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年西藏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想象试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19-03-01 本文由凉云暮叶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016年西藏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想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2、检查复习的方式包括() A:演示 B:组织教学 C:黑板演算 D:讲授教材

3、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 B:胎儿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

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和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D:以上表述都正确

4、班主任张老师按照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调整座位,将考试成绩后5名的学生安排在教师的最后一排。张老师的做法__ A.是激发学生的重要手段 B.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5、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6、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__ 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8、一个集体中多数的道德情感可以形成道德气氛,成为一种心理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主要表明道德情感的____功能。

A:选择功能 B:鉴别功能 C:动力功能 D:陶冶功能

9、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以1903年《教育心理学》的出版为标志,其作者是() A:詹姆士 B:桑代克 C:布卢姆 D:华生 1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对学生学业的影响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A:布朗 B:福勒 C:罗森塔尔 D:维纳

11、社会模仿模式是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之一,创立这一德育模式的是() A:柯尔伯格 B:麦克费尔 C:拉斯 D:班杜拉 1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__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C.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D.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3、课的类型是由()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的种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14、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__。 A.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 C.集体的巩固阶段

D.集体发展成熟和和谐阶段

15、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6、有“现代实验科学鼻祖”之称的是____ A:培根 B:布鲁纳

C:洛克 D:杜威

17、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____ A:成就测验 B:团体测验 C:个别测验 D:性向测验 18、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19、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因素的作用。 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E:重视个别差异

20、提出以高难度和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的教育家是____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21、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 A:推理式 B:启发式 C:算法式 D:演绎式

22、教育行政部门为实施教育法律而规定和采取的具体行政措施是() A:教育行政章法活动 B:教育行政热法活动 C:教育行政督导活动 D:教育政策制定活动 23、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24、下列不是直观类型的是()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数字直观 D:言语直观

25、选择的与内容的基本依据有() A.德育目标 B.学生思想实际 C.学生身心特征 D.文化传统 E.时代特征 26、”鸿鹄之志”最早出现在() A:《论语》 B:《战国策》 C:《史记》 D:《资治通鉴》

2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 A.流畅性 B.变通性 C.发散性 D.独创性

28、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A.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____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2、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美系来划分动机可分为()。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高尚的动机 C.低级的动机

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外铄论的观点的人物有() A:孟子 B:荀子 C:华生 D:格塞尔 E:洛克

4、学校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 A:教学活动 B:社会活动

C:课外、校外活动 D: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5、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阿特金森 D:艾宾浩斯

6、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__。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加涅、 E.维纳

7、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说明教学应该重视 A:传授学生知识 B:发展学生能力 C:培养学生个性 D:形成学生品德

8、具有较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 B:教学水平 C:教学艺术

D:职业道德理论

9、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__。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__。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11、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____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2、1990年提出品德形成的三维结构理论模式的我国心理学家是__ A.肖锋 B.章志光 C.邵瑞珍

D.李伯黍

13、元认知知识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它主要包括() A: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D:对个人作为教育者的认识

14、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__。 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 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 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 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

15、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__。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

16、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____ A:学校 B:家长 C:学生 D:教师 17、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__

A.合作学习 B.发现教学 C.情境教学 D.指导教学

18、所谓,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结合在一起,完整地、系统地教授儿童。 A:吸收的心智 B:“整个教学法” C:全面教育

D:教、学、做合一

19、从功能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和__ A.国家课程 B.知识性课程 C.技能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E.初中课程

20、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 A.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育价值的取向 D.学校课程的发展 E.学校管理模式

21、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__。 A.知 B.情 C.意 D.行 E.态度

22、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教学过程之前 B:学生毕业时 C:教学过程之后 D:教学过程之中

23、教育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法,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实验教育学以此为特色,其基本观点有__。

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计划—运用、进行 C.教育实验与教学实践高度结合

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E.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24、学校情境下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有__。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介 E.教学环境

25、在游戏时,教师让违反游戏规则的儿童停玩一次,属于____ A:自然后果的惩罚 B:剥夺性惩罚 C:体罚

D:生理性惩罚 26、”鸿鹄之志”最早出现在() A:《论语》 B:《战国策》 C:《史记》 D:《资治通鉴》

2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__。 A.流畅性 B.变通性 C.发散性 D.独创性

28、我国当代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

A.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B.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目的

C.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的教育目的 D.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目的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2016年西藏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想象试题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016年西藏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想象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493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