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晨读材料(10)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8-10-23 本文由青衫忆笙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⑾原先给他们遮阳的树渐渐将阴影拉远,镀亮了他们皱巴的衣服和身边安静躺卧着的铁镐铁锹麻绳。

⑿扁担们睡觉的时候耳朵关闭,心灵却是敞开的。一俟雇工的主人走近,他们一激灵就醒转了,抹一下嘴角溜出来的调皮唾沫,精神抖擞地跟随主人的手势消隐在高楼间。 ⒀深夜扁担还在城市流浪。城市安静下来的时候,扁担拖着自己的影子踩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的家在城市的脚跟,他们的房屋一例的矮小。扁担吃一碗妻子留下的冷饭后倒头便睡,睡前还记得给闹钟上紧发条。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他得先唤醒在城里念书的孩子。

(选自《散文百家》2007年第一期)

【训练题】

1.联系全文,试解释文章标题“流浪的扁担”的含义,并简要分析以此为题的表达效果。 2.通读全文,试概括“流浪的扁担”具有哪些特点? 3.细读下列语句,结合文本语境,试赏析下列语句。 ①天空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在电线杆上。城市的楼越来越高,乡下常见的麻雀来不了,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

②此刻城市离他们很远,灼热的阳光在他们额头拧出汗,他们浑然不觉,还在睡梦中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也许他们梦见了自己的庄稼?

4.试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并结合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谈谈你对改善“流浪的扁担”的生活状况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本题考查对散文标题含义及表达效果的理解。】从全文所述事件看,“流浪的扁担”就是城市中“流浪的农民工”的代称;这个标题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以“扁担”代“农民工”,以物代人,构思新颖,形象生动,耐人寻味。2.

2.【本题考查对文意信息的筛选和概括以及对散文中形象特点的鉴赏。】从全文所述内容看,作者笔下“流浪的扁担”(亦即在城市中劳作的农民工)的特点主要有:⑴木讷、沉实;⑵勤劳、卖力;⑶辛苦、隐忍;(4)安贫(容易知足)、坚韧。4. 3.【本题考查对散文语言的鉴赏品味能力。】(1)这两个语句从“流浪的扁担”(农民工)的视角来写他们对城市天空、高楼、飞鸟等景观的印象,“偶尔落下几只燕子”、“常见的麻雀来不了了”,突显了城市的扩张之与乡村的疏离,“只有那几只燕子替他们排解等待时的烦闷”,从一个侧面写出了“扁担们”离开农村在城市以劳力谋生的艰辛与难为城市人所理解、接纳的孤独、痛苦;以写景之笔来反衬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2)这一句是心理描写,是从叙述者的角度来观照主人公“扁担们”的内心世界,“此刻的城市离他们很远”写出了他们在强负荷重体力劳动之后的酣然小睡中暂且忘却了城市之于他们的压迫,乃至骄阳的灼烤,也可暂且忘却,这就更显出“扁担们”生活的艰苦;写他们睡梦中的浅笑和梦见庄稼的情形,隐约揭示了他们对幸福日子的憧憬,对曾经安然自在的乡村生活的眷恋。

4.【本题考查对散文主旨的理解和评价。】本文通过对“流浪的扁担”在城市中辛苦劳累、坚强隐忍、善良朴实、随顺而安的生活处境的描述,形象地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城市进程中城市与农村日益疏离、对立的态势,反映了农民工艰难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农民工艰辛生活的同情。后一问题带有一定的探究性,考生可在整体阅读、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社会现实中农民工问题的了解,简要阐述自己的看法,诸如以下思考问题的突破点应该是合宜的:(1)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2)保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3)改善农民工的住宿、生活条件;(4)培训农民工的职业技能,适应新岗位需求;(5)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5)提高农民种田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18

晨读材料四

一、词语积累:

1、鲫jì鱼 脸jiá颊 挣zhang脱 貉háo绒 瘙sào痒 牛皮癣xuǎn 圩w?i堤 2、麻麻mā亮 豁huá拳 削xuē平 靓jìng妆 瞭liào望 狩sh?u猎 磨剪子抢qiǎ

ng菜刀

3、良liáng莠不齐/不稂láng不莠 书声琅琅láng/书声朗朗lǎng 牛犄jī角/掎jǐ角之势 声名煊xuān赫/声名烜xuǎn赫 炫目/头昏目眩 惹是生非/无事生非 4、曲qū尽其妙——形容表达的技巧十分高明。不指音乐美妙。 5、反戈一击——指掉转兵器向自己阵营的人攻击。不指攻击敌人。 6、曾经沧海——经历过大场面,眼界开阔,不把平常事物放在眼里。 7、对簿公堂——指公堂受审。

8、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表示小心谨慎。不能用它来修饰“恐惧”、“害怕”等心情。

二、古诗文欣赏:

阅读下面的诗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春夜闻笛①

唐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采桑子③

南宋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相映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释:①李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②寒山,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泗流域战

略要地,屡为战场。③周必大在《二老堂诗话》说朱敦儒“靖康离乱,避地自江西走二广” 。

(1)两首诗传情达意都借助了“雁”这一意象。李诗借大雁春来北飞,言迁客欲归不得(雁

归而人留),寄喻得体,衬托有方。朱诗朱诗 。

答案 借旅雁自比,以万里反衬自身的孤单,写虽在战乱中来到江南作客,但仍无法忘怀那

“万里烟尘”的中原,比喻形象,对比鲜明。

(2)两诗中都有一“泪”字,但抒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李诗之泪是自伤身世之泪,表现了诗人被贬南方,渴望北归而不能的遗憾与怨恨;

朱诗之泪是忧时伤世之泪,表现了诗人因中原沦陷被迫漂泊江南的离愁别恨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两题。

从 军 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1)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2)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这两首诗中有关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晨读材料(10)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晨读材料(10).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6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