CH 3CH 218OOCCH 3,A 错误;
B. 浓硫酸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B 错误;
C. 反应液混合时,顺序为先取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C 正确;
D. 用分液的方法从饱和Na 2CO 3溶液中分离出乙酸乙酯,D 错误;
答案为C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 )
A. 铝片与稀H 2SO 4反应
B. 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
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H >0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
第 6 页 共 21 页 故A 不选;B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 不选;C .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吸热反应,故C 选;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故D 不选;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及吸热反应,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及常见的吸热反应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本题需要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C 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大多数的分解反应等。
10.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 乙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使溴水褪色
C. 丙在铁作催化剂下可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
D. 丁的
溶液常用于对皮肤、医疗器械等的消毒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比例模型可知,甲为甲烷,乙为乙烯,丙为苯,丁为乙醇;
【详解】A. 甲烷不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则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A 错误;
B.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B 错误;
C. 苯在铁作催化剂下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与溴水发生萃取,C 错误;
D. 75%的乙醇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75%的乙醇溶液常用于对皮肤、医疗器械等的消毒,D 正确;
答案为D
11.下列冶炼方法中,不能将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的是( )
A. 铝粉和Fe 2O 3共热
B. 加热HgO
C. 电解熔融的MgCl2
D. 氢气通入Al2O3并加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的活泼性强弱冶炼金属,K、Ca、Na、Mg、Al等金属用电解法,Zn、Fe、Sn、Pb、Cu等金属用热还原法、Hg、Ag等金属用热分解法冶炼.
【详解】A.铝粉和Fe2O3共热反应可以得到金属铁和氧化铝,A不符合题意;
B.加热氧化汞会发生分解,制的金属Hg,B不符合题意;
C.Mg为活泼金属,要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冶炼,C不符合题意;
Dal是相对活泼的金属应该使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不能使用热还原法冶炼,因此不能制取得到Al单质,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点睛】本题考查金属的冶炼方法与金属活动性关系的知识,注意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把握金属的活泼性强弱是解题关键。
12.今有五种有机物:①CH2=CHCl、②CH3(CH2)3OH、③CH2=CHCH2OH、
④CH2=CHCOOCH3、⑤CH2=CHCOOH,其中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的是
A. ③⑤
B. ①②⑤
C. ②④
D. ③④【答案】A
【解析】
【分析】
①CH2=CHCl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加聚、氧化反应,不能发生酯化反应,①错误;
②CH3(CH2)3OH含有羟基,可以发生氧化、酯化反应,②错误;
③CH2=CHCH2OH含有碳碳双键、羟基,可以发生加成、加聚、氧化、酯化反应,③正确;
④CH2=CHCOOCH3含有碳碳双键、酯基,可发生加成、加聚、氧化、水解反应,④错误;
⑤CH2=CHCOOH含有碳碳双键、羧基,可以发生加成、加聚、氧化、酯化反应,⑤正确。【详解】③⑤正确,答案为A
第7 页共21 页
13.将少量的A、B两份锌粉装入试管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等体积的稀硫酸中,同时向装A的试管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如下图表示产生氢气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A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Zn+CuSO4=ZnSO4+Cu,锌与置换出铜及硫酸可形成铜锌原电池,导致A中反应速率增大,由于锌不足量,发生该反应而消耗,所以最终产生氢气的体积比B少,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1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相符的是
操作和现象结论
A
将一小块钠分别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小烧杯中,
钠与乙醇反应要平缓得多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B
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
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溶液褪色
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C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
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D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
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
未见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水解
第8 页共21 页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乙醇与Na反应比水与Na反应平稳,则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性弱,A错误;
B. 石蜡油加强热生成的气体含乙烯,则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与烯烃发生加成反应,使溶液褪色,可知石蜡油的分解产物中含有烯烃,B正确;
C.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为氯化氢、一氯甲烷、未反应的氯气,氯化氢溶于水显酸性,C错误;
D.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该实验没有加碱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用酒精灯加热,未见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蔗糖未水解,D错误;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