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1
主持修改:赵学忠 主编:赵学忠 参与修改:赵学忠 李玉粉 张勤 吕六芬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所研究的对象,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
2.知道化学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1.化学所研究的对象
2.化学发展历史
3.化学在生产、生活以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导学】
【阅读】P 1~4 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 、结构、 以及 的科学。
知识点二:化学的作用
2. ,以增加粮食产量;
3.合成 ,以保障人体健康;
4.开发 和 ,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5. 综合应用 和 ,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知识点三:化学的发展简史
6.古代化学
(1) 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2) 人类利用物质的变化制得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如 、 、 、纸、火药、酒、染料等。
7.近代化学
(1) 和 等科学家研究得出重要结论: 物质是由 和 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 和 ,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8.现代化学
从20世纪下半叶起,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 。化学家们已能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 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 、 、 和 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基础训练】
1.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科学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
①开发新的能源 ②合成新的物质 ③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 ④防治环境污染 ⑤人类发现了火 ⑥中国发明了黑火药 ⑦张衡发明地动仪 ⑧指南针的发明 ⑨蜡染技术的发明 ⑩瓷器的烧制
A .③⑦⑧
B .①②③
C .④⑤⑥
D .⑧⑨⑩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2
主持修改:赵学忠 主编:赵学忠 参与修改:赵学忠 李玉粉 张勤 吕六芬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以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3.我国古代四大发明有:指南针、印刷术、 、 ,后两种工艺是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在化学方面所作的贡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B.拉瓦锡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C.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D.X射线衍射仪不能用于测定晶体结构
【能力提高】
5.北京奥运会体现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列措施中符合绿色奥运精神的有( )
①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 ②开发使用不含汞的电池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和筷子 ④垃圾分类回收 ⑤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⑥使用无氟冰箱 ⑦使用含磷洗衣粉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⑥ D.④⑤⑦
6.一只可爱的小猫怡然自得地坐在一块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说明此高分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绝热性 B.导热性 C.导电性 D.吸热性
7.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可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下分解水快速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在无害、无毒条件下进行生产;⑦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⑧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等。请把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 ;
(2)能源问题: ;
(3)粮食问题: ;
(4)环境问题: 。
【作业】预习第一单元 课题1
【反思与小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3
主持修改:赵学忠 主编:赵学忠 参与修改:赵学忠 李玉粉 张勤 吕六芬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变化与性质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判断所描述的是化学变化还是化学性质,是物理变化还是物理性质。
【重点难点】
1.变化与性质的概念及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2.化学变化、化学性质,物理变化、物理性质的简单判断。
【知识导学】
一、知识回顾
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 、 。
二、【阅读】课本P 6~9有关内容
知识点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 物理变化是指 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的现象有 、 的改变。
2. 化学变化是指 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做 ;常伴随有 改变、放出 、生成 等,另外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 、 、发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3.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
4.填写第7页的实验现象
知识点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5.物理性质是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 、 、 、挥发性、溶解性、熔点、沸点、 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6. 化学性质是物质 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铁能生锈就是铁的化学性质。
7.通过实验1-5得出:
(1)闻气体气味的方法是 ;
(2)点燃的木条在氧气中能 燃烧,而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
8.水可以用来灭火,酒精可作燃料,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 决定着它们的 ,反过来,它们的 反映着它们的 。
【基础训练】
1.课本P10第1、2、3、4题
2.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属于物理变化的有 ,属于化学变化的有 。
①铁生锈;②铁能生锈;③酒精挥发;④酒精易挥发;⑤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⑥石蜡能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3.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云雾消散
B .滴水成冰
C .铁杵磨针
D .蜡炬成灰
4. 判断火柴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依据是( )
A .放出热量
B .发光
C .有新物质生成
D .无法判断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4
主持修改:赵学忠 主编:赵学忠 参与修改:赵学忠 李玉粉 张勤 吕六芬 【能力提高】
5.下列生活中的一些做法,主要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 .不锈钢制炊具
B .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C .米酿成醋
D .榨取果汁
6.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 上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酒精的化学性质是 。
7.如下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请仔细阅读、观察,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有哪些性质。(至少答出三点)
(1) ;
(2) ;
(3) 。
【作业】
【反思与小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5
主持修改:赵学忠 主编:赵学忠 参与修改:赵学忠 李玉粉 张勤 吕六芬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学习目标】
1.能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重点难点】
1.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
【知识导学】
一、知识回顾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物理性质通常指 。
二、【阅读】课本P 11~13填空
实验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不仅可发现和验证 ,而且能学会 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
猜想或假设 实验探究 收集证据 。
3.蜡烛是由 和 组成的.
实验过程:
1.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用燃烧着的火柴去点燃白烟
会看到什么现象?
【能力提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6
主持修改:赵学忠 主编:赵学忠 参与修改:赵学忠 李玉粉 张勤 吕六芬 2.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
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填“a ”、“b ”或“c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 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初中化学导学案(上)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