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离心泵基础知识(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2-05-06 本文由多啦の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1 离心泵活页轮

2-2 离心泵

离心泵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流量均匀,调节控制方便,且能适用于多种特殊性质物料,因此离心泵是化工厂中最常用的液体输送机械。近年来,离心泵正向着大型化、高转速的方向发展。

2.2.1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一、离心泵的主要部件

1.叶轮 叶轮是离心泵的关键部件,它是由若干弯曲的叶片组成。叶轮的作用是将原动机的机械能直接传给液体,提高液体的动能和静压能。

根据叶轮上叶片的几何形式,可将叶片分为后弯、径向和前弯叶片三种,由于后弯叶片可获得较多的静压能,所以被广泛采用。

叶轮按其机械结构可分为闭式、半闭式和开式(即敞式)三种,如图2-1所示。在叶片的两侧带有前后盖板的叶轮称为闭式叶轮(c 图);在吸入口侧无盖板的叶轮称为半闭式叶轮(b 图);在叶片两侧无前后盖板,仅由叶片和轮毂组成的叶轮称为开式叶轮(a 图)。由于闭式叶轮宜用于输送清洁的液体,泵的效率较高,一般离心泵多采用闭式叶轮。

叶轮可按吸液方式不同,分为单吸式和双吸式两种。单吸式叶轮结构简单,双吸式从叶轮两侧对称地吸入液体(见教材图2-3)。双吸式叶轮不仅具有较大

的吸液能力,而且可以基本上消除轴向推力。

2.泵壳

泵体的外壳多制成蜗壳形,它包围叶轮,在叶轮四周展开成一个截面积逐渐扩大的蜗壳形通道(见图2-2)。泵壳的作用有:①汇集液体,即从叶轮外周甩出的液体,再沿泵壳中通道流过,排出泵体;②转能装置,因壳内叶轮旋转方向与蜗壳流道逐渐扩大的方向一致,减少了流动能量损失,并且可以使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若为了减小液体进入泵壳时的碰撞,则在叶轮与泵壳之间还可安装一个固定不动的导轮(见教材图2-4中3)。由于导轮上叶片间形成若干逐渐转向的流道,不仅可以使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而且还可以减小流动能量损失。

注意:离心泵结构上采用了具有后弯叶片的叶轮,蜗壳形的泵壳及导轮,均有利于动能转换为静压能及可以减少流动的能量损失。

3.轴封装置

离心泵工作时是泵轴旋转而泵壳不动,泵轴与泵壳之间的密封称为轴封。轴封的作用是防止高压液体从泵壳内沿间隙漏出,或外界空气漏入泵内。轴封装置保证离心泵正常、高效运转,常用的轴封装置有填料密封和机械密封两种。

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装置简图如附图。

1.排液过程

离心泵一般由电动机驱动。它在启动前需先向泵壳内灌满被输送的液体(称为灌泵),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及叶片间的液体高速旋转,在惯性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周,提高了动能和静压能。进而泵壳后,由于流道逐渐扩大,液体的流速减小,使部分动能转换为静压能,最终以较高的压强从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

2.吸液过程

当泵内液体从叶轮中心被抛向外周时,叶轮中心形成了低压区。由于贮槽液面上方的压强大于泵吸入口处的压强,在该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便经吸入管路被连续地吸入泵内。

3.气缚现象

当启动离心泵时,若泵内未能灌满液体而存在大量气体,则由于空气的密度

远小于液体的密度,叶轮旋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很小,因而叶轮中心处不能形成吸入液体所需的真空度,这种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的现象称为气缚。因此,离心泵是一种没有自吸能力的液体输送机械。若泵的吸入口位于贮槽液面的上方,在吸入管路应安装单向底阀和滤网。单向底阀可防止启动前灌入的液体从泵内漏出,滤网可阻挡液体中的固体杂质被吸入而堵塞泵壳和管路。若泵的位置低于槽内液面,则启动时就无需灌泵。

2.2.2 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特性曲线

一、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是用以描述一台离心泵的一组物理量

1. (叶轮)转速n :1000~3000rpm ;2900rpm 最常见。

2. 流量Q :以体积流量来表示的泵的输液能力,与叶轮结构、尺寸和转速有关。泵总是安装在管路中,故流量还与管路特性有关。

3. 压头(扬程)H :泵向单位重量流体提供的机械能。与流量、叶轮结构、尺寸和转速有关。扬程并不代表升举高度。一般实际压头由实验测定。

4. 功率:

