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一单元 算法
一、 知识内容
(一)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用。
1.一般过程
(1)分析问题确定要使用计算机来“做什么”,即确定解题的任务。 (2)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3)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化
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必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即用某种方式告诉计算机每个需做什么。
计算机开始计算之前,需把解决问题的程序存储在内存中。通常一个程序包括指令和数据两部分。
(1)指令部分:指令是对计算机操作类型和操作数地址做出规定的一组符号。
(2)数据部分:计算所需的原始数据、计算的中间结果或最终结果。
3.设计程序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数据的存储:计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计算产生的中间结果需要存储在不同的变量中。 (2)计算的过程: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化,并用计算机能执行的指令来有序地实现对应的步骤。
(3)典型的指令类型有输入指令、输出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和控制转移指令。 (二)算法及算法的表示方法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
1.算法的特征
(1)有穷性。一个算法必须保证它的执行步骤是有限的, 即它是能终止的。 (2)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个步骤必须有确切的含义,不应当有模棱两可的。
(3)能行性。算法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足够简单,能实际能作的,而且在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4)有0个或多个输入。 (5)有一个或多个输出。
(三)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表示算法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
1.自然语言
就像写文章时所列的提纲一样,可以有序地用简洁的自然语言加数学符号来描述算法。 2.流程图
用国家颁布的标准(GB1526-89,ISO5807-1985)中规定的图示及方法来画流程图,常用的构件有如图所示。
117
3.伪代码
使用某些程序设计语言中控制结构,来描述算法中各步骤地执行次序和模式;使用自然语言、数学符号或其他符号,来表示计算步骤要完成的处理或需要涉及的数据。
(四)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模式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它知识的联系,能够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的处理。
1.顺序模式就是按指令的先后顺序依次执行
2.分支模式就是根据分支条件,判断条件成立情况,选择某一条路径中的指令执行
3.循环模式就是首先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不成立则直接执行循环体外的第一条指令,如果条件成立则执行循环体内的指令,然后再次判断条件是否成立,如果条件成立再次执行循环体内的指令,直至条件不成立跳出循环体为止。
三种基本模式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二、例题分析
1.下面关于算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算法只能有一个输入 (B) 算法只能用框图来表示
(C) 一个算法的执行步骤可以是无限的
(D) 一个完整的算法,不管用什么方法来表示,都至少有一个输出结果 参考答案:D 所考知识点:算法的特征
118
2.算法描述可以有多种表达方法,下面哪些方法不可以描述“闰年问题”的算法
(A) 自然语言 (B) 流程图 (C) 伪代码 (D) 机器语言 参考答案:D 所考知识点:算法的描述 3.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A) 算法是对程序的描述 (B) 算法决定程序,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C) 算法与程序之间无关系 (D) 程序决定算法,是算法设计的核心 参考答案:B 所考知识点:算法的概念
4.人们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一般有如下四个步骤(①~④),请按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在下列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①调试程序 ②分析问题 ③设计算法 ④编写程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③②④① 参考答案:B 所考知识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D) ②③①④
5.在一次电视选秀活动中,有三个评位为每位选手打分。如果三个评委都亮绿灯,则进入下一轮;如果两个评委亮绿灯,则进入待定席;如果红灯数超过二盏则淘汰。最适合用到的程序结构是
(A) 循环 (B) 赋值 (C) 分支 (D) 顺序 参考答案:C 所考知识点:算法的基本模式 6.下列流程图符号属于判断框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D 所考知识点:算法的表示、流程图
119
第二单元 VB程序设计
一、知识内容
(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用。
1.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缩写OOP)方法:在进行程序设计是从分析问题领域中各种客观事物本体的属性和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在计算机中建立起这些客体的映象——对象,用对象对应于问题领域中的客体,用对象间的消息传递来表示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二)属性、类、事件和事件处理的概念
考试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进行表达、判断和直接运用。
1.对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概念。它有两个特点:状态和行为。
2.一个对象的状态是通过若干个属性(property)来描述的;行为是指对属性进行操作和处理的方法(method)。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一个对象是由一组对象状态的数据和一组描述处理对象属性的方法的代码构成的。对象的属性定义其外观,方法定义其行为,事件定义其与用户的交互。
3.类(class)是对相同性质的对象的一种抽象,而一个对象则是类的一个“实例”。
4.事件(event)就是发生在对象上的事情,通常是由用户在对象上激发的一种动作。一个事件的发生,可以引起某个对象上某个方法(事件处理过程)的执行,即由某个事件驱动了相应的事件处理过程的执行。这就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的事件驱动概念。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浙江高考复习资料算法和程序设计分析及试题附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