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2-05-06 本文由尽现于笔端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

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

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

=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

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

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

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教

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2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

24 × 25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

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

时间单位。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

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

看看。(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

24 × 25

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

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

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①

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①1分钟有多长

24 × 25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24 × 25

的吗?板书设计: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

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

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

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24 × 25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

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

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

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

24 × 25

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60秒=1分(10个1=1个10)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

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24 × 25

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

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

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3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

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

24 × 25

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

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

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2、完成“练习一”第

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

说得有道理就行。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4、完成“练习一”

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5、完成“练

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24 × 25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

9分○9秒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

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10、11题。

24 × 25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1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

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

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

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

些消息?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

的各班人数)

24 × 25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

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

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

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

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

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

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24 × 25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4206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