(1)有效功率e N :指液体从叶轮获得的能量——g HQ N e ρ=;此处Q 的单位为m 3/s

(2)轴功率N:指泵轴所需的功率。当泵直接由电机驱动时,它就是电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5.效率η:由于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由电机传给泵的能量不可能100%地传给液体,因此离心泵都有一个效率的问题,它反映了泵对外加能量的利用程度:η

=

N

N e/

①容积损失;②水力损失;③机械损失。

二、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从前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一台特定的离心泵,在转速固定的情况下,其压头、轴功率和效率都与其流量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中以压头与流量之间的关系最为重要。这些关系的图形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用理论公式表达,目前一般都通过实验来测定。包括H~Q曲线、N~Q曲线和η~Q 曲线。

图2-3 某种型号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一般由离心泵的生产厂家提供,标绘于泵的样本或产品说明书中,其测定条件一般是20℃清水,转速也固定。典型的离心泵性能曲线如

图2-3所示。

1.讨论

(1) 从H ~Q 特性曲线中可以看出,随着流量的增加,泵的压头是下降的,即流量越大,泵向单位重量流体提供的机械能越小。但是,这一规律对流量很小的情况可能不适用。

(2) 轴功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上升,流量为零时轴功率最小,所以大流量输送一定对应着大的配套电机。另外,这一规律还提示我们,离心泵应在关闭出口阀的情况下启动,这样可以使电机的启动电流最小,以保护电机。

(3) 泵的效率先随着流量的增加而上升,达到一最大值后便下降。但流量为零时,效率也为零。根据生产任务选泵时,应使泵在最高效率点附近工作,其范围内的效率一般不低于最高效率点的92%。

(4) 离心泵的铭牌上标有一组性能参数,它们都是与最高效率点对应的性能参数,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三、离心泵特性的影响因素

1.液体的性质:

(1) 液体的密度:离心泵的压头和流量均与液体的密度无关,有效功率和轴功率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离心力及其所做的功与密度成正比,但效率又与密度无关。

(2) 液体的粘度:若粘度大于常温下清水的粘度,则泵的流量、压头、效率都下降,但轴功率上升。所以,当被输送流体的粘度有较大变化时,泵的特性曲线也要发生变化。

2.转速

离心泵的转速发生变化时,其流量、压头、轴功率和效率都要发生变化,泵的特性曲线也将发生变化。

若离心泵的转速变化不大(小于20%),则可以假设:①转速改变前后液体离开叶轮处的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②转速改变前后离心泵的效率不变。从而可导出以下关系:

1212n n Q Q =, 21212???? ??=n n H H , 31212???? ??=n n N N (比例定律) (2-2)

3.叶轮外径

当泵的转速一定时,压头、流量与叶轮的外径有关。对于某同一型号的离心泵,若对其叶轮的外径进行“切割”,而其他尺寸不变,在叶轮外径的减小变化不超过5%时,离心泵的性能可进行近似换算。此时可以假设:(1) 叶轮外径变化前后,叶轮出口速度三角形相似;(2) 叶轮外径变化前后,离心泵的效率不变;(3)叶轮外径变化前后,叶轮出口截面积基本不变。从而可以导出以下关系:

22''D D Q Q =, 22'2'???? ??=D D H H , 3

22''???? ??=D D N N (切割定律) (2-3)

与比例定律同样,要注意公式使用的条件。

[例2-1]:以20o C 的水为介质,在泵的转速为2900r/min 时,测定某台离心泵性能时,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

流量12m 3/h,泵出口处压强表的读数为0.37MPa ,泵入口处真空表读数为0.027MPa ,轴功率为2.3Kw 。若压强表和真空表两测压口间垂直距离为0.4m ,且泵的吸入管路和排出管路直径相同。测定装置如附图。求:这次实验中泵的压头和效率。

解:(1)泵的压头

以真空表和压强表所在的截面为41-1'和2-2',列出以单位重量为衡算基准的伯努利方程,即

2122

22121122-+++=+++f H g p g u z H g p g u z ρρ

其中,2121,4.0u u m z z ==-,p 1=-2.7×104Pa (表压), p 2=3.7×105Pa (表压)

