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KMnO4稳定。 5.BD
【解析】略 6.C 【解析】
+-试题分析:A、因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HCO3,所以阴离子和阳离子之比为1:1;故A不
选;B、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为1:1,故B不选;C、阳离子
+2-为Na,阴离子为O2 ,所以阴离子和阳离子之比为1:2;故C选;D、质子数为10,中子数10,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为1:1,故D不选;故选:C。 考点:考查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判断 7.A
【解析】应该选A,因为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所以可以用来运输。 BCD都会与铝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铝槽车发生腐蚀,所以不能用铝槽车来运输它们。 8.C 【解析】
试题分析:A.Na和O2在常温下反应产生Na2O,在点燃或加热时反应产生Na2O2,条件不同,反应不同,错误;B.NaOH和少量CO2反应产生碳酸钠,与过量CO2反应产生碳酸氢钠,物质的量但是不同,反应不同,错误;C.Na2O2和CO2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氧气,与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无关,正确;D.木炭(C)和少量O2在点燃时反应产生CO,与足量的氧气反应产生CO2,物质的量多少不同,反应产物不同,错误。 考点:考查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的知识。 9.BD 【解析】
试题分析:A.向CuSO4溶液中加入适量铁粉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蒸干并灼烧后得到氧化铜和硫酸铁的混合物,A错误;B.等浓度等体积的(NH4)2SO4和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铵,蒸干并灼烧后最终得到硫酸钡,B正确;C.等物质的量的NaHCO3和Na2O2 混合反应生成碳酸钠、氢氧化钠、水和氧气,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不是纯净物,C错误;D.在NaBr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生成氯化钠和溴,溴易挥发,则蒸干并灼烧后最终得到氯化钠,属于纯净物,D正确,答案选BD。
考点:考查物质反应及溶液蒸发产物的判断 10.B 【解析】
2+—
由题意马上可以确定,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N元素的化合价格下降低,则有8Fe+NO3+10H+3++—
=8Fe+NH4+H2O, 该反应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该反应中氧化剂(NO3)与还原剂2+—
(Fe)物质的量之比为1︰8; 若有lmol NO3 发生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8mol; 若把该
2+—3+
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负极反应为Fe-e=Fe. 11.C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在题中的盐溶液中加入铁粉,可发生置换反应的有AgNO3和Cu(NO3)2,而KNO3 溶液不能;反应后的溶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还有AgNO3存在,因为Cu、Fe都能与AgNO3溶液发生反应,故反应后析出的金属不可能有Cu和Fe,因此本题答案为C。 12.D
【解析】
2+—3+-
试题分析:A项中,Cl2过量,FeI2完全反应,2Fe+4I+3Cl2 =2Fe+6Cl+2I2,A错;B项中,
2+——
NaOH足量,以Mg(HCO3)2做为离子计量标准,正确离子反应方程式是Mg+2HCO3+2 OH=
2---
MgCO3↓+ H2O+ CO3;C项中,离子反应产物是HClO和HSO3,HClO是氧化性,而HSO3是还原性,二者不可能共存,故不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评价。 13.B 【解析】
试题分析:Al转化为氢氧化铝,使消耗盐酸与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和最小,则应使Al部分转化为铝离子,部分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铝离子与偏铝酸根离子再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根
3+-据Al~3AlO2~4Al(OH)3,所以转化为氯化铝的Al为1mol,则消耗HCl是Al物质的量的3倍,则a=3,转化为偏铝酸根离子的Al为3mol,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等于Al的物质的量,则b=3mol,所以a+b最小值为3+3=6,答案选B。 考点:考查Al、铝离子、偏铝酸根离子的计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反应过程如下:
-3
A项,金属离子刚好沉淀完全时溶液呈中性:2b/22.4=V·10·c
B项,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来自于氢氧化钠中的氧原子的一半,所以p-m=0.001Vc×16÷2
=,
—
C:Mg(OH)2、Al(OH)3的质量n应等于金属镁铝的质量加上所耗OH的质量,故n=m+17cV/1000, D项,极端假设法,若p g固体全为MgO,则质量为40/m24 g;若p g物质全为Al2O3,则质量为102m/54 g,实际应为两者之间。 15.B
【解析】A项,明矾净水是利用Al(OH)3胶体的吸附作用,但不能用来杀菌消毒,Cl2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是利用其强氧化性,但不能用来净化水,二者原理不同;B项,工业上用
131
电解熔融的MgCl2来制备镁;C项,I 是质量数为131的一种核素;D项,KSCN溶液可用
3+3+
来检验Fe而不能用来除去Fe。故选B项 16.A 【解析】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设原混合气体中气体物质的量均为3n。 2CO2+2Na2O2=2Na2CO3+O2 △n 2 1 1 2n n n
所以此时N2、O2、CO2物质的量分别为3n、4n、n。 考点:化学计算 17.D
【解析】
试题分析:A.钠非常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或水蒸汽发生反应,因此要密封保存,由于钠的密度比石蜡油或煤油大,所以可以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以隔绝空气,正确;B.氯水中的HClO不稳定,光照容易分解,所以氯水要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正确;C.FeSO4中
3+3+2+
+2价的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变为Fe,而Fe会与Fe发生反应产生Fe,所以保存FeSO4溶液需加入少量铁粉,正确;D.NaOH容易与玻璃的成分SiO2发生反应产生有粘性是物质Na2SiO3,将玻璃瓶与玻璃塞粘在一起,所以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用橡胶塞,错误。
考点:考查物质的保存的知识。 18.D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所以应该向氨水中加入足量的NaCl形成饱和溶液,由于在碱性环境中可以增大CO2溶解度,再通入CO2气体,就可以增大CO2的溶解度,形成更多的NaHCO3,当溶液饱和以后就形成沉淀析出;若是在水中首先通入CO2,由于其在中性环境溶解度小,溶液中形成的NaHCO3少,则析出的晶体也少,所以A气体是NH3,B气体是CO2,选项A正确;B.第Ⅲ步得到的晶体是NaHCO3,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正确;C.第Ⅲ步过滤操作用中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正确;D.第Ⅳ步操作的主要过程有洗涤、加热,错误。
考点:考查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操作、混合物的分离的知识。 19.C 【解析】
试题分析:①火灾现场有大量活泼金属存放时,活泼金属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置换氢气,氢气易燃易爆,故不可用水灭火,①错误;铝盐、铁盐有净水作用,向浑浊的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或硫酸铁溶液,搅拌,铁、铝离子均会水解产生胶体,胶体可吸附水中杂质沉淀,故过一段时间,水的底部会出现很多絮状不溶物,水变澄清透明,②正确;③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形态有结晶形和无定形两大类,结晶形二氧化硅如石英,无定形二氧化硅为白色固体或粉末,统称硅石,故③正确;④常温下,将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次氯酸钠具有漂白性,但不是漂白精的有效成分,漂粉精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故④错误;⑤氯化物在化学工业领域有重要应用,例如SiCl4、GeCl4、TiCl4分别是制取高纯硅、锗和钛的重要中间物质,⑤正确;本题错误的为①④,故C项正确;本题选C。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高中教育河南省示范性高中罗山高中2016届高考化学复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