因测压口之间距离较短,流动阻力可忽略,即H f1-2≈0;故泵的压头为: H =m 87.4081.91000107.2107.34.04

5=??+?+

(2)泵的效率

581.010003.2360081.910001287.40=?????==N g HQ ρη,即58.1%。

分析说明:在本实验中,若改变出口阀的开度,测出不同流量下的若干组有关数据,可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相应的H 及η值,并将H-Q 、N-Q 、η-Q 关系标绘在坐标纸上,即可得到该泵在n =2900r/min 下的特性曲线。

2.2.3 离心泵的工作点和流量调节

一、管路特性曲线

前面介绍的离心泵特性曲线,表示一定转速下泵的压头、功率、效率与流量的关系。在特定管路中运行的离心泵,其实际工作的压头和流量不仅取决于离心泵本身的特性,而且还与管路特性有关。即在泵送液体的过程中,泵和管路是互相联系和制约的。因此在讨论泵的工作情况前,应先了解管路特性。

管路特性曲线表示液体通过特定管路系统时,所需的压头与流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的送液系统,若液体贮槽与受液槽的液面均维持恒定,输送管路的直径均一,在图2-4中1-1'和2-2'间列伯努利方程式,则可求得液体流过管路系统所需的压头(即要求离心泵提供的压头),即:

f e H

g p z H +?+?=ρ (2-4) 该管路输送系统的压头损失可表示为:

g u d L L H e f 2)(2

ζλ∑+∑+=

因 24d Q u e

π=

(2-5)

式中 Q e -管路中液体流量,m 3/s ;

d -管路直径,m ;

L -管路长度,m ;

λ-摩擦系数,无因次。

式中L e 和ζ分别表示局部阻力的当量长度和阻力系数。

对特定的管路系统,上式中等式右边各物理量中,除了λ和Q e 外,其它各物理

量为定值。且

)(e Q f =λ, 则)('e f Q f H = (2-6)

将上式代入,可得:)('e e Q f g p z H +?+?=ρ,即为管路特性方程。 (2-7)

对特定的管路,且在一定条件下操作,则?z 和g p

ρ?均为定值,并令:

K g p z =?+

(2-8) 若液体在管路中的流动已进入阻力平方区,则此时λ与Q e 无关,并令:

B d

d L L g

e =∑+∑+?))(8

(452ζλπ (2-9)

则可得特定管路的特性方程:2e e BQ K H += (2-10)

它表示在特定管路中输送液体时,在管内流动处于高度湍流状态下,管路所需的

压头H e 随液体流量Q e 的平方而变。将此关系方程标绘在相应的坐标图上,即可

得到H e -Q e 曲线。这条曲线称为管路特性曲线。此线的形状由管路布置和操作条

件来确定,与离心泵性能无关。

二、离心泵的工作点

将泵的H ~Q 曲线与管路的e H ~Q e 曲线绘在同一坐标系中,两曲线的交点称

为泵的工作点M 。如图2-4所示。

图2-4 管路特性曲线和泵的工作点

1.说明 (1) 泵的工作点由泵的特性和管路的特性共同决定,可通过联立求解泵的特性方程和管路的特性方程得到;

(2) 安装在管路中的泵,其输液量即为管路的流量;在该流量下泵提供的扬程也就是管路所需要的外加压头。因此,泵的工作点对应的泵压头和流量既是泵提供的,也是管路需要的;

(3) 工作点对应的各性能参数(N H Q ,,, )反映了一台泵的实际工作状态。

三、离心泵的流量调节

由于生产任务的变化,管路需要的流量有时是需要改变的,这实际上就是要改变泵的工作点。由于泵的工作点由管路特性和泵的特性共同决定,因此改变泵的特性和管路特性均能改变工作点,从而达到调节流量的目的。

1.改变出口阀的开度——改变管路特性

出口阀开度与管路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有关,后者与管路的特性有关。所以改变出口阀的开度实际上是改变管路的特性。

图2-5 改变阀门开度时工作点变化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资格考试认证离心泵基础知识(DOC)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离心泵基础知识(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42